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為實現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綠色金融已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在剛剛結束的G20杭州峰會上,綠色金融也成為一個重要議題。中國正處于經濟發展模式轉型的關鍵時期,構建綠色金融體系,有助于加快我國經濟向綠色化轉型,提升經濟增長潛力。《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十三五規劃綱要》和《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文件明確了綠色金融的頂層設計、政策安排以及實施舉措,并且多次提及大力發展綠色債券,綠色債券已經成為中國綠色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有關各方的高度關注。
作為我國債券市場的核心金融基礎設施,同時也是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的理事單位,中央結算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堅持精耕細作,在綠色債券市場做出了許多基礎性、開創性的工作:
一是為綠色債券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作為債券市場運行平臺,公司為綠色債券提供包括發行、登記托管、交易結算、付息兌付、估值、擔保品管理、信息披露等在內的一體化服務。截至今年8月末,公司登記的金融資產超過80萬億元,其中債券41.4萬億元。有近1000億元已被第三方認證的“貼標”綠色債券在公司托管,其中包括新開發銀行在中國首次發行的綠色金融債。
二是發布綠色系列債券指數。作為金融市場基準定價平臺,公司打造了“六位一體”的中債價格指標體系,包括收益率曲線、估值、指數、風險價值計量(VAR)、隱含評級以及“我的統計”。2016年4月,指數系列新添一員。我們與另一家綠金委成員單位——中節能咨詢公司合作,編制發布了國內首批綠色系列債券指數,包括中債—中國綠色債券指數和中債—中國綠色債券精選指數,填補了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的一項空白,引起了國內外相關機構和媒體的高度關注,市場反響良好。在此基礎之上,我們與中節能咨詢公司及氣候債券倡議組織深化合作,于9月2日試發布了全球首只氣候相關債券指數,這是在打造符合國際標準、具備可投資性、向國際投資者靠攏的綠色債券指數領域的新突破,也是我們在綠色金融領域國際合作的新嘗試。指數發布以來,運行情況良好。截至8月末,該指數的市值約1.33萬億元,樣本券210只,發行人共81家。
三是首創“綠色”債券識別歸類理念,探索對存量金融債券的綠色識別工作。除了將“貼標”綠債直接納入綠色債券指數樣本券外,我們還借助第三方咨詢機構的專業力量,依據公開可獲得信息自主對“實質綠”的存量債券進行判斷與識別,這種重實質輕形式的理念,更加符合中國實際,是對多年來從事綠色事業的廣大企業的認可和尊重,有利于鼓勵和引導綠色投資。從實施效果來看,該方法得到了多家國內外專業機構的認可,基于該口徑的中國綠色債券市場潛在規模的描述被廣泛采用。在上述工作基礎上,我們對于金融債券進行了更深層次的信息挖掘。除專項用于綠色項目的綠色金融債券之外,還有一部分未冠名綠色但籌集資金實際用于發放綠色貸款的金融債,采用創新方法識別此類債券的工作已有了階段性成果。9月1日,符合綠色債券指數規則的三只政策性銀行債已被納入中債綠色系列債券指數。
四是積極推動業內專家交流。2016年4月,我們作為理事單位加入綠金委,研討推動相關制度和行業規范建設。此外,我們積極為綠色金融領域專家打造高層次的交流平臺。6月30日,公司舉辦了“金融街十號論壇——綠色債券全鏈條解析”,來自行業內的眾多專家分享了綠色債券認定、發行及后續管理等相關經驗,論壇取得了圓滿成功。
2015年底,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相繼就綠色金融債券的發行、綠色債券的發行出臺了相關政策、指引,我國綠色債券市場正蓬勃發展。據有關機構統計,2016年前七個月,我國綠色債券發行規模占全球同期發行總量的40%左右。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信息披露的完整性、綠色債券的界定標準等問題也開始凸顯。2016年8月31日,人民銀行、財政部等七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建立和完善我國統一的綠色債券界定標準,明確發行綠色債券的信息披露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發債企業強制性環境信息披露制度。我們期望通過合作交流,探討解決綠色債券發展所面臨的難題,共同推動綠色金融發展。
2016年是公司成立20周年。20年來,公司從國債集中托管起步,在管理部門和各方的關心指導下,忠實履行金融基礎設施職能,支持國家金融改革發展。近年來,公司穩步推進由單一的債券登記托管向全方位的金融資產登記托管、由單一對接銀行間債券市場向對接多層次金融市場轉型的“兩個轉型”和“多元化、集團化、國際化”戰略,各方面工作取得新的成果。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發揮自身職能,積極推動綠色債券市場創新發展,為我國綠色金融戰略的貫徹實施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王超群 姜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