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田水利渠道工和在農業生產中起著重要作用。由于現階段我國水資源短缺情況嚴重,而傳統土渠滲漏嚴重,造成了嚴重的水資源浪費。實踐證明,將防滲襯砌技術引入到農田水利工程中,可以取得顯著的防滲效果。本文簡述了農田水利渠道工程襯砌施工的意義,対農田水利渠道工程的襯砌施工技術與施工工藝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農田水利渠道工程;襯砌施工;意義;施工技術;施工工藝
一、農田水利渠道工程襯砌施工的意義
傳統的土渠輸配水時,經渠道底部、邊坡土壤孔隙滲漏掉諸多的水量,嚴重浪費水資源,而農田水利渠道防滲襯砌對于灌區輸水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渠道防滲主要是在渠床上加做防滲層,或通過夯實降低渠床土壤滲水性能,從而實現降低滲漏損失的目的,加做防滲層的辦法還可稱之為渠道襯砌。為了有效防止渠道輸水的損失情況,一般都會以防滲的方式為主。實施防滲后,能夠增強渠道輸水能力,促進輸水及時有效運行,還降低了對地下水的滲漏補給。
二、農田水利渠道工程常用的襯砌施工技術
農田水利渠道工程常用的襯砌施工技術主要有:(1)模筑混凝土襯砌技術。模筑混凝土襯砌技術最早應用在公路及鐵路建設中,該技術在防滲漏、抗震、穩固等方面都具有顯著優勢,因此我國將其逐步引入到農業灌溉中。通過這一技術的應用,極大程度地改善了灌溉環境,強化了灌溉效果,是目前最為先進的農田防滲漏混凝土渠道襯砌技術。(2)鋼筋混凝土襯砌技術。鋼筋混凝土襯砌技術與磚石及片石襯砌相比,具有更為優越的抗震性及穩定堅固性。此種襯砌技術即為通過鋼筋混凝土進行渠道建設,對于地質松散的農田能夠起到有效的抗震及加固效果。(3)磚石混凝土襯砌技術。磚石混凝土襯砌技術是現階段我國灌溉渠道工程技術中最早采用的第一代襯砌技術,襯砌的整體工程幾乎都是采用人工方式來完成。但此種技術的襯砌縫隙相對較大,止水與滲水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這種早期的襯砌技術目前已較少使用。(4)片石混凝土襯砌技術。片石混凝土襯砌技術對襯砌材料的要求較低,因此可以實現就地取材,節約成本,正因此種特點這一防滲襯砌技術得到廣泛關注。片石混凝土襯砌在操作過程中,可直接以農田周邊的碎石混合混凝土等作為襯砌材料,這種防滲襯砌技術尤為適用于偏遠山區的渠道建設,但片石襯砌對于土質較為松軟的農田水利渠道的適用性不佳。
三、農田水利渠道工程襯砌施工工藝的分析
1、施工材料準備及其運輸。農田水利渠道工程施工中的材料包括水泥、骨料、水及各類配料,在施工前需要進行混凝土配比與拌合操作,施工材料中各個配料的配比需要根據施工設計要求、施工圖紙以及試驗進行科學設計,一旦確定原料配比后,不得隨意更改。當配比確定后,應當按照根據設計規范要求選擇攪拌時間,在運輸過程中,為防止出現離析影響混凝土性能,應當隨時攪拌,攪拌地和施工現場的距離要盡量小,以保證能及時將混凝土材料運輸到施工現場。
2、模板施工工藝。農田水利渠道工程的模板是支撐與加固的重要結構,對于渠道的襯砌質量有著很大程度的影響,在這一環節的施工之前,施工人員必須充分結合施工現場以及施工技術要求,采用經濟性、穩定性良好的模板。模板在安裝時務必要確保精準拼裝,保證平整性,從而避免漏漿情況。模板安裝應控制安裝凈距沿渠道縱向的偏差幅度控制在±10mm范圍內,沿寬度方向的偏差允許范圍為±30mm。
3、混凝土澆筑施工工藝。農田水利渠道工程澆筑施工前需要先對渠道床進行檢測,視其是否存在干燥起土等問題,如果存在這種問題應當通過灑水濕潤的方式進行處理,使澆筑后不會因干燥出現裂紋。渠道襯砌的施工方式主要以伸縮縫分塊的方式進行,渠底與渠坡可通過跳倉澆筑的方式進行施工,在實際操作中,可根據施工方案與實際情況優化澆筑順序。在這一施工環節中,技術人員需根據地質情況與設計要求選取適宜的施工技術。例如如果是片石混凝土地基,在新混凝土澆筑之前,需要先清理包括游離態舊混凝土石灰水泥膜在內的各類雜物,從而裸露出表層石子,有助于使新舊混凝土實現良好結合。縱縫雖然可無需鑿毛,但一定要沖洗表面,確保無灰渣等影響質量。結合面需要先以一層小泥漿進行鋪筑,之后再試試澆筑,保證施工縫的高質量結合。
4、平倉振搗與澆筑。農田水利渠道工程的平倉振搗,需要將倉內的粗骨料散布至砂漿較多的區域,絕不能以砂漿、水泥進行覆蓋,這樣可能會導致混凝土出現蜂窩。位于斜面的混凝土需要以由低向高的方向進行澆筑。平倉之后應當及時振搗,根據振搗的操作規范進行操作,以快插慢拔的方式保證振搗均勻。此外振搗持續時間應當視粗骨料停止明顯下沉,并見有漿液泛出時結束,防止因振搗不均勻造成過振或欠振等情況。以平面振搗器進行操作時,需要先將倉面鋪滿,并使其平整后進行振搗。進行渠道底部的澆筑操作時,施工人員需要先使倉面鋪料能夠滿足施工要求,確保滿足后進行振搗,直至泛漿。在澆筑過程中,要盡量加快速度,如果澆筑過慢則可對混凝土的平整性及收面等質量造成影響,切忌澆筑中途停工。如因緊急突發事件造成停工,要爭取在一個多小時內及時復工。
5、拆模及養護。農田水利渠道工程在澆筑后,為保證澆筑面的平整性,確保無蜂窩及石子外露等情況,應以原漿進行收面,切忌以灑水及板砂漿等方式收面。以上工作都完成后,應當根據每個部分對于強度的各自要求開展拆模工作。拆模時先以堅硬物敲擊背面,待松動后開始拆膜。在拆完后的6-18h內,進行養護工作,養護的實際要根據氣溫、天氣及水泥材料等進行設定,在養護過程中需不斷灑水,確保其表面處于潮濕狀態。
結束語
由于我國水資源短缺問題日益嚴重,并且以傳統土渠進行灌溉,不但會造成大量資源浪費,加劇水資源短缺,同時也無法實現均勻灌溉,灌溉的有效性大大降低。針對傳統土渠的這些問題,我國很多地區都采用了混凝土襯砌施工技術,并且取得了顯著的防滲效果。
參考文獻:
[1]于娜等. 簡述農田灌溉防滲渠道襯砌施工技術[J]. 內蒙古水利,2012(01)
[2]王向飛等.現澆混凝土防滲渠道襯砌施工技術探析[J]. 科技與企業,2015(06)
[3]田德華等.如何提高現澆混凝土防滲渠道襯砌施工技術[J].中國水運,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