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和求知欲強,并且處于認知形成的關鍵階段。教師在高年級階段利用探究性開放式教學法,可以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文本內容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因此本文將對開放式教學法在語文閱讀課中的意義及應用策略進行闡釋,以期為閱讀課教學提供一些建議。
關鍵詞:小學;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1.語文探究性開放式閱讀的意義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育工作者“以學生發展為出發點,關注學生的發展”。閱讀過程并非學生消極地接受教師“填鴨式”傳授的知識,而是積極地主動探索知識,甚至創造性地理解知識。學生通過對文字的理解,在還原文本的同時,加入了自己的觀點,產生自己的體驗,這就是自主建構閱讀思維的過程。因此教師必須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掌握主動權,才能讓語文閱讀課堂更加生動。
(1)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小學生思維活躍,對所有事物都有著極其強烈的好奇心。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常常直接將答案告訴學生,學生缺乏思考經驗,無法形成自主的學習思維能力。教師利用開放式教學法在語文閱讀課堂中創設的情境,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開放式教學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獲取知識,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2)有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需要主動收集資料,并利用已有知識去解決問題。傳統閱讀教學中,教師自己公布答案,讓學生背下來,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語文的閱讀文本具有主觀性,因此,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的閱讀體驗。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生可以利用自身的能力,有效地解決問題,有效理解文本。
2.小學高年級語文探究性開放式閱讀策略
(1)加強課前預習,關注引導。開放式探究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小學高年級學生此時已經具備預習的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前引導學生主動預習,要求學生在學習前對文本形成整體印象,并做適當的思考,那么,在學習時也就會更快地理解教師所授的文本內容。
(2)自主閱讀,及時解惑。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中,教師及時解惑是非常必要的。學生的疑惑映了其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與此同時,教師也可利用這些疑惑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在帶讀課文環節完成知識技能(例如生字詞)的傳授。在理解環節,教師可要求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并完成設置的問題。
(3)課堂結束后,引導學生再次提問。下課鈴的打響并不意味著學習的結束,學校教育也并非學生學習的唯一場所。語文學科有著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特殊作用,這就要求小學高年級教師在完成授課后,應根據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再次提問,從而將教學內容延伸開來。
3.語文探究性開放式閱讀的注意事項
(1)允許學生有獨特的閱讀體驗。俗話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文本來自生活,因此,教師應允許有不同生活背景、持不同判斷標準的學生對文本有不同的解讀。學生對語文材料的解讀往往是多元化的,教師應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獨特體驗,引導學生在符合正確價值取向的情況下,個性化地解讀文本。
(2)允許學生有創新思維。新課改的關鍵在于對傳統教學觀念的改變,教師要引導學生實現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蛻變。在開放式學習中,教師需要創造性地使用文本,借助文本,實現對學生思維的引導,鼓勵學生形成自己的感悟,獲得啟發。傳統閱讀課教學中,教師常常說的是“這是必須背會的答案”之類的話。其實,這已經不算是閱讀了。一般來說,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對文本內容都會持贊同或否定觀點。教師在開放式閱讀教學中要培養學生不輕易認同他人觀點,敢于思考、判斷的能力。
在新課程改革的趨勢下,我們應該廣泛地實踐開放式閱讀。開放式閱讀的實施可以有效地調動小學生閱讀語文文本的積極性,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這個世界的理解,讓學生通過文本看到更豐富的世界。開放式閱讀讓整個課堂煥發了新的生命,讓學生的語文生命綻放出更美麗的花朵。
參考文獻:
[1]祝 囡.分析小學高年級語文的探究性開放式閱讀教學[J].新課程導學,2013,(18).
[2]楊蘭芳.淺談小學高年級語文的探究性開放式閱讀教學[J].金山,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