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國信貸資產流轉市場的啟示
近年來,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經濟步入下行周期,存貸款利差收窄,企業信用風險逐步加大,銀行不良率快速攀升,我國商業銀行傳統經營模式和盈利模式正在發生轉變。商業銀行開始主動開展資產負債管理,特別是將原來持有的信貸資產到期進行盤活轉讓,在提高流動性的同時降低銀行信貸風險集中度,提高中間業務收入。同時,銀行還與保險、證券、基金及各地方政府開展多種合作,提供綜合性的融資安排和金融服務,銀行資金通過各種渠道投入到地鐵、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項目,通過產業投資基金參與PPP項目、地方政府債務置換等。這些交易和融資模式多數體現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外,形成了不被監管部門認可的巨量非標資產。
建立規范完善的信貸流轉市場,不僅有助于銀行提高信貸資產的流動性,有效轉移風險,提升銀行資本充足率,推動銀行經營戰略轉型,同時也有助于將非標業務納入陽光化、規范化的管理,利用二級市場,將風險透明化、交易標準化,更好滿足實體經濟的需求,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支持。我國信貸資產流轉市場發展前景十分廣闊。當前,我國信貸資產流轉市場建設才剛剛起步,還處于探索階段,發達國家市場的經驗,為我國信貸資產市場建設帶來很多啟發。
(一)貸款流轉市場是一個典型的機構間場外交易市場
貸款流轉市場是一個典型的場外交易市場。場外交易市場是金融市場重要的組織形式之一,也是國際商業銀行開展貸款轉讓的主要場所。一般而言,對于流動性較差、單筆金額較大、非嚴格標準化,且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金融市場,場外交易是有效降低交易費用和縮短交易周期的制度安排之一,如債券市場和金融衍生品市場。
場外市場就需要建立一套報價驅動機制,每日由報價商為市場上的貸款資產提供買賣報價,并為市場參與者的詢價及時提供富有競爭力的報價。為市場可交易的資產提供價格信號,有利于提高貸款市場的流動性,為市場機構定價和風險計量提供參考。場外市場交易機制以協商成交和點擊成交的協議成交方式為主,輔之以拍賣競價等成交方式。
(二)貸款流轉市場的發展需要搭建一個完整的生態圈
貸款流轉市場是一個高度有組織化的市場,市場參與者之間互相推動,互相制約,共同發展。市場投資機構、信用評級機構、報價系統、做市商制度、交易平臺、登記結算機構、信息商、第三方估值機構等等,都是這個生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信用評級機構對貸款資產的信用等級進行客觀評價,揭示潛在的信用風險,方便投資人進行風險識別;交易報價平臺為投資人提供詢價和交易的場所,促進雙方交易順利達成;登記結算機構對貸款資產過戶提供法律上客觀公允的記載,以及資金結算便利,有利于提高交易安全性;自律組織制定標準化統一的協議文本和合同,可提高市場整體運行效率和規范化程度;信息商可以為投資人提供信息披露平臺和數據服務,方便投資人進行信息判斷;第三方估值機構提供貸款資產定價服務,為投資人會計計量和風險防范提供參考等。特別是交易報價、登記結算等基礎設施機構在貸款流轉環節非常重要,是市場重要的基礎設施機構。
(三)貸款流轉市場的發展需培育多元化的投資主體
一個成熟的市場,一定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市場,有著多樣化的參與主體。投資主體的多元化,一方面可以滿足市場投資人不同的投資偏好,提高貸款轉讓市場的流動性和透明度,拓寬金融資產的投資渠道;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加充分地分散銀行體系的信用風險,幫助銀行擺脫以往被動的、靜態的信用風險管理單一模式,充分利用貸款轉讓市場來實現對銀行信用風險的積極、主動管理,同時也有利于銀行通過盤活信貸資產存量,增加中間業務收入,提高資產流動性,促進銀行戰略轉型。
對發展我國信貸資產流轉市場的政策建議
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信貸流轉市場才剛剛起步,市場配套體系的建設也才剛剛開始。不容忽視的是,截至2016年上半年,我國商業銀行信貸資產余額已達101萬億元,約占我國金融市場資產規模的50%,大量的存量信貸面臨盤活的需求。2014年銀登中心的成立表明了監管部門構建我國信貸資產流轉市場的決心和遠見。推動我國信貸資產流轉市場的規范、高效、有序發展,不僅有利于盤活銀行表內信貸存量,釋放銀行資本,增加銀行中間業務收入,促進銀行戰略轉型,而且有利于盤活銀行表外準信貸資產存量,促進非標業務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強化監管部門對銀行表內外業務的監管,同時也有利于銀行資金更好地對接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促進新常態下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發展我國信貸資產流轉市場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為進一步推動信貸流轉市場的健康快速發展,提出以下建議供參考:
(一)完善信貸資產流轉監管政策
由于受到一些歷史規范性文件的束縛,如銀監發〔2010〕102號文、銀監發〔2013〕8號文及《信貸資產流轉業務管理試行辦法》等,信貸資產在流轉時受到很多監管政策的限制和約束,如需征得借款人同意,并應遵守整體性原則、潔凈轉讓原則等。隨著銀行類機構信貸資產轉讓需求的不斷增強,原有的規定已經阻礙了其正常業務的開展。為此,建議在堅持試點成功經驗的同時,結合市場的最新需求,對原有的信貸資產流轉管理辦法進行修訂和完善,突破一些歷史規范性文件的束縛,更好地推動該業務健康規范發展。
(二)促進表內外信貸資產流轉業務的集中登記
近年來,銀行借助信托、證券、保險和基金等,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表內非信貸資產及表外類信貸資產流轉業務。這些業務規模大、鏈條長、模式復雜、隱蔽性強,不利于監管。為此,建議監管部門在授權銀登中心開展信貸資產流轉集中登記業務的基礎上,進一步將中心的登記范圍擴大至銀行表內非信貸資產和表外類信貸資產業務;同時指導銀登中心完善相關統計監測報表,向銀監會各部門、地方銀監局進行報送,從而將銀行表內外資產的相關業務均納入銀監會的監管視野中,消除監管盲區,以利于守住金融風險底線,促進銀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三)培育良好的貸款流轉市場生態體系
信貸資產流轉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離不開市場基礎設施的建設和交易機制的逐步完善。銀登中心作為監管部門指定的信貸資產流轉集中登記機構和流轉平臺,秉持“開放融合,合作共贏,整合資源,共筑市場”的理念,正在積極與市場各類機構廣泛開展合作,致力于培育健康良好的貸款流轉市場體系。
一是探索建立做市商機制。引導一些市場上成熟的、有經驗的金融機構主動在市場上為信貸資產提供報價,逐步建立市場的價格發現機制。
二是研究建立資產評級和估值體系。為了提高信貸資產的流動性,進一步擴大投資者范圍,銀登中心正在研究適時建立信貸資產的信用評級機制、估值體系等,提高信貸資產風險定價的科學性和專業化水平,增強市場的透明度和規范度。
三是建立經紀商機制。信貸資產流轉市場是典型的場外交易市場,需要引入專業經紀商提供資產和資金的撮合服務,銀登中心目前與多家地方金融資產交易所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希望能發揮各金融資產交易所的客戶優勢,逐步解決信貸資產交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四是不斷優化投資人結構。在投資人范圍拓展方面,正在進一步引入保險、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私募基金等投資人,豐富信貸資產流轉市場的投資主體。未來,銀登中心將進一步發揮好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作用,擔當起市場組織者和中介服務的重任,不斷推進我國信貸資產流轉市場的發展與完善。
作者單位: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
責任編輯:羅邦敏 鹿寧寧
參考資料
[1]蘇幼紅:《美國銀團貸款市場的新特點》,載《國際金融研究》,2001(8)。
[2]宋誠、韓迪錚:《信貸資產交易的國際經驗及啟示》,載《外匯市場》,2010(11)。
[3]王宇:《我國貸款轉讓市場研究》,載《金融發展評論》,2010(10)。
[4]Markit白皮書:《美國貸款市場自動化:最優操作路徑》,2014。
[5]美國銀團貸款與交易協會(LSTA)網站公開數據。
[6]SP Capital IQ, A Guide to the European Loan Market, 2013.
[7]TIAA Global Asset Management, European Direct Loans: A Familiar Asset Dressed in A Different Currency, 2016.
[8]Markit, European Loan Volume Survey 2016Q2,2016.
[9]Wells CapitalManagement Perspective, the Global Opportunity of Bank Loans,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