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薊運河是一條平原河流。河槽水深,而河道則較為平緩,一般在行洪排泄時發揮著重要作用,一些中心城市分布在河道沿岸,如寧河縣蘆臺鎮、漢沽區漢沽鎮以及中心生態城等。對城市發展而言,若要有效解決生態用水與農業用水,就必須對水資源保護、利用以及水污染防治等引起重視。本文對薊運河河水污染的成因進行了全面分析,并針對問題提出了具體的治理方案,旨在更好的保護與利用水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薊運河;基本情況;治理對策
作為一條縱貫天津市南北向的一條主要河流,薊運河獨有的資源優勢為濱海新區與漢沽區提供了豐富的環境資源。因為多方原因,嚴重影響到了薊運河的生態環境,導致水質惡化,經常發生各類污染事故,給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也嚴重威脅到了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特別是對落實漢沽區海濱休閑旅游度假區的發展定位造成了嚴重影響。加快薊運河河水環境建設,將全流域綜合治理落到實處,不但將極大地改善薊運河流域生態環境,讓流域可持續發展由理想變為現實,而且也會直接影響到濱海新區與漢沽區的開發開放,以及宜居生態新城區的建設。為此,當務之急便是加快薊運河流域的綜合治理。
一、薊運河的基本情況
(一)薊運河水資源逐年減少
近年來,因為受到長時間干旱少雨的影響,致使州河、洵河除汛期外,幾乎沒有下瀉水量入薊運河。相關資料顯示,83年前,薊運河九王莊年均下瀉水量為8.3億立方米,而在這之后,下瀉水量則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到2011年,泄水量僅為1000立方米,即使在2年后,泄水量也只達到了2957立方米。2001年,寧河將橡膠壩建設于薊運河道,建成后蓄水量為1042.6萬立方米,對薊運河上游汛期有限的來水進行了攔蓄,導致薊運河無法保證充足的水源。
(二)薊運河水質惡化
近年來,薊運河水質不斷出現惡化與咸化的情況,而究其原因,多是與薊運河上游水量減少,且沿河均往里排入沒有經過處理的國有與城鎮生活污水以及薊運河閘年久失修海水倒灌隨,河床被污染所致。除此之外,由于薊運河沿岸存在較多的鄉鎮,隨意堆放的生活、建筑垃圾和柴草,均影響到了河道景觀環境。而寧河、漢沽以及上游唐山、玉田等是薊運河的主要污染來源。相關調查發現,薊運河在天津市境內的沿河排污口門就有114處,蘆臺、漢沽為主要污水排放地,排放量分別達到了7萬噸/日與4萬噸/日。上游唐山、玉田排入進薊運河的污水主要經還鄉河與雙城河,其中又以雙城河年入境水量最高,約為640萬噸。
二、薊運河功能定位、流域治理目標及治理措施
(一)功能定位
根據統籌協調原則,在治理保護與開發薊運河過程中,應制定“三河(生態河、景觀河、經濟河)、三帶(生態帶、景觀帶、經濟帶)”的功能定位。三者相互聯系又相互支持,而前提必須是生態。為此,在保護與開發薊運河上應同時注意防治污染和保護生態,有限進行治污減排;統籌保護和開發關系,在開發時盡量予以保護,優先考慮生態保護;在防治污染上應加強污染源頭的治理,通過清潔生產與技術進步使污染物產生量大大減少,利用治理手段保證排放達到相關標準,通過清污分流對對排入河道的超標廢水予以嚴格控制,借助水體修養生息與生態工程,促進自凈能力的提高。通過綜合措施使薊運河環境與經濟社會功能得以恢復,并對其進行保護。
(二)治理目標
利用多項措施,如統籌規劃、綜合治理,從總體上實現三個變化:第一是讓水體生態平衡得以恢復,使生態安全得到保障;第二是將薊運河水韻突顯出來,促進城市品味的提升;第三是通過水脈資源,讓經濟活力進一步增加。
(三)治理措施
1 在現有清水工程框架下強化工程與管理措施
(1)在建設污水處理工程與再生水回用工程上加大力度,促進這一流域城鎮污水處理率超出百分之九十。(2)將截污工程全面實施開來。進一步加強建設薊運河干支流兩岸直排污水截流工程,使全部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均能進入污水廠達到處理。(3)消除污水管網空白區。根據地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經濟發展規劃和新市鎮、新農村建設,加強規劃建設薊運河干支流兩岸污水管網空白區。(4)強化污水處理廠運行,并極大監管力度。保證相關各廠的運行均處于長期穩定達標中;進一步監管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水質,一旦發現問題需立即向上級報告,且及時采取處理措施。
2 加強生態治污工作
(1)加強人工濕地再凈化工程建設。從北京、遼寧、山東等地汲取優秀經驗,先以人工濕地深度處理污水處理廠出水,之后再將其排入相關河道。(2)加強河道水體旁路凈化工程建設。從國內外學習好的做法,通過簡易工程或沿途天然濕地對河道水體進行處理,達到過程凈化的目的。(3)加強生態河道、河道生態修復工程的建設。利用河道清淤和多項工程技術,如生態河床、生態護岸工程技術、河道內生態工程強化技術,重新塑造一個新的河流生態系統。
3 強化生態調水與河海水體交換
不僅把境外水質較好的水體調用進來,以其為生態用水,并對流域內各區域污水去向進行適度調整,讓所有區縣均有一條或多條達標的河流匯入;在河口閘門調度上做進一步加強,協同考慮防潮保淡、污水排放與水體混合稀釋。
4 創新河道管理機制
采取“河長制”,即薊運河“河長”、“段長”和“片長”分別由市領導、所經區縣的區縣領導以及各街、鎮領導擔任。地方領導直接負責對河流污染的管治,進一步落實具體任務,明確責任,并執行嚴格考核。同時,按照環境管理轄區負責制,將監測斷面設置于薊運河跨界區域處,由市環境監測部門定期監測其情況,以形成地表水評價體系,及時向社會公布評價結果。
參考文獻:
[1]安靜利,楊超,任建立.天津市薊運河水環境綜合治理和水資源保護的思考[J].中國科技博覽,2013(2):101—101
[2]李靜靜,劉海濤,高天美.淺談薊運河水資源保護與水環境治理[J].魅力中國,2013(2):234—234
[3]郎會花,楊洪江,宋妍.薊運河(寧河縣段)水質狀況的初步分析[J].節水灌溉,2014(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