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會計人員來說,社會對其各種職業素養要求尤其高。但是除了職業技能、理論素養,其他很多職業素養無法在課堂教學中形成。教學工作者必須重視、關注學生的職業素質。本文以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分析為切入點,分析在學生職業素質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旨在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
關鍵詞:中職會計教學;學生職業素質;策略
1.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內涵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行為科學的理論之一,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于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文中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2.分析馬斯洛理論中各層次需求與工作中存在的矛盾與問題
(1)生理需求。很多中職學生畢業進入職場,競爭壓力大,薪酬低,任務重,加班頻繁,產生了心理落差。誤認為自己的工作沒有未來,行業沒有前景,自暴自棄,滋生各種心理問題。
(2)安全需求。學生心態不夠成熟,說話辦事不夠周全,處處碰壁。財務人員責任很大,而學生不知道工作中存在的風險大小,不懂得保護自己,盲目聽從別人,從事與自身角色不匹配的高風險業務,承擔了高風險責任。
(3)社交需求。中職畢業生沒有很快融入社會中,對自身的角色沒有足夠的認識。一些內向的同學不具備基本的社交溝通能力,制約了自身的發展。
(4)尊重需求。當職業技能提高了,經驗資歷較為豐富,工作卻不被認可,不受領導賞識,職位沒有提升,工資沒有上漲。在職場中沒有得到他人的尊重。
(5)自我實現需求。經過職場打拼,成為一名成功的會計人員后,對行業極其熟悉,對業務極其精通,但是進一步的發展卻遇到瓶頸。不知道如何實現職業的進一步發展,不知道人生價值如何實現。
3.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提出解決矛盾的方法與措施
(1)完成從角色轉變到形成職業意識。學生的身份從校園人轉變為社會人,意識也要進行轉變。工作中對學生的要求不再是只掌握財務基礎知識,而是應熟悉公司業務,高效完成工作任務。要指導學生在工作中對細微的差別細心核對,對不明白的業務虛心求教。低薪只是暫時的,重要的是在企業這個平臺,學本領,長本事,這才是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事。
(2)重視工作分工和責任劃分問題。讓學生明白工作和責任的劃分,不要越俎代庖,即不能超出自己業務范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同時要懂得簽字的法律含義,一旦簽字,就意味著經辦了該事項,要承擔相應責任。所以要提高自身的責任心,并有足夠的職業技能和操守來擔負責任。
(3)培養出色的社交技巧和經營人脈資源。會計不是一上班就埋頭記賬,一下班就關電腦走人,會計這個職業也需要出色的社交能力和人脈資源,要注重提升學生的溝通技巧。
財務人員要經常跑銀行,提交支票,融資,借貸,跑工商,跑稅務,跟審計部門打交道。公司大部分的業務都與財務有關。會計這個崗位,因為能接觸各種業務,所以有廣闊的視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這樣難得的機會,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用整體觀、全局觀觀摩公司的管理方法和制度。
(4)磨煉職業操守和提升職業道德。平時注重提升學生的職業操守和職業道德。因為在職場打拼到一定程度,尤其是會計人員,對人品和職業道德有極高的要求。要做到有原則,有分寸,對外與稅務、工商等部門協調好關系,方能在職場受到尊重。
(5)去更大的平臺拓展職業經歷,進一步明確發展方向。經濟類業務有其共通性。對財務會計領域知識掌握到位了,則對從事金融領域的工作有莫大的幫助。在遵守會計準則的前提下,在規范的財務制度下,在現代成熟的科學管理制度下,中職學生應改善優化財務制度,拓寬自身職業視野和職業經歷。
如何提高中職學生會計職業素養,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給了我們五個維度,從中可得出解決相關問題的方法,讓畢業生們更好地完成從校園到企業的平穩過渡,更快地適應工作,盡早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駱培業.淺談中職會計教學改革[J].時代經貿(中旬刊),2008(S2).
[2]穆麗娟.如何在中職會計教學中培養學生職業素質[J].職業,20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