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設工程法規是土建類高職院校普遍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行業法律意識,提高學生解決法律實務問題的能力。本文針對當前建設工程法規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資源等方面進行改革探索。
關鍵詞:建設工程法規;教學改革;探索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一、建設工程法規課程在高職院校土建類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地位
建設工程法規作為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土建類專業基礎課程,在建筑工程技術、建筑工程管理、房地產經營與估價、工程造價、工程監理等專業的課程體系構架中處于重要地位。高職院校土建類專業學生對建設工程法規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著其未來職業操守的形成、職業發展的取向、專業能力的塑造,關系到學生未來的職業素養的養成。建設工程法規課程理論性強,高職學生厭學情緒大,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程的教學效果,在課程教學改革上的探索顯得尤為重要。
二、建設工程法規課程的教學現狀
1.教學內容不完善
建設工程法規調整的對象是縱向的行政管理關系和橫向的經濟協作關系。從調整的對象來看,建設工程法規既有行政法內容,也有民法內容。因此,建設工程法規課程在內容選取上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為主,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監理法規、民法行政法基礎知識、訴訟法等為輔。
隨著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調整,土建行業規范、技術規范的修訂,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前的課程教學內容已跟不上新的變化。同時,現行的教學內容側重于法律法規理論知識,缺乏建筑行業專業的法律實務內容。
2.教學方法單一
縱觀土建類高職院校建設工程法規課程的教學方法,基本上都是以講授法為主,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和學生互動少,課堂氣氛單調沉悶,無法達到有效的課堂教學效果。在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單一的教學方法已經難以滿足土建類高職院校建設工程法規課程教學的需要,應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3.教學資源貧乏
建設工程法規雖然是一門土建類的專業基礎課程,但是土建類高職院校并沒有對此給予足夠的重視,課程資源建設仍然停留在起步階段。在“互聯網+”教育的背景下,各專業主干課程逐步實現了網絡化、視頻化,而建設工程法規這門課程的教學資源非常有限,主要是教材、課程標準、教案等,更談不上立體化教學資源庫。
三、建設工程法規課程改革的思路
1.優化教學內容
(1)修訂課程標準,明確教學內容。建設工程法規是土建類專業均開設的一門課程。土建類專業包括建筑工程技術、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價、交通工程等。各專業可以根據教學計劃及專業標準,修訂建設工程法規的課程標準,確定適合各專業的建設工程法規課程的教學內容。
(2)關注最新行業法規的調整,更新教學內容。隨著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立法、修改及廢止成為常態。教師應多關注國家最新行業法律法規的調整,將調整的內容及時納入教學中,實現教學內容的更新。如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方針”的規定與修改前的規定是不一致的,教師在教學中講到“安全生產工作的方針”時就應更新教學內容。
(3)引入專業法律實務,新增教學內容。建設工程法規以往的教學內容側重于理論法律知識的講解,基本上是法條的堆積。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將土建類專業的法律實務引入課堂,設計項目場景,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的法律理論知識,就建設工程項目中發生的法律糾紛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2.構建以案例教學法為主、多種教學方法并存的教學方法體系
(1)主線——案例教學法。建設工程法規課程的教學以案例教學法為中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應將案例教學法貫穿于整個課堂的始終。首先,教師在講解法律理論知識之前,可以將案例拋出,引導學生思考;其次,教師給學生講解法律理論知識,引導學生討論;再次,教師要學生代表分享自己的案例分析方案,引導學生歸納;最后,教師公布權威的案例分析方案,引導學生總結。
(2)構建以案例教學法為主、多種教學方法并存的教學方法體系。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建設工程法規課程應用案例教學這一方法無法滿足現代職業教育教學的需要,因此,教師在應用案例教學法的過程中,還應結合其他的教學方法,構建以案例教學法為主、多種教學方法并存的教學方法體系,以此來提高建設工程法規課程的教學效果。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教師以案例教學法為主,結合講授法、角色辯論法、頭腦風暴法、情境演繹法、實景觀摩法等教學方法,形成建設工程法規課程的教學方法體系。
3.建設立體化教學資源庫
(1)完成傳統教學資源的信息化。傳統教學資料一般指教材、課程標準、授課計劃、教案、教具以及輔助教學資料等。建設立體化教學資源庫,首先要實現教材、課程標準、授課計劃、教案、教具以及輔助教學資料的信息化,即完成電子教材、電子課程標準、電子授課計劃、電子教案、三維或四維立體化教具以及電子輔助教學資料的編制。
(2)優化PPT課件的制作。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多媒體的發展,運用多媒體上課已經成為一種常態。現在通用的多媒體課件形式就是PPT。制作PPT課件是當前教師的一項基本功,但并不代表所有教師都能制作精美的PPT課件。如何充分發揮多媒體設備的功效,給學生最直觀、最有畫面感的視覺沖擊,PPT課件的優化就顯得尤為重要。
(3)制作網絡視頻課。教師要在完成課堂授課任務的前提下,完成建設工程法規課程的網絡視頻化,實現優質課程資源的共享,滿足學生課后學習的需要,真正實現學生所期待的線上線下學習。教師可以邊上課邊錄課,也可以借用學校的錄播室錄課,還可以采用相關軟件錄屏,完成課程的視頻化。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利用世界大學城這樣的網絡平臺,將自己的視頻課上傳,真正實現了建設工程法規課程的網絡視頻化。
(4)建立試題庫。為了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教師還應建立配套的試題庫,滿足學生課后復習、鞏固所學知識的需要。試題庫的建立,要充分考慮到現有知識的難度、廣度和延伸度。因此,在試題庫的題型上,要與國考、省考接軌;在試題庫的內容上,綜合歷年國考、省考的相關法規試題;同時還要盡可能收集更多的工程糾紛案例,建成建設工程法規案例教學庫。
(5)利用世界大學城、QQ、微信等網絡平臺,實現在線互動答疑。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展,也改變了人們的學習方式。現代教育更加關注學生個體的發展,世界大學城、QQ、微信等網絡平臺為教育者關注學生個體發展提供了平臺。為此,教師可以利用世界大學城、QQ、微信等網絡平臺,實現課后在線互動答疑,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唐艷乾.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法規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科教導刊(下旬),2015,(5).
[2]孫海燕.對高職院校《建設工程法規》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內蒙古水利,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