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鼓勵和支持高職院校教師進行企業實踐鍛煉,不僅可豐富教師自身的實踐經驗,而且可以提升高職院校的社會知名度和企業競爭力。本文通過分析高職院校教師的企業實踐的現狀,找出更加適合高職院校教師的企業實踐的模式,為教師的企業實踐指明方向。
關鍵詞:高職院校;企業;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一、高職院校教師在企業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參與企業實踐積極性不高,實踐效果不盡如人意
部分教師不是因為覺得自己實踐水平、技術技能水平需要提升才進入企業參加實踐鍛煉的,而是為了完成學校的任務,從而實踐積極性不高,完全應付了事。在實踐過程中不能完全按照企業的要求出勤,即使在工作崗位上也只是走馬觀花般看看、聽聽,不能很好地參與到企業生產過程中。有教師參與實踐的企業中,也存在一些客觀的原因,如實訓教師家離企業遠卻沒有通勤車,企業不能提供午餐、工作服、休息室、補助等原因,都令教師實踐積極性不高,實踐效果不能達到預期目標。
2.企業不愿意接受教師實踐鍛煉,態度冷漠
首先,對于高職教師參與企業實踐活動,我國既沒有相關法律規定,也沒相關政策說明,企業沒有義務為教師提供實踐活動。特別對酒店企業而言,一般都是找熟人、托關系才能進入酒店企業進行實踐鍛煉,而企業也不愿意浪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來讓教師進行實踐。
其次,企業認為教師無法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帶來直接利潤,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正常工作。消費企業材料。
最后,企業也是出于安全考慮,教師不是企業的員工,一旦在工作崗位上出現安全事故,誰來負責?這樣就會給企業帶來麻煩甚至影響聲譽。但是如果教師在企業里不親自動手實踐,也只能是閉門造車,無法達到實踐效果。
3.學校方面沒有給予支持,管理不到位
教師在學校都要承擔一定數量的課程,如果教師一旦離崗,少則兩三個月,多則半年以上,就會影響正常的教學安排。高職院校教師在企業實踐的一段時間內,由于學校沒有教師在企業實踐的預算,教師就得不到任何獎金,這將會大大影響教師的收入,從而打擊教師參與企業實踐的積極性。
二、高職院校教師企業實踐模式探析
1.教師與學生共同頂崗模式
以大慶職業學院為例,大慶職業學院酒店管理專業實行的是“2+0.5+0.5”教學模式,即學生入學的前兩年在學校進行理論學習,第五學期由學校安排到指定的酒店進行專業實習,即頂崗實習,第六學期進行自主實習。可以把學生頂崗實參與習與教師企業鍛煉兩者結合起來,學生頂崗實習的同時派本專業的教師深入企業參與實踐鍛煉,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實習指導和心理輔導,可以降低學生的離職率。同時,教師參與酒店企業的經營與管理,輪崗實踐,可以學習酒店企業先進的管理理念,積累企業工作經驗,及時更新專業知識,提高實踐教學能力。
2.教師與企業人才互換模式
采用教師與企業人才互換模式,就是在派一名教師下企業的同時,派一名理論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企業員工來到學校,走入學生課堂。教師參與企業實踐不僅僅是向企業學習先進的技術技能,同時也要把先進的理念、理論知識帶到企業中去。企業員工把他們的優秀的企業文化、最新的技術技能帶到學生中去,能使學生更好地了解企業,了解行業,為學生將來的頂崗實習、就業打下了基礎。這種教師與企業人才角色、崗位互換的模式,使教師進入企業后不僅僅只是看看,還要動手做,作為一名酒店員工來承擔一定的責任。企業員工進入學生課堂,不僅為學生課堂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時也承擔了相應的教學任務,為學校解決了實際問題。
通過教師與學生共同頂崗模式、教師與企業人才互換模式確實能夠解決教師在企業實踐過程中的一部分問題。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學校加強與企業的溝通與聯系,探索出更多、更好的企業實踐模式,使教師參與企業實踐達到“三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周麗華.高職院校教師企業實踐鍛煉管理的創新[J].教育與職業,2015,(9).
[2]李瑞昌,婁建瑋.高職院校教師企業實踐鍛煉模式探索與實踐[J].職業教育究,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