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8日,上海市財政局在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央結算公司)上海分公司,通過財政部政府債券發行系統面向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上海自貿區)區內及境外機構投資者成功發行30億元地方政府債券。本次招標發行的上海市政府自貿區債券為上海市政府一般債券,期限3年,發行利率2.85%。中央結算公司作為登記托管結算機構,為本只債券發行提供現場業務技術支持以及后續登記、托管、結算、付息兌付、估值、信息披露等一體化服務。
本次招標發行的上海市政府自貿區債券是2009年地方政府債券發行以來,首只面向自貿區區內及境外投資者發行的債券品種,同時也是上海自貿區成立3年以來,首只在區內發行的政府債券,實現了我國地方政府債券市場發展和上海自貿區金融創新的深度融合,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一是擴大債市開放的廣度和深度,通過更多路徑拓展影響力;二是推動配套制度變革,通過首單創新,可以檢視自貿區政策的有效性并提升優化空間;三是在可控可測的條件下,進一步推動在岸和離岸市場的融合以及定價一致性和自主性;四是深化地方債券市場建設,引導境外機構更多投資,提振市場信心。
上海市政府率先發行自貿區債券,拓寬了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渠道,有助于進一步優化地方債投資群體,更好地促進地方債市場發展。據了解,本期上海市政府自貿區債券承銷團由8家主承銷商和14家一般成員組成,其中星展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等3家外資金融機構深度參與此次債券發行承銷工作,另有多家境外金融機構參與本期債券分銷認購及投資交易,有效豐富了投資者結構。
上海自貿區是金融創新和開放的“國家實驗室”,債市開放是自貿區金融開放的先行者。作為債券市場開放創新的重要嘗試,此次上海市政府自貿區債券的成功發行為自貿區債券業務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有助于吸引全球發行人及投資者參與自貿區金融活動,助力實現我國金融市場的國際化、多元化和平衡性發展。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斷深入,特別自人民幣加入SDR以來,人民幣債券的全球金融資產配置需求不斷增加,國際機構資產配置中對人民幣資產配置比重不斷加大,人民幣國際儲備貨幣功能得到進一步增強。截至2016年11月底,在中央結算公司開戶的各類境外機構達到394家,債券持有量超過7500億元。其中,國債、央票、地方政府債、金融債等高信用等級利率債備受境外投資者青睞,合計占比超過90%。
中央結算公司在財政部領導下,長期服務于國債和地方政府債券市場,全程支持地方政府債券管理體制改革創新,既是地方政府債發行方式自“代發代還”、“自發代還”到“自發自還”歷次改革的實施平臺,也是地方政府債發行支持、持續性管理和信息披露的平臺。2009年至2016年11月,中央結算公司累計支持地方政府債券發行11.4萬億元。
中央結算公司《2016—2020年戰略規劃》,明確提出布局金融開放前沿,統籌考慮人民幣債券在岸和離岸市場,以國際化能力建設為支撐,有序推動國際化服務由點及面拓展,建成與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跨境互聯、輻射全球的核心金融基礎設施這一國際化戰略。在此指導下,同時為進一步落實自貿區“金改40條”的制度構想,中央結算公司于2015年在滬成立上海分公司,將金融基礎設施核心職能延伸至上海自貿區,并為自貿區金融改革和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2016年9月8日,中央結算公司在人民銀行、財政部的領導和指導下,正式發布《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債券業務指引》,逐步構建起安全高效的自貿區債券業務體系,為境外機構參與中國債券市場提供更為便捷的途徑與方式。中央結算公司還為此次上海市政府自貿區債券發行組建專項工作團隊,同步推進政策對接、方案設計、業務規則起草、分賬核算系統開發、市場推介等系列工作,全面做好各項相關業務和技術準備,助力此次上海市自貿區債券成功發行。
作為自貿區債券業務創新發展的良好開端,上海市政府自貿區債券成功招標發行為自貿區債券業務發展探索和積累了一系列可復制、可推廣的有益經驗。伴隨債券業務的不斷創新發展,上海自貿區也將通過不斷聚集全球債券發行人和投資人,成為連接人民幣在岸和離岸市場的重要節點。中央結算公司將在主管部門的領導和指導下,充分發揮金融基礎設施優勢,一如既往地為自貿區債券業務參與者提供安全、優質、高效、專業的服務,在支持市場創新發展,提高市場效率和國際競爭力方面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羅邦敏 孫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