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標準確立了思想品德課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為主,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三位一體的課程教學目標。本文從幾個方面闡述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效率的方法。
關鍵詞:思想品德;創設情景;初中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B
1.課堂導入應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穎有趣的開頭往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增強學生參與的熱情,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激活思維,收到先聲奪人的效果。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始,導入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該節課的質量。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精心設計導入新課的不同方式,比如在教學“挫而不折 積極進取”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提問學生面對挫折會有哪些選擇。在學生回答之前給學生提供三種動物,即蜜蜂、蜻蜓、蝴蝶,讓學生做出選擇,然后我公布結果。學生選擇之后與結果對照,引發強烈的內心沖突,激起學生探究新課的欲望。我指出,現實生活中會遇到很多挫折,你會怎樣做才能戰勝挫折?從而引出課題:挫而不折, 積極進取。順利導入本課。
2.創設愉快的教學情景
教師要創設豐富的情境,激發學生興趣,誘導學生進入豐富多彩、活力四射的課堂教學中去,并讓學生結合具體生活實踐,從中獲得做人的基本道理,使學生在情感、知識、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在教學中可以利用電視、網絡中的視頻資料,為我們的教學增光添彩。比如上八年級思想品德“生命健康權”時,我找出新聞中出現的礦難、食品安全等事件的視頻資料,讓學生觀看,很快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把學生順利引入到“生命、健康”的相關討論中來。學生在小組中結合現實生活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最后我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分析、總結和歸納。這樣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學到了課本以外的知識,增強了所學內容的現實性。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從而取得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
3.努力創設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課堂
要讓學生喜歡思想品德課堂,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在教學中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學形式,能夠有效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選取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素材、設計學生喜愛的活動以及有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針對性的問題等,讓學生經受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從而引導學生在小組中自主交流、合作探究,共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要留給學生思考的余地和主動權。基礎知識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簡單的問題留給學生自主思考作答,比較難的問題由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進而培養培養獨立思考的精神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靈活采用豐富的教學形式。比如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扮演小記者采訪各組代表、表演簡短小品等形式,培養學生之間合作、共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種環境中,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氛圍,增強了參與意識和成就感,學生積極主動,樂在其中,從而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4.努力創造生活化的課堂
新課程的理念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要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人和身邊發生的事,在生活中學習和思考,找出可以學習的人和事,在課堂上分享給大家,讓大家說說有什么感觸,可以向他們學習什么,他們有哪些不足,我們要想辦法克服。這樣使整個課堂成為生活化的課堂。如在“挫而不折 積極進取”中我設計了以下環節,每個小組選出兩個人作為小記者,采訪本組內的學生,要求他們回答幾個生活化的問題:①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挫折?②你是怎樣面對的?③你還有什么疑問和困惑嗎?一位學生回答完后其他學生可以補充,大家幫助有困難的學生解決生活中的疑問和困惑。這樣學生敞開心扉,暢所欲言,在生活化的課堂教學中,課堂變成了學生了解外部世界的小窗口,使學生們在生活中學、在生活中用,教師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總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課堂教學中,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從而促使教師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房震鵬.政治課堂,以情動人[J]. 求知導刊,2015,(21):136.
[2]石仲榮.淺議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生命教育[J].學周刊, 2016,(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