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高等院校的校企合作項目增多,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技能,保障了學生就業,也實現了為企業提供人才的目的,實現了雙贏。隨著校企合作的增多,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出現了融合現象。本文從校企合作的視角對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進行探究,希望能夠為校企合作提供幫助。
關鍵詞:校企合作;企業文化;校園文化;融合
一、校企文化融合的意義
首先,校企文化的融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養高校學生的職業素養。校企間的合作使企業能進入校園了解學生的生活,使學生能在校園中感知企業職業素養要求的標準,校企文化的融合,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職業素養。其次,隨著高校的增多,高校間的競爭也更加激烈,校企合作下的校企文化融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校人才培養的競爭力。最后,校企文化的融合也促進了企業的發展,為企業文化提供了豐富的內涵。企業在與校園文化的合作中,豐富了職工培養方式;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互滲透,在豐富企業文化內涵的基礎上提升了企業水平,促進了企業發展。
二、校企文化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對校企文化融合作用的認識不夠
一方面,從整體來看,校企文化融合過程中出現了高校較為重視但企業較為忽視的現象,二者對文化融合的認識不對等;另一方面,在文化融合認識方面,雙方對合作前提和核心目標的認識不夠,導致校企合作人才培養過程中雙方沒有將文化作為人才培養的核心。
2.校企文化融合中政策支持不夠
在校企文化融合的過程中,政府政策支持力度的弱化也是影響校企文化融合的主要因素之一,政府沒有為校企間的融合工作搭建科學合理的平臺,導致多數校企合作是高校與企業的自主合作,在這種合作模式下的校企文化融合存在許多不可調和的矛盾,僅僅將合作重點放在人才培養中,校園文化中對企業的宣傳僅僅局限于企業宣傳冊的擺放,使學生無法真正了解企業文化。
3.校企文化融合的活動創新不夠
校園文化活動是體現校園文化、營造文化氛圍的主要方式,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校園文化活動的舉辦大都以單一、常規的歌舞表演、展覽、體育項目為主,在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過程中沒有將企業文化融入,即便有部分與企業文化相關的文化活動,也因活動形式不夠新穎而無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這種文化活動舉辦過程中創新成分的缺失,也對校企文化融合帶來了負面影響。
三、促進校企文化融合的建議
1.提高認識水平,確立前提與核心目標
學校和企業都要對文化融合的意義有新的認識,通過提高認識高效開展文化融合活動。這種認識主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校企文化融合將人才培養工作作為前提,在發揮企業與高校優勢的基礎上通過文化融合提升人才職業技能;另一方面,將文化作為核心內容,在高校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對接過程中注重通過開展相關活動宣傳企業文化。
2.加強交流合作,為深度融合提供保障
在校企文化融合的過程中,高校與企業作為合作主體,要加強相互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通過對課程、技術的開發,以多層面的合作加深校企文化之間的交流。
3.加強活動創新,將活動作為融合載體
在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過程中,文化活動的舉辦是進行文化融合的主要方式,學校可以通過文化創新活動宣傳企業文化。從文化活動內容來看,校園文化活動可以將企業的創新意識、市場意識引入其中;從活動形式來看,可以通過企業調查、文化講座、學習參觀等形式進行文化融合。
總而言之,在社會發展的新形勢下,校企合作是必然趨勢。高校與企業文化的融合是合作內容的體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合作效率,為合作目標的實現起到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沈惠英,汪國良.淺談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的融合[J].東方企業文化,2013(16).
[2]舒本平.論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