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選拔人才時不單看重工作能力,還關注人才的職業素養。而高職學校作為為社會培養優秀技能人才的平臺,為幫助學生實現更好發展,需要在技能培養的同時加強學生的文化及職業素養培養。本文結合職業學校的發展方向及優勢,淺談在提升職業教育特色的同時如何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關鍵詞:職業教育;特色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培養
一、提升職業教育的特色
職業教育的特色是指其特殊屬性,從宏觀上講,職業教育比較明顯的特色體現在地方性和行業性、技術技能性、市場導向性三個方面。
1.地方性和行業性
國家推行職業教育的出發點與落腳點是為了帶動地方經濟發展,保持社會結構的穩定和行業發展,從而解決群眾的就業問題。中國著名教育學者黃炎培先生曾說過,職業教育是“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一方為己治生, 一方為群服務”等,這些著名論斷明確指出了職業教育的最終目的。而現代職業教育的教育范圍已大大拓寬,但是其目的還是為了促進行業的發展,帶動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
2.技術技能性
職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進行業的發展,促使學生掌握專業技術及熟練技能,保證學生畢業后勝任就業崗位,這是職業教育的本質。但為了促使學生進一步得到深造或在崗位上有更好的發展,在技術技能培養的同時,也應避免學生在人文學識上出現“斷層”。
3.市場導向性
職業學校在日常的教育培訓中,培訓內容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資源的分配、勞動市場的需求等而變化的。其中勞動市場的需求是最為重要的內容,從某種意義上講,勞動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決定了市場經濟發展的導向,也是職業教育發展的目標。而影響勞動市場需求變化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方面:①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勞動力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量不斷變化。②產業鏈結構調整,發展職業教育可滿足崗位的變換需求。③國家科技進步,勞動力市場的技術結構不斷優化,企業生產崗位由低技能轉變為高新技術,對人才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④現代勞動力市場人才流動性增大。正因為勞動力市場的變化,職業學校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充分考慮這些因素,使培養的人才能夠充分適應市場需求,使職業院校畢業生能順利就業。
二、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
1.學生職業素養
職業素養的培養內容主要有職業技能、職業情感及職業道德三個方面。
(1)職業技能是職業學校畢業生上崗就業的敲門磚及職業發展的基礎,其決定了畢業生能否進入崗位工作,能否在這個企業繼續深入發展,是個人生存價值的體現。
(2)職業情感指職業中的合作、奉獻、創新精神。企業的發展需要有團隊合作精神,在合作中無私奉獻,創造新的產品技術,提高生產效益,促進企業及行業發展。
(3)職業道德。道德是人品的體現,也是做人的規范、準則。職業道德是對自我的約束、完善,它要求個人把公司利益置于個人私利之前。
2.淺談職業素養的培養途徑
(1)加強校企合作,引進現代企業文化及管理經驗。通過校企合作,引進企業文化及管理制度,讓學生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既能使學生學習到最新的專業技能,亦能讓學生盡快適應企業運作管理方式。
(2)通過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在學校長假期間安排學生到企業參加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社會,理解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3)多方面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在日常學習中,教師可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志愿活動、技能比賽、辯論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鍛煉團隊合作、統籌、交流、表達等能力,實現學生職業能力的全面發展,讓學生深刻認識到道德、情操、理想在現實當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
現代企業之間的競爭就是人才之間的競爭,生產企業要想獲得長足發展,就必須有一批具備專業技能及良好的職業素養的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馬 娜.就業導向視野下的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1):146-147.
[2]朱春花,任曉龍.“雙高”視角下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現狀調查與路徑探析[J].赤子,2015(22).
[3]楊 慧.《中職語文讀本》在建構學生職業素養培養體系中的作用[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4):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