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讓學生探究就是重視知識的生成過程,注重實施過程中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在不斷探究中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物理學家說過,“教育無非是把一切已學過的知識都遺忘掉的時候所剩下來的東西”。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我們要重視學生的探究過程,讓學生在課堂上經歷探究問題的過程,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從而提出探究假設、明確探究方向,并讓學生完整地經歷探究過程,體驗探究樂趣,并彼此共享探究成果。
關鍵詞:探究;問題;興趣;會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B
一、發現探究問題,激發探究欲望
探究發端于問題。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從問題著手,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像數學家那樣經歷知識探究的過程。如“分數基本性質”的教學,新課開始我便出示分數:,讓學生自己尋找哪些分數是相等的。學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出來,并且腦海里的問題不斷產生:分子、分母不相同的分數會相等嗎?如果相等,又怎么來證明呢?……為了尋找答案,學生會調動原有的知識,不斷地思考求證,一切可用的方法都會用上來。
二、提出探究假設,明確探究方向
當問題拋出后,學生都很想知道“怎么做”“為什么”,他們的腦海中就會出現許多猜測性的答案。由于學生個體之間存在思維差異,而各自的思考角度也不盡相同,因此學生所猜想的答案往往也是各色各樣的。他們會各持己見,互不相讓。這樣更能激起學生深層的思考、聯想與頓悟,并促使他們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去提出新的假設。這是一個學生充分發揮創造力與形成主體意識的過程,也是學生積極探究新知的過程。此時教師也應該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把握好探究方向的舵。如果教師的提問過于開放,就會導致學生的探究迷失方向,不僅浪費了時間,也使思維得不到鍛煉與發展。比如,在教學“最簡分數可以化成有限小數特征”的時候,我出示了這樣一些分數:、
、、、、、、、、。如果只問:“觀察一下這些分數,你們能有什么發現嗎?”學生肯定不知道究竟該怎樣回答。而這樣問:“這里的分數有些能化成有限小數,有的卻不能,你找到它們的特征嗎?”這樣學生的思考就有了方向。很快,他們不僅找出我們常說的一些特點(一個最簡分數,如果分母中除2和5以外,不含其他的質因數,這個分數就能化成有限小數),而且還找出了其他一些新特征,比如10、100、1000的分數都能化成有限小數。由此可見,引導學生沿著正確方向探究,提問時為學生稍稍指明方向,不僅不浪費時間,而且還能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里獲得更多的收獲與發展。
三、經歷探究過程,體驗探究樂趣
知識是生成的,而不是給予的,重視探究過程就是重視知識的生成過程,注重實施過程中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同樣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這一章 ,學生在與比大小上產生了分歧:有的認為大,有的認為大。這時我并不忙于下結論,而是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證明自己的觀點。結果有的學生畫圖,有的畫線段,有的計算成小數,有的甚至連“商不變的性質”都用上了。經過這樣一個不斷自主思考探究的過程,就算沒有一下子找到答案,探究過程本身就是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的提升的過程。這種探究過程是他人無法取代的。
四、交流探究過程,共享探究成果
交流探究過程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探究過程進行回顧和梳理。通過簡單有效的形式,讓學生表述自己或小組的探究過程和探究結果,把各自的探究結論用文字、圖表等形式同大家交流,使個人或小組的探究結果變成大家共享的財富。同時通過傾聽分享他人的活動成果和心得感受,會使學生對問題理解得更加透徹。
綜上所述,探究性學習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遇到問題能不斷地自主思考和探索研究,可激發他們的學習意識、探究意識、創造意識,同時促使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對學生的興趣的激發和個性的發展也起到有益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方國才.新課程怎樣教得精彩[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2]歐陽芬,譚立義.影響課堂教學實效的關鍵問題[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