【摘要】我國屬于農業大國,是我國的基礎性產業,我國階段的農業發展十分迅速,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也在不斷的發展與擴大規模。但是,在農田水利工程的發展中目前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新時期下加強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管理,不斷創新管理模式,提高新時期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運行效率。本篇論文先分析新時期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管理模式現狀,然后提出幾點完善新時期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管理模式措施,為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提供一些參考性建議。
【關鍵詞】新時期;小型農田水利;水利設施;管理模式
引言
我國現在農業發展十分迅速,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也隨之增加。一般情況下,小型農田水利是指建設蓄水池、中小型泵站、小型水庫、灌排工程、
引水工程等,小型農田水利可以解決灌溉問題與農村用水問題。如果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缺乏力度,影響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性能的發揮,會阻礙農業經濟發展。重視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管理,是保障水利工程正常運行的基礎。
一、新時期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管理模式現狀
(一)小型農田水利設施老化
我國現在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大多數都建立的年代比較久遠,受到當時年代的施工技術和建設資金的限制,很多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質量與安全系數都呈現逐漸下降的情況。由于當初建設時水利工程質量要求的標準相對較低,設計方面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再加上長年的沖刷與損耗,水利工程普遍存在老化、坍塌、利用效率低的情況,如果水利工程設施養護工作不到位,后期維護經費投入不足,加速了水利設施的老化,導致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設施比較簡陋,影響輸水效率,降低了灌溉水源利用率。
(二)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管理意識薄弱
隨著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發展,現在農村增加了很多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但是,現在部分農村對新建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缺乏管理意識,并且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與維護都需要農民付出一定的時間與勞動,使農民缺失去修建農田水利設施的積極性,影響了農村水利工程建設的發展。針對一些經濟不發達的的偏遠地區經濟基礎較差,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管理存在各方面的不足,阻礙了水利工程建設的發展。
(三)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管理責任不明確
我國現在投資建設的重點很多都放在大型水利工程建設或者城市防洪以及水庫發電等,能產生經濟效益的工程建設上,缺乏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設施的建設與管理。地方政府方面投入資金不足,同時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不能快速得到經濟效益,致使上級對這方面沒有提出嚴格的要求,管理責任不明確,出現問題不能落實管理職責,使很多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失去了防洪排澇的性能。
(四)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機制落后
在新時期下,隨著科學與經濟的飛速發展,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項目也越來越多,但是由于一些水利設施管理機制不健全,沒有與時俱進,從而影響了水利工程設施管理的有效實施。傳統的水利設施管理機制比較落后,很難滿足當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設施管理的需要,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使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管理無法落實到位,缺少執行力度,在管理機制上體現不出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管理應有的活力,使水利工程設施管理的完善與發展受到嚴重的制約。
二、完善新時期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管理模式措施
(一)整合資金加大水利設施投入管理
新時期下,我國現有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具有一定的公共性與公益性,這就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與扶持。地方政府要結合當地的實際需求,進行深入了解,不斷完善政策措施,增強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重視度,加大投入與建管。同時,關于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設施方面的相關維修費用與管護費用可以劃入地方財政預算中,并且實行定期管理與解決財政問題。另外,整合農田水利建設投入資金,進行合理的規劃與投入,認真落實各部門的涉農資金,統一整理規劃分配使用,改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現狀,加強日常檢查與維護,使建設與鞏固、治理與受益有效相結合管理,保證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正常運行,提高用水效率。
(二)提升認識觀念重視農田水利工程建設
由于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管理意識薄弱,限制了工程效益的實現與發展,主要原因還是重視短期效益回收的觀念,不具備發展戰略的眼光。因此,要改善這種傳統的觀念,就要從客觀角度出發,來提升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認識,進一步了解它的實際價值與現實作用。根據國家相關政策與規定,要把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當作民生工程來開展,加強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宣傳,提高各級領導與社會對這方面的認識,可以作為一項考核內容來實施,加強重視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調動領導的管理積極性,整體提高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管理水平。
(三)完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管理機制
我國現在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管理機制存在很多問題,影響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運行的穩定性。因此,要建設完善的農田水利設施管理機制,合理編制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管理規劃,實現統一安排和使用,保證投入資金即時到位,落實管理人員的相關職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引入競爭機制,促進管理人員規范自己的工作行為,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加強水利設施管理方面的研究。同時,管理部門要具備單獨行使職能的能力,明確劃分權責,進一步落實組織管理工作,保障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管理能夠有序高效地運行。
(四)創新農田水利設施管理模式
根據我國現有的實際情況,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與管理直接影響著農業發展的穩定性。我國現在雖然增加了很多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但規模還相對較小,涉及面還不夠廣泛。開展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增加灌溉面積,提高用水率,并且能夠有效的抗旱與防澇,是水利設施建設的根本目的。我國現有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管理模式,由最初的政府集中管理模式,發展到政府與農村相結合的管理模式,但是這些管理模式已經滿足不了當前社會發展與市場發展的需要,因此,提出多元主體合作管理模式來管理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使政府部門、水利部門與農民共同參與管理,調動各方面的管理積極性,保證小型農田水利設施運行的穩定性,實現提高整體經濟效益。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下小型農田水利設施還需要不斷的進行合理規劃與建設,加強水利設施管理,創新管理模式,采用多元主體合作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保證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柯龍山.我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機制:變遷、困境與創新——基于南方旱澇災害的思考[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0年05期
[2] 張亦工,胡振虎.中國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現狀、原因與對策[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作者簡介:楊 波(1975年1月12日),男 , 漢族 ,重慶市忠縣人, 大專 ,助理工程師,基層從事水利設施管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