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理、生化是兩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它們以解剖學為基礎,在細胞、亞細胞及分子水平的層面探討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或本質。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醫學生的生理、生化技能是值得重視和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培養;醫學生;生理;生化;技能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5-10-30
1.要重視基礎實驗的開展,加強實用性技能的培養
在臨床實踐過程中測量患者的生命體征是醫務工作者最常用的基本技能。生命活動基本特征的測量,如正常體溫的測量、脈搏的計數、呼吸頻率的計數、血壓正常值的測量、心電圖的描記、心音的聽取等,是醫學生踏入臨床實踐的基本功。每個醫學生在醫院實習、工作或進修時,會根據病情需要對患者進行科學、系統、規范的生命活動測量,為疾病的診斷、治療、護理和預防提供客觀的理論依據或數據支持。
(1)實驗課前,如何設計整個實驗過程則顯得尤為重要,其中包括實驗原理、實驗對象、實驗物品、實驗方法與操作步驟、注意事項、實驗結果的記錄與分析、課后小結等。設計和制訂好實驗技能的培養方案,有利于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2)開設實驗課時,以班級為單位,以8~10人為小組進行課堂的實驗教學,通過講解、示范演練和提示,教會醫學生如何正確地測量患者生命體征。
(3)開設實驗課后,要充分利用實驗實訓基地,用課外活動時間,為醫學生提供實驗場地、實驗器材和教師指導等條件,讓醫學生多實踐、多訓練,以達到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目的。
(4)進行實驗技能考核。這是為了檢驗醫學生對生理學實驗技能的掌握情況,可采用隨機抽簽的方式進行技能操作考核,將考核成績的30%~40%納入期末總成績。
2.根據科室特點的需要,加強特殊性技能的培養
隨著醫院規模的不斷擴大,患者人數的劇增,分科越來越細,生理、生化技能的培養也要具有一定的針對性,方能適應工作的需要。
(1)要加強學校內涵建設。建立多功能實驗室,購置先進的實驗設備,培養和引進高質量的實驗技術人才,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地確保醫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
(2)要加強醫院和學校的合作。一是采取走出去或請進來的方式,對專業教師進行培訓,提高其操作和指導水平;二是通過生產見習或者實習的方法,來檢驗和強化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基本能力。
(3)要加大實驗課的比例,確保實驗課的質量,確定實驗技能考核的可行性標準,完成合格的量化和考核。
(4)邀請專業名師、臨床專家或者學科帶頭人進行專題講座,以學術交流的方式拋磚引玉,達到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
3.根據臨床疾病的需要,加強求證性技能的培養
臨床實踐遵循循證醫學原理,疾病的診斷、治療、護理及預防需要一定的客觀數據或資料作參考,我們必須開設相關實驗加以求證,如紅細胞的滲透脆性實驗、心肌的電生理特性、胸膜腔負壓的觀察與測量等。為此,必須開設動物實驗加以模擬,進行多次有效的求證,讓醫學生清晰地掌握實驗原理、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等要領,增強其動手能力和臨床思維方式的培養。
4.根據學科發展的需要,加強創新性技能的培養
生命現象的本質是極其復雜的過程,如何在細胞、亞細胞及分子水平層面來進行探討,是我們面臨的挑戰課題。如消化與吸收、影響尿液生成的主要因素、呼吸運動的調節、細胞信號的轉導、心臟的泵血過程、視網膜的成像原理、生殖的過程、去大腦僵直實驗、腦的高級機能定位區的確定、基因的表達與調控等都是值得研究和探討的重要課題。這需要我們要充分應用高精尖的設備,用吃苦耐勞的精神,去設計科學合理的方案,摸索、研究、發現和總結, 最后在臨床上去應用和推廣相關技術。
總之,生理、生化是重要的生命科學課程,如何利用物理的、化學的及免疫的方法獲取客觀的資料或證據,是教學、教改和科研的共同目標,應以科學、務實、求真的態度來對待,將理論和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醫學生扎實的生理、生化技能,以便更好地為臨床服務。
參考文獻:
[1]朱大年,王庭槐.生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2]張本斯.系統解剖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周愛儒.生物化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