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介紹了海外少兒對外漢語教學現狀和面臨的突出問題。當前海外對外漢語教學主要采取沉浸式、漢語作為必修課、漢語作為選修課三種教學模式。但是由于少兒在學習第二語言過程中有不同于成人的特點,無論采取哪種教學模式,海外少兒對外漢語教學都存在缺乏語言環境、課時安排不夠科學合理、教師缺乏課堂管理經驗、適合少兒的國別化教材不足等問題。
關鍵詞:海外;少兒;對外漢語教學;教學模式;面臨問題
一、海外少兒對外漢語教學現狀
1.海外少兒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要地位
自2004年孔子學院創辦以來的十余年里,全世界的人民見證了漢語熱的持續升溫。截至2014年孔子學院創辦十周年之際,全球范圍內已建立475所孔子學院和851個中小學孔子課堂,分布在126個國家和地區,開辦各類漢語教學班次約6.7萬個,注冊學員111萬人,已有282所孔子學院課程納入所在大學學分體系,孔子課堂的發展方向也將更好地融入當地中小學教育體系中。此外,在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之外,還存在大量漢語培訓機構在進行漢語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發現,海外漢語學習者的人數在增加,同時低齡的漢語學習者數量在逐年增加,中小學生甚至是幼兒都在逐步加入漢語學習者的隊伍,海外的公立、私立中小學乃至幼兒園也相繼開設漢語課。世界范圍內少兒漢語教育異軍突起,發展迅猛,反映了各國政府對漢語教育的重視以及世界人民對漢語學習的迫切需求。因此,我們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在不久的將來,海外對外漢語教學的對象中,少兒學習者將成為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少兒學習者區別于成人的特點也將引起海外對外漢語教學研究者和教育者更多的重視。
2.海外少兒對外漢語教學的主要模式
(1)沉浸式漢語教學模式。沉浸式漢語教學指的是用目的語漢語作為教學語言的教學模式,即學生在學校的全部或一半時間內,被“浸泡”在目的語環境中,教師只使用漢語。目前此種教學模式在北美較為普遍和成熟。以美國為例,至2013年11月,美國已有148所漢語沉浸式學校,且這一數字仍在增長中。按照母語與少數語言的課時比例,可分為全沉浸式和半沉浸式。半沉浸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半天用漢語學習,半天用英語學習。
(2) 漢語作為必修課的教學模式。此種模式是指在全日制中小學中,將漢語作為必修課,面向全校注冊學生開設漢語課程,但是漢語是作為第二外語甚至是第三外語,每周占2個課時左右(英語教學課時數為6~8個)。以格拉納達省的Julio Rodriguez公立小學為例,該校的漢語課程面向所有注冊學生,包括1~6年級,課程為必修課,時間安排在小學正式課程表內,每個班每周兩次課,每次1個課時,每個課時45分鐘,班級人數平均為20名,使用的教材是《漢語樂園》和西班牙語版《快樂漢語》以及其他輔助材料。
(3)漢語作為課外興趣選修課的教學模式。此種模式是指在學校正式課程表外,漢語作為第二外語或者第三外語設立興趣班,由學生自由選擇,每周2個課時或者更多。目前針對少兒的對外漢語教學機構主要采取此種模式。據調查了解,有的孔子學院少兒漢語興趣班課程安排為每周1次課,每次3個課時,每個課時60分鐘,班級人數在10人以下,學生年齡在8~15歲,使用自編教材;有的漢語教學機構課外興趣班課程安排為每周2次課,每次1個課時,每個課時60分鐘,班級人數在10人以下,學生年齡在12歲以下,使用《快樂漢語》和輔助材料。
二、少兒學習語言的特點和海外少兒對外漢語教學面臨的問題
1.少兒學習語言的特點
區別于成人學習者,少兒在學習第二語言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有以下幾個特點。
(1)形象思維占主導,抽象思維相對薄弱,即少兒不像成人一樣具有相當的認知和理解能力,能夠根據以往的語言經驗并通過掌握語言規律學習漢語。他們學習漢語主要通過機械重復的方式感知記憶。
(2)注意力集中時間短,這是少兒的一大顯著特點。研究表明,少兒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十分短,一般不超過20分鐘,而一個課時一般為45分鐘到60分鐘。
(3)學習動機、興趣和學習需求模糊。一般少兒學習漢語是出于父母要求或者教學安排,不排除有對語言學習感興趣的學生,但是大部分少兒缺乏明確而強烈的學習動機和自制能力。
2.海外少兒對外漢語教學面臨的問題
(1)缺乏語言環境是三種教學模式共同面臨的問題。由于學生處于非目的語環境中,因此除了漢語課堂,學生很難有其他練習漢語的機會。但是相比較其他兩種教學模式,沉浸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多接觸漢語的機會:教師的教學語言是漢語,學生之間的對話是漢語, 課堂下校內活動是漢語。但是與其他兩種模式一樣,學生一旦跨出校門,就少了強制使用漢語的限制,在日常生活中練習漢語的機會少之又少,這就造成了學生缺少復習、練習和實際操練的動機和機會,不利于學生鞏固和記憶課上所學內容,從而使得實際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2)教學課時安排不夠科學合理。這個問題主要存在于沉浸式以外的其他兩種模式中。據調查了解,無論是漢語作為必修課還是漢語作為課外興趣選修課,課時安排主要分三種:一是每周兩次課,每次一個課時(每個課時45分鐘到60分鐘,下同);二是每周兩次課,每次兩個課時;三是每周一次課, 每次兩到三個課時。而根據記憶遺忘規律,我們知道,在學習第二語言時,兩次課之間的時間間隔不能太長,否則會將之前所學知識遺忘,導致第二次上課時需要再一次重復之前所學內容。而根據少兒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這一特點,每次課時間不宜太長,否則學生獲得有效信息的時間有限,只會降低學習效率。
(3)教師缺乏課堂管理經驗是三種教學模式普遍存在的問題。不同于成人,少兒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且自制力差,突發情況多,因此少兒對外漢語課堂中,除了教學活動,教師還需要進行課堂管理。根據教師反饋,課堂管理是影響少兒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的關鍵因素。進行有效的課堂管理需要教師了解兒童語言學習的心理特點,有課堂管理技巧,有時也需要教師能夠用學生的母語與其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
(4)缺乏適合少兒的國別化教材。目前市場上能夠找到的優秀的少兒對外漢語教材不少,具有趣味性,內容安排科學合理,但是仍然存在一個顯著問題,即未實現真正的國別化。教材國別化,需要針對不同國別進行內容選擇和編排,要符合學習者所在國家特殊的文化、國情、思維方式、語言特征等。
三、結語
“漢語熱”在世界范圍內持續升溫,少兒學習者所占比重越來越大,海外少兒對外漢語教學在世界漢語教學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但仍然有諸多關鍵問題在影響著這一事業的發展。發現、總結這些問題是第一步,我們需要做的下一步是找出解決辦法,推動海外少兒對外漢語教學的健康發展,最終有利于漢語國際推廣事業的高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崔希亮.漢語國際教育“三教”問題的核心與基礎[J].世界漢語教學,2010(1).
[2]程 棠.對外漢語教學目的、原則、方法(第二版)[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