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處湘西少數民族地區的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由于辦學歷史不長,缺乏母體學校深厚的文化底蘊,加上師資力量薄弱,特色定位意識淡薄,導致經濟管理專業開設的管理學課程無法在短時間內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和競爭優勢。基于此現狀,借用定位理論,具體探討管理學課程教學特色定位的現狀、理論基礎及其實現途徑,以盡快提高獨立學院管理學課程教學的質量與水平。
關鍵詞:管理學;課程教學;特色定位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5-12-08
1.“管理學”課程教學特色定位的現狀
特色是由事物賴以產生和發展的特定的具體環境因素所決定的,且顯著區別于其他事物,有自己的風格和形式。定位是為了得到更好的發展,適時確定某一事物在一定環境中的具體位置。由此可知,特色定位則是為了得到更好的差異化發展而在目標受眾心中占據其獨特的、有利的位置。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是一所依托地處湘西少數民族地區的吉首大學的于2002年興辦的新興獨立學院,其辦學層次介于一本、二本與高職、高專之間。由于辦學歷史不長,缺乏母體學校深厚的文化底蘊,加上師資力量薄弱,特色定位意識淡薄,在管理學課程教學計劃上,雖有課程設置,但缺乏能力、素質培養方案;雖有理論教學安排,卻無實驗、實訓教學安排。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僅有教師的課堂講授,少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在教學效果的評價上,也只有學生的考試成績,缺少學生自己運用管理理論進行實際管理的項目和成果。正是這樣,經濟管理專業開設的管理學課程無法在短時間內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和競爭優勢,學生在其工作崗位上也表現出磨合期長,難以迅速進入工作狀態。管理學作為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經濟管理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要求其課程教學必須突出學生的業務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基于定位理論,對管理學課程教學進行特色定位,不僅能使此課程對學生更具吸引力,還可以提升此課程的前瞻性和實用性,進一步促進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彰顯自身特色,面向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通識素養寬厚、專業基礎扎實、職業技能熟練”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2.文獻綜述
關于定位,1969年美國著名市場營銷學家和廣告專家艾爾·里斯和杰克·特勞特在美國《產業行銷》雜志上發表了名為《定位是人們在如今仿效市場上所玩的游戲》一文,指出廣告創意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現在麥迪遜大街上流行的新把戲是定位。[1]1972年在《廣告時代》上發表《定位新紀元》一文,隨后圍繞“定位理論”發表了一系列闡釋性文章,“定位”一詞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1980年在其經典專著《定位:廣告攻心戰》中指出:“在傳播的叢林沼澤中,唯一有效的方法是集中火力于狹窄的目標,實施市場區隔。”[2]1996年杰克·特勞特又與史蒂夫·瑞維金在聯發表的集大成之著作《新定位》中列出了消費者的五大思考模式,幫助企業抓住消費者心理。[3]自此以后,“定位”一詞被廣泛使用。
我國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引入“定位”一詞并迅速運用于高等教育研究領域。[4]國內學者歐陽白果[5]認為獨立學院法學專業特色定位應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體現地方需求特色,以立足實際、揚長避短為原則,在強化應用型同質基本特色的基礎上,突出異質的差異特色。蔡勁[6]認為一方面應根據本地的自然資源和文化特色開設場域課程與本土化的課程;另一方面應根據本地的人力資源多方聯盟特色,充分發揮社區對學校的帶動作用,鼓勵學校課程創新。黃海燕[7]認為特色定位的科學性、合理性直接關系到高等學校自身發展的戰略選擇,應通過特色定位尋找差別、識別差別并顯示差別。林祥檉[8]認為特色化就是要避開與強校、強勢學科相同的發展方向,走自己的路,在學科專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尋求獨特的發展方向和路徑。特別是在學科專業建設方面,每一所高校的每一個學科專業都要找準發展方向,在具體方向上形成自身特色。譚海、毛淑華、諶洪茂[9]認為特色是在“人無我有、人有我強”的基礎上,達到“人有我專”的程度。
基于上述國內外專家學者對于特色定位的研究,結合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經濟管理專業開設的管理學課程教學實際情況,運用定位理論,從學生的心理與差異化競爭的角度,探討管理學課程教學特色定位的具體途徑,必將進一步推動獨立學院管理學課程教學的改革與發展。
3.“管理學”課程教學特色定位的理論基礎
管理學課程教學特色定位應以學生心智為出發點,去尋求一種獨具他特色的定位,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首先,若從學生心理層面考察,“管理學”課程教學特色定位應直指學生心智,在其心理階梯上尋找到一個有利位置,或者重新構建一定的心理階梯。這個位置能夠給學生一個簡單、快樂的學習理由,同時也是學生面對復雜管理信息環境壓力時一種便利的解決途徑。“管理學”課程教學特色定位中所運用的數列代碼中的位序代碼,也應代表著一種學生評價的排序和量度。而且“管理學”課程教學特色定位還應考慮到學生一方面可能會受到其原有心理結構的制約,另一方面新的管理信息又可能會對他這一心理結構進行修正和改變,最終形成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心理位序序列。
其次,若從學生富有競爭優勢的角度考察,管理學課程教學特色定位更要體現出鮮明的“競爭導向”,即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10]也就是要實施差異化的管理學課程教學,這樣才能真正受到學生的喜歡,也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管理創新意識,培養出深受企業青睞的具有應用技術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級管理人才。
4.“管理學”課程教學特色定位的具體路徑
根據上述“管理學”課程教學特色定位應遵循的心理基礎理論和差異化競爭理論,落實到管理學課程教學的具體特色定位,應堅持“立足并強化應用型基本特色,構建并突出異質特色”的基本思路。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對“管理學”課程教學進行具體的特色定位。
(1)“管理學”課程教學目標應突出應用性與創新性。2010年7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了“優化高等教育結構”“應用型人才”“分類管理”等概念。2012年,教育部下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實施辦法》《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指標體系》,突出了新建本科高校“地方性、應用型”的特點。2013年1月,教育部開始啟動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和應用技術大學改革試點戰略研究工作。2014年2月,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理事會上提出“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校建設轉型”的觀點。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特意提出“鼓勵獨立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的學校時定位為應用技術類型高校”。[11] 其實,在此相關政策出現之前,廈門大學教授潘懋元就曾經認為地方本科院校、民辦本科院校以及獨立學院,均應走應用型的道路。由此可知,獨立學院應該培養應用型人才,但這與職業院校培養的職業型應用人才有所不同,應該定位于創新性應用型人才,相應的“管理學”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大綱的制定也應緊緊圍繞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定位來展開。其具體體現在管理學教學目標上,就是培養理論扎實、管理實踐能力強的一線中高層管理人才,并在此教學目標的指導下,根據其管理類專業的不同特點和用人單位的不同需求,分別制定更具針對性和指導性的教學大綱。唯有如此,獨立學院才能在管理學課程教學目標上突出應用性與創新性,在人才培養上體現出獨特性、實用性,最終實現獨立學院在應用技術類型高校中的定位優勢和持久的競爭力。
(2)“管理學”課程教學內容應具有前瞻性和實用性。教材是傳授理論知識和培養學生實際能力的主要載體和基本依據。因此獨立學院管理學教材的建設,既要體現獨立學院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定位,又要具有獨立學院學生自身的特點。教材內容的編寫應突出“寬基礎、重實踐、強能力”的培養要求,在具體內容的選擇上應緊貼用人單位的需求變化,精心選編課程內容和結構。首先,理論的編寫應符合獨立學院學生的學習基礎、認知結構和特點。其次,教學案例的取舍應體現實際管理實踐的發展變化,突出前瞻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最后,在管理學教材的建設上還要重視整個課程體系的全面構建。整個管理學教材體系的建設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包括主教材、多媒體課件、網上課程互動平臺、案例庫、學習指導書、標準化試題庫等一整套教學資源的構建。[12]總而言之,在“管理學”課程教學內容上,無論是選取、編寫還是講解,都要結合最新的用人單位需求、符合獨立學院學生自身的條件,這樣才會真正體現其前瞻性和實用性。
(3)管理學課程教學方法應體現動與靜的結合。在具體的管理學課程教學過程中,除了保證必要的理論知識的傳授之外,教學的重點應側重于培養學生的管理思維、分析解決實際管理問題的能力。而作為培養學生能力主要手段的教學方式多種多樣,最常見的有案例教學、實驗實訓教學、專業課程見習教學。在案例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選取、編寫、應用針對性強的真實案例,通過真實案例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激發學生主動去分析、探尋,以培養、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實驗實訓、專業課程見習教學中,應主動帶領學生深入管理實踐第一線,到企事業單位去觀察、體驗實習,鼓勵學生主動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判斷、分析、診斷現場實際管理問題,增強學生的實際管理應用能力。
(4)管理學課程教學方式應嘗試微課與MOOC的形式。微課是指基于教學設計思想,使用多媒體技術在五分鐘以內就一個知識點進行針對性講解的一段視音頻。微課既適合學生自主學習,也適合教師教學使用。MOOC則是指“大眾公開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它有完整的教學活動,一般由課程介紹頁、教學視頻、教學習題和教學論壇四大核心要素構成。MOOC可以整合多種社交網絡工具和多種形式的數字化資源,形成多元化的學習工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學習者不受時空限制,依托互聯網即可在家學習,能夠滿足大規模學習者學習需要,師生之間還可以及時互動。現階段互聯網的應用已經相當廣泛,教師可以結合90后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其優越的成長環境,充分利用高校已有的計算機技術和網絡平臺,共享當前火熱的教育資源,大力發揮專業教師的特長,大膽嘗試以微課與MOOC的形式進行管理學課程教學方式的創新,徹底打破傳統、呆板的教學方式限制,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管理學課程教學在某種程度上變得妙趣橫生。
(5)管理學課程教學效果應有項目開發與作品的呈現。大一新生往往對管理學這門課程沒有任何基礎,所以應以其熟悉的學習、生活環境為例,開發此管理項目。首先可以讓他們以班級或寢室為單位,寫出自己所在組織的主要成員,各自擔任何種角色,擁有哪些權力和承擔哪些相應的責任。其次畫出自己所在組織的組織結構圖,接下來讓他們做好本組織本學期的活動計劃,然后讓他們按計劃開展自己組織的活動,在活動進行中要充分體現管理的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創新等五大職能。最后上交一份財務報表,體現自己組織本學期開展活動的收入來源和費用支出,同時附上一份活動總結,寫出自己組織的活動經驗和教訓。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比較直觀地反映出“管理學”課程的教學效果。
5.結語
管理學是一門基礎理論課,其理論的產生和發展與更廣泛的社會科學基礎(文化、生產力水平等)密切相連。“管理學”又是大一新生最先接觸到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學生普遍對此抱有較高的期望。[13]所以,“管理學”課程教學的特色定位既要遵循“管理學”課程本身的規律與特點,同時又要讓學生對此課程學得滿意。為此,學校必須進行教學方式、方法的大膽改革與創新,教師也要對學生所在的家庭、班級、協會、學校等組織中所存在的管理問題進行深入的調查、了解與分析,結合這些學生所熟悉的管理問題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探討,并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議和想法。這樣可以使管理學理論在“管理學”課堂教學中得到較好的應用。
參考文獻:
[1][3]李寶元.廣告學教程(第三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
[2]嚴學軍,汪 濤.廣告策劃與管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7]黃海燕.江蘇高職院校特色定位差異化發展研究[J].江蘇高教, 2014,(5).
[5]歐陽白果.論獨立學院法律人才培養與法學專業特色建設[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4,28(10).
[6]蔡 勁.臺灣地區特色學校發展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33).
[8]林祥檉.天津市屬高校特色化發展的路徑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4,(5).
[9]譚 海,毛淑華,諶洪茂,等.信息工程專業培養計劃及其特色定位研究[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
[10]刑以群.管理學(第三版)[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355.
[11]劉彥軍.中國特色應用技術大學:內涵、外延、路徑與展望[J].職業技術教育,2014,(31).
[12]關光輝.獨立學院管理學課程教學的困境及對策[J].物流工程與管理,2009,(10).
[13]張廷芹,王業軍,周 輝.《管理學基礎》課程定位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