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探討“互聯網+” 時代教育價值,結合現代教育技術在地理學科教學中的應用,闡述了當下“互聯網+”時代教育技術的優勢與意義,對其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并給出了解決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現代教育技術;地理學科教學;應用
1.“互聯網+”時代教育價值
(1)促進教育公平。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機會,努力讓13億公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通過數據分析、深入交流和資源共享,由于地區發展不平衡、人力資源分配不當產生的教師教學差異、硬件設施配備不夠完善、教育體制公平等問題,可以得到有效緩解。
(2)沖破傳統限制。傳統的教育,難以擺脫教師、學生、教室的固有模式。“互聯網+”時代教育背景下,可以有效踐行以人為本的學生觀、以愛為本的教師觀和以德為先的教育觀。進入“互聯網+”時代,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世界各地老師講授的知識內容,課程更加豐富,時空不受限制,使教育教學工作獲得更大的自由。
(3)引導教育新模式。O2O模式(Online to Official)是應用于電子商務化領域而提出的概念。O2O教育模式,即線上線下教育相結合,實現智慧學習。在“互聯網+”教育的大背景下,學生、教師、學校,三方實現時空差異化統一,教育平臺服務內容更加完善,形式更加多樣化。
B2C模式(Business to Consumer),
即商對客。O2O將從平臺向B2C學校轉型,也就是說,老師最后都會變成教育平臺的員工,相當于一個O2O學校。B2C學校將會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廣泛吸收來自學校和社會上的學生。
2.現代教育技術在地理學科教學中的應用
(1)網絡教學。網絡教學具有主動性、開放性、探究性特點、與不同觀點、不同類型的同學老師進行深入廣泛交流。網絡平臺可將整個教學,發現環境變為一個“村莊”,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做到真正把書本知識學活,做到以人為本內在潛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虛擬現實技術。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y,VR)是一種采用綜合計算機圖形技術、多媒體技術、人機交互技術、網絡技術、立體顯示技術以及仿真技術等多種科學技術而發展起來的計算機領域的新技術。
(3)“3S”技術。“3S”技術是指遙感技術(Remote Sensing RS)、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三者綜合應用的技術。“3S”技術在地理教學環境中不可或缺,發揮著重要作用。
3.應用的優勢與意義
(1)合理應用,因材施教,重難點清晰。地理中有許多問題難以用語言文字和傳統的版畫板書解釋清楚,而合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能夠直觀生動模擬地理現實,改變傳統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單一、機械、枯燥等現狀,使課堂學習具有趣味性、探究性和高效性。
(2)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利用網絡教學、虛擬現實技術、“3S”技術等現代教育技術所具有的視聽說多種感官接受新知識,全方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必將大大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科知識內容的感性認識,激發探索地理奧秘的激情,鍛煉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和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與時代緊密結合。“互聯網+”
時代教育技術在地理學科中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教學觀念,由傳統的教學模式改為現代教育模式,使學生如身臨其境,這一切都離不開教育技術在地理學科中的輔助作用,它對培養下一代接觸新鮮事物和了解新形勢具有潛移默化的效果。
4.應用問題及解決策略
(1)個別教師尤其是農村等偏遠落后地帶的中小學忽視了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對現代教育技術知識缺乏了解,掌握較差,因此,國家要落實“互聯網+”時代教育工作政策,為農村中小學提供資金和技術扶持。
(2)主次混亂。現代教育技術只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如果其效果沖擊了最主要的為教學內容服務的原則,便犯了主次不清的毛病。因此,一切都要以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為根本。只有這樣,才能在“互聯網+” 的教育大潮中,“弄潮兒在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一顯身手。
參考文獻:
[1]范建麗,方輝平.“互聯網+”時代高校微課發展的對策及應用——從第二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談微課與教學的整合[J].遠程教育雜志,2016(3):104-112.
[2]李 敏,韓 豐.虛擬現實技術綜述[J].軟件導刊,2010(6): 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