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的漢語言文學教學都是為提高學生的文學素質而存在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影響了學生的專業素質和能力培養。因此,漢語言文學教師需要注重審美教育,要將其與理論素材進行結合,通過審美教育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這樣就能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本文就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審美教育進行分析,并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教學;審美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B
一、漢語言文學教學現狀
作為一門與歷史接軌的課程,漢語言文學專業所要培養的人才應該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不僅可以利用自身專業優勢來服務社會,更能通過自身學習和能力的提升,發揚和傳承我國傳統文化。但是,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了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①漢語言文學課程設置中最明顯的問題為課時不夠,授課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無法深入學習漢語言文學知識。②課程考核制度不合理。多數學生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知識并不牢固,卻能夠順利通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考核,這就說明其考核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③教師教學觀念比較陳舊。多數教師過于重視講解漢語言文學理論知識,忽視了實踐過程,從而無法達到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目的。④學生學習興趣不足。多數學生在選擇這門課程時,并不是真正熱愛這門課程,這也就間接導致學生的專業文化素質較低。
二、漢語言文學教學審美教育的策略
漢語言文學教材中有大量的名家名作,濃縮了許多富含哲理的人生真諦,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有著極大的幫助。
教師需要為學生展現文學作品中的藝術場景,使學生能夠看到其中的各種審美元素。教師要不斷地引導學生對文章中所描繪的場景進行分析和思考,尤其是要讓學生主動去鑒賞這些文學作品。同時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對文學作品中的表現形式和內部結構進行分析,使學生能夠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另外,每部文學作品都具備一定的審美價值,教師要做的只是幫助學生去發現作品本身的美,進一步對文學作品進行分析,形成良好的情感體驗,這樣就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品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實際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引導學生主動對漢語言文學知識進行學習,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目的。簡單來說,新一代大學生具備強烈的求知欲望,教師只要根據學生這一年齡特征,通過發散文學作品的自身魅力來吸引學生發現和探索文學作品中的美,那么就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可以利用文學作品文情并茂的特點來激發學生的真實情感,使文學作品能夠發揮出其自身的魅力,繼而使學生產生美感。
漢語言文學作品都是作者根據自己內心真實情感寫照而完成的,都比較外化和物化,因此,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掌握文學作品的內在情感,讓學生通過想象分析作品的內在情感,能夠真正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從而獲得美的體驗。當然,整個過程中需要學生不斷地提升自我鑒賞能力,在現實生活中追求更高層次的美,教師可以利用單篇教學的特點,沒有系統性、整體性和綜合性,以此來突出作品的中心結構和個人風格特點,促進學生構建完整的審美結構。
教師一定要根據漢語言文學教學現狀來開展教學工作,對教學內容的安排既要突出重點,也要概括難點,部分較為簡單的內容可以適當將其精簡化,同時教師需要對審美教育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逐漸將審美教育融入漢語言文學教學之中,使學生清醒地認識到審美教育與漢語言文學教學之間的聯系;當然也要將兩者區分開來,以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另外,教師一定要將理論素材與審美教育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正確理解文學作品中的思想情感,以便提高審美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就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審美教育進行了詳細分析,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教師需要將審美教育與漢語言文學教學進行適當的結合,既要為學生展現作品中的美學,也要使學生真正理解文學作品中的思想情感,讓學生獲得更加真實的情感體驗。這樣不僅能夠提高漢語言文學教學的質量,更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晶晶.論審美教育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15,(2):118.
[2]李 莉.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應用效果[J].中國校外教育,2014,(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