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階段是小孩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指出: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本文結合實際幼兒種植活動,從“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環境,讓幼兒敢說;從幼兒的興趣出發,讓幼兒愿說;通過感官教育,讓幼兒多說;充分利用家庭資源,讓幼兒想說”四個方面淺談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以供參考。
關鍵詞:種植活動;幼兒教育;語言能力;培養策略
有研究表明,兒童在6歲前較之6歲后更容易學習閱讀,兒童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應該平行,因為這兩者的學習差別并不大,聽、說、讀、寫應從最小年齡開始發展。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語言是智力發展的基礎,也是所有知識的寶庫。”幼兒期是學習語言最敏感、關鍵時期,也是儲存詞匯最迅速的時期。讓幼兒用正確的語句表達,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時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成人傳授的知識和經驗。因此,幼兒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值得重視。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金家壩幼兒園地處農村,農村鄉土資源具有本土特色,貼近幼兒生活,能在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陶行知老先生曾說過:“大自然大社會就是活教材,運用天然材料開展教育活動,可以讓幼兒獲得真實的感受。”因此,本文利用本園特有的“種植”活動,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環境,使幼兒敢說
《綱要》指出:“幼兒的語言是通過在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運用而發展起來的,單靠教師直接的‘教’是難以掌握的。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引導幼兒積極運用語言進行交往。”而教育的非正式活動是通過一個比較寬松、自然的環境,讓幼兒在貼近生活的狀態下,自發自主地運用語言進行學習、交往的過程。我們幼兒園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小豆丁農場。
種植活動1:番茄種子發芽了。近日,我們進行了播種番茄種子活動,中午散步的時候,我們班有一個叫蔣義杰的小朋友驚喜發現:番茄種子發芽了, 他告訴我:“老師,你快來看,番茄種子發芽了。”一聽到這個消息,很多小朋友都過去看番茄苗。我問孩子們:“番茄苗有什么特點啊?”徐陳卓說:“番茄苗很細,而且是長長的。”陶子璇說:“這個是莖,番茄的莖比較細,一不小心就會弄斷。”吳昀澤說:“番茄苗的葉子綠綠的,葉子的末尾是尖尖的。”在一個寬松的語言環境中,激發了孩子敢說的欲望。我們班蔣義杰小朋友比較內向,今天能這么積極主動地說,原因是這個現象是他發現的。另外,這個環境很寬松,使得平時不怎么發表意見的他才敢說話,而且說得很多,說得很對。
這么一個得天獨厚的大環境,一個散步的時間點,讓孩子了解了番茄苗的外形特征,特別對長出了長長的白色的莖有了正確認識,孩子們通過運用簡短正確的語句表述番茄苗出來,在一定程度上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能力。
二、從幼兒的興趣出發,讓幼兒愿說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培養幼兒多方面的興趣,啟發幼兒的求知欲望,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認真思索,加強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種植活動2:兩兩合作,嘗試種植番茄幼苗。大班幼兒已掌握一定的種植技能,但是照顧番茄幼苗是件不簡單的事,所以在動手種之前我向幼兒提了個問題: “你們知道怎樣照顧番茄幼苗嗎?”馬上有很多小朋友舉手,錢曉爽說:“要經常去看看它,給它澆水。”計宇欣說:“如果長草了,就要把它們拔掉。”我補充道:“還需要阿姨經常施肥,才能長得更好。”為了培養幼兒的責任感,我將他們進行分組,每2名幼兒負責一棵幼苗。于是我帶著孩子們來到種植地,幫助他們將帶來的一株株番茄幼苗親手栽下去。看著他們有的扶著小苗,有的鏟土,有的澆水,插標牌……看到他們臉上露出的笑容,我知道他們正在體驗勞動的快樂。
在本次活動當中,孩子們通過兩兩合作種植自己喜歡的番茄苗,不僅體驗到了勞動帶來的樂趣,而且與同伴之間的語言交流變多了,他們必須要溝通才能種好番茄苗,在一定程度上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通過感官教育,讓幼兒多說
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根本目的是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幼兒只有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才能聽懂成人和同伴的話,才能表達自己的思想、見聞和情感,才能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種植活動3:怎么照顧番茄苗。①猜一猜:鼓勵幼兒大膽講述番茄種下后應該如何去照料。②查一查: 讓幼兒通過查閱資料了解番茄的生長環境并設計“番茄生長環境”調查表。③種一種:鼓勵孩子們兩兩合作種植番茄,并插好標牌,以增強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動手能力。
本次活動我們主要是通過感官教育,讓幼兒多看、多摸、多聽,從而了解該怎么照顧番茄苗。通過以下活動來幫助孩子們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幼兒的求知欲和探究樂趣:①分組討論,說一說應該怎樣去照顧番茄幼苗使它們長大?②在老師的鼓勵下尋求家長幫助,通過各種途徑尋找關于番茄生長環境的資料,并認真填好表格。③在老師和保育員阿姨的幫助下,小朋友相互合作,在種植地里種下番茄苗,并插好標牌。通過這些活動來提高孩子們的語言能力和探究的求知欲。
四、充分利用家庭資源,讓幼兒想說
指導家長與幼兒平等對話,營造一個溫馨、友善、關愛、和諧的家庭生活環境,讓孩子在充滿安全的家庭環境中成長,才能使孩子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發展。
種植活動4:搭黃瓜棚。孩子們發現黃瓜苗越長越長,那我們要怎樣做才能讓黃瓜苗更好地生長呢?這就形成了一個探究點。但以孩子們的生活經驗,肯定不知道怎么給黃瓜苗搭棚。孩子們來問我:“老師,怎么辦?”我說,你們想怎么辦就怎么辦。意外的是,小朋友們請來奶奶來幫忙。自家奶奶的到來使活動順利開展,孩子也掌握了具體的操作事宜。雖然本次活動中各位奶奶參與得多,但是,孩子請來自家奶奶卻是值得思考的。活動結束以后,我問了瑤瑤奶奶這個問題,奶奶說:“瑤瑤說叫我來幫忙搭黃瓜棚,因為他們小,不會搭,需要奶奶的幫助,否則就不能長小黃瓜了。”
我從與瑤瑤奶奶的談話中發現,孩子們的語言能力隨著種植活動的開展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能主動說服奶奶放下手里的工作來搭黃瓜棚,說明我們家長資源在孩子的語言乃至其他領域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應充分利用。
總之,在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時,要根據每個幼兒的實際情況,充分掌握幼兒們學習語言的規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創設寬松的語言環境。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幼兒自身成長的需要,也是全社會的責任和義務。我們需要讓幼兒在大自然的懷抱中逐步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努力地為幼兒創造一切機會,讓幼兒無拘無束地表達、交流。
參考文獻:
[1]顏 芳.淺談在種植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5(12).
[2]陸炎蜂.角色游戲是培養幼兒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4(4).
[3]梁玉珍.幼兒語言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探討[J].科教導刊(下旬刊),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