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主要承擔著育人、服務的職責,當前,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與深化,傳統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已經不能滿足高校教育發展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本文闡述了高校后勤社會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實際的高校后勤管理經驗,提出實現高校后勤社會化管理的措施與辦法,希望能起到參考的作用。
關鍵詞:高校;后勤;社會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7.4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5-10-22
高校后勤部是高校教育的后方陣地,在管理與服務的基礎上,協助高校完成教育、育人的目標。當前,該部門人員綜合素質比較低,業務能力不強,不利于高校管理與服務工作的開展。特別是高校后勤實行社會化管理之后,打破了以往封閉的后勤管理模式,優化了管理的質量和水平,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對高校后勤社會化管理的問題與措施進行探討非常有必要。
1.高校后勤社會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高校后勤實體與高校產權關系模糊。當前,一些高校為了獲取更大的發展空間,不斷對后勤部進行改革,使后勤管理走向社會化的道路,具有企業化、市場化、專業化的特點。但是,在改革的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后勤部實施改革之后,雖然人員、經費與高校脫離,但是高校依然擁有處置后勤資金的權力,其財產的所有權依然為高校所有。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導致后勤實體與高校產權關系的混亂。
(2)高校后勤管理體制不合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高校后勤管理體制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表現為傳統的體制被分為兩個部分——包括行政職能機構與企業型經濟管理模式。一部分高校后勤采用企業管理模式,以社會經濟效益為目的,來滿足高校教學以及后勤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在這個過程中,后勤管理部門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行為往往超出高校的管理體制。
(3)高校后勤隊伍整體素質不高。當前高校后勤人員的素質普遍不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文化素質不高,其中,有的后勤人員工作時間比較長,為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綜合素質不高;二是一些后勤人員技術水平達不到要求,很多后勤人員上崗之后沒有進行過專業的知識、技能培訓,技能低下,影響了工作的效率。
2.高校后勤管理社會化的辦法與措施
(1)改革高校后勤社會化管理體制。一是明確后勤實體與高校產權的關系。高校后勤在社會化改革之后,一部分經費來源于高校自身,其中另外的資產屬于后勤部門所有,并包括社會資源的投入等,因此要把界限劃分清楚。另外,完善用工制度,積極采用人才招聘的方式,從市場中錄用優秀的技術人才,最終建立社會化的后勤管理隊伍。二是引入現代化的企業模式。現代化企業模式的運作規律是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從而為后勤部創造更多的經濟收入。
(2)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提高后勤管理質量。隨著高校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食堂、超市以及物業等多個部門采取對外招聘的形式來開展業務。雖然委托承包管理的方式有利于整合校內外資源,為高校節約運營成本,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方面,餐飲、綠化以及保潔屬于一線服務,導致高校用工的復雜性、特殊性。另一方面,由于這些后勤人員屬于非在編用工,流動性比較大,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提高管理與服務的質量。
(3)加強后勤人員的業務技能培訓,提高綜合素質。當前,很多后勤人員缺乏思想政治方面的意識,從而導致管理與服務水平的低下。究其原因,在于自身素質不高,缺乏動力。因此,定期對后勤進行專業知識、技能方面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管理與服務能力非常有必要。實踐證明,高校后勤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有助于他們培養思想政治方面的意識,從而將正確的價值觀與道德觀運用于具體的管理與服務工作當中,并不斷提高管理與服務水平。
高校后勤以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為主要目標,在高校發展中充當重要的角色。當前,隨著高校后勤工作的不斷深化與改革,高校后勤部要不斷提高管理與服務水平,來滿足學校發展需要,滿足廣大師生的需求。本文介紹了高校后勤社會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出具體實施的措施,希望能在高校后勤管理與服務工作中起到積極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蕭愛玲.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的問題和應對措施[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5).
[2]王菊龍.高校后勤管理問題的探討與應對措施[J].課程教育研究, 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