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經常會面臨有關學生的逆反心理問題。這個問題不僅會阻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還會造成部分學生與思想政治教育者出現對立情緒,從而嚴重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本文從分析高中生逆反心理形成原因入手,尋求緩解與消除高中生逆反心理的有效途徑,尋找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最終幫助高中生樹立起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關鍵詞:高中生;逆反心理;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5-10-27
1.部分高中生逆反心理出現的原因
(1)受教育者。高中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體,因此,分析高中生自身的特點顯得尤其重要。引起高中生產生逆反心理的自身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①好勝心理。高中生目前正處于心理斷乳期,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他們的思維較為活躍,目光敏銳,好勝心強,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喜歡表現自己,標新立異,很多時候會故意表現出和別人完全不同的態度。而在這對峙過程中,如果他們的好勝心理不能得到正確的引導,他們的問題沒有得到合理解決,對思想政治教育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②極強的自我意識。高中生的自我意識在逐步增強,他們渴望獨立,希望擺脫成年人的束縛,對很多事物都會持有批判的態度,以達到自我表現和引人注意的需要。另外,現在很多高中生遇到事情都唯我獨尊,以自我為中心,但由于其人生觀、世界觀尚未成熟,不能全面地看問題,做事情,所以遇到事情的時候,很多情況都是事與愿違,挫傷他們的自尊心,時間長了,就演變成逆反心理。③人生態度和閱歷缺乏。高中生世界觀、人生觀尚不成熟,容易受社會各種思潮影響,易傾向于偏激,產生很大的主觀隨意性。高中生往往不能全面地看問題,任何問題都看得很簡單片面。
(2)教育者方面。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者、計劃者、實驗者。在師生之間產生的各種矛盾中,大多因為教師自身的問題。如果教育者自身存在問題,往往會導致教育對象產生逆反心理。這其中的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①教育者放松自我教育、降低自我要求。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最講究的就是以身作則,但是在現實中,有些思想教育者表里不一,言行不一,難以服人,這樣的教育必然會引起學生的對立情緒。②教育者采用的方式方法不當。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門藝術。它要求教育者擁有超強的實踐能力和高度的智慧。但在工作中有的老師的教學方法機械,思想陳腐僵化,容易引發學生的反感。
(3)教育環境方面。目前,社會上還存在形形色色的負面現象,使部分高中生對思想政治工作產生了懷疑甚至抵觸情緒,引發了逆反心理。①黨內一些腐敗分子違法亂紀,他們不僅損害了黨的威信,而且玷污了黨的形象,更加敗壞了社會風氣;在一部分人中間流行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也侵蝕著部分高中生的心靈,影響著高中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取向。②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帶來的“消極效應”與學校的正面教育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很容易讓高中生產生逆反心理。
2.預防和消除逆反心理的措施
(1)圍繞焦點開展工作。現代高中生他們關心社會發展,但對于一些新出現的問題認識不清,如果不能及時給予解答,熱點就變成疑點。因此,教育者要善于挖掘學生關注的問題,圍繞問題開展工作,以民主協商、平等討論的方法解決他們思想的疑問,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學生的心坎上。
(2) 以理服人。高中生的年齡一般都在15~18歲之間,有一定的辨別是非能力,而且他們大多明事理,識大體,教育者在做思想工作時,要用事實說話,以理服人,力求做到理論上的灌輸、思想上的引導和行為上的嚴格要求相結合,把教育的針對性和理論的趣味性及深刻性融會貫通起來,不要泛泛而談,力戒膚淺。
(3)以身作則。身教勝于言教,對于教育工作者,高中生不僅聽其言,更會觀其行,因此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學會以理服人,更要身正為范,以實際行動去影響和感染學生。教育者要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能力上、知識水平上都要更高一籌,以自己的個人魅力去感染學生。
(4)批評要講究方法。批評教育很難被學生接受,方法不合適,很容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它不像表揚和贊美可以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滿足。所以,老師在批評學生時,一定要事先了解學生,弄清事實真相,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場所,運用恰當的語言對其進行教育,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朱智賢.心理學大詞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
[2]羅洪鐵.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與方法基礎理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