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規模越來越大,高職教育占整個高等教育規模的40%。但是,當前高職院校普遍缺乏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僅僅注重職業技術教育,不利于提高學生的人文、道德素質。本文分析了我國當前高職院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的不足以及優秀傳統文化在高職院校中運用的積極意義。
關鍵詞:高職院校;優秀傳統文化;人文素養;傳承
一、我國高職院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及問題
目前,高等職業教育在我國蓬勃發展,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和職業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高職院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和適應社會需要人才為目標、以提高學生應用、實踐操作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培養既具有基礎理論知識又具備技術應用能力的職業型人才”。但是,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養普遍偏低,即使學校開設思想政治教育類必修課程,對他們而言還是遠遠不夠。而且,高職院校更為重視學生的高就業率,這也造成人文教育在學生中的缺位,導致人文類課程被邊緣化,加劇了大學生群體因人文素養缺乏而引發的矛盾。
高職院校中大都開設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大學語文、應用文寫作等這類思想政治課和文化知識性質的文化課來培養與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但這些課程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文化知識與寫作能力,對大學生的人文素養、社會公德、職業道德等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傳承更是沒有給予應有的關注,忽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教育意義,這就造成了傳統文化在高職院校職業教育中的缺失。
網絡文化的興起,給學生帶來了極大便利,但它是一把雙刃劍,一些不良信息在網絡上傳播,容易影響學生的正確價值取向。學生容易沉溺于電影、電視劇、交友聊天、電腦游戲中,耗費大量時間、精力、錢財,甚至影響身心健康,導致心理疾病,比如自我封閉、孤僻癥等。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是高等教育體系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但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比較注重學生的技能培訓,校園文化建設也多是職業技能比賽,缺乏文化融合。校園文化建設應結合高職教育與高職學生的特點和現狀,借助優秀傳統文化這個平臺,推動高職院校的內涵建設,促進高職學生健康成長。
二、高職院校理應承擔傳承傳統文化之責
傳統文化需要傳承、創新和轉化,高校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最理想的場所。一方面,高校的學術環境更適合傳統文化的創造性發展。教師擁有教學自主權,其在授課內容、形式上有較大的自由,課堂氣氛互動開放,為創新提供了環境。另一方面,高校有推動文化創新的豐厚資源。高校圖書館基本都有傳統文化藏書,開設的傳統文化類講座等都為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奠定了資源基礎。再者,高校有最具創造性的群體——大學生,他們處于最具創造力的年齡段,在中學儲備一定傳統文化知識的基礎上,再接受高校正規的學術訓練,更容易傳承和轉化傳統文化的精華。故高職院校應創建有關傳統文化的研究機構,如國學院、思想文化研究所、傳統文化研究院等;召開傳統文化研討會;鼓勵教師發表學術著作及研究文章;鼓勵學生成立漢服社、戲曲社、詩詞社等傳統文化社團,使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在大學得到延續。
三、運用傳統文化加強高職院校傳統文化教育的對策與建議
1.學院重視,充分認識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合理安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課程
針對目前很多高等職業院校沒有開設相關人文素養課程,只開設大學語文、應用文寫作等作為選修課程的狀況,高職院校應該合理安排相關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和系列講座。如分學期開設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十講、傳統文化與大學生素質修養等相關課程,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機會接觸與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還可以邀請文化專家或學者舉辦相關優秀傳統文化講座,讓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與精髓,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切實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2.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培養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使中國傳統文化在教師的言傳身教中得以大力弘揚。一方面,高職院校要引入具有傳統文化知識素養、注重個人品格修養的教師;另一方面,還需要鼓勵本校教師去重點高校深造,以提高自身水平,并制訂相關的激勵政策與制度保障措施,從而加強對本校教師的培養。通過這兩方面,使學校擁有一批文化底蘊深厚的專兼職師資隊伍。
3.將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教育中,挖掘本土傳統文化資源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豐富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使得課堂生動有趣,學生易于接受。在講授優秀傳統文化時,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資源,掀開傳統文化的神秘面紗,讓學生從身邊濃郁的本土文化氛圍中體會傳統文化的精髓和力量,從而增強教育的現實說服力和感染力。
4.營造學習傳統文化氛圍,開展傳統文化普及活動
校園文化是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營造傳統文化在校園中的良好氛圍,對高職學生思想品德和良好習慣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鼓勵高職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深刻領會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崇高的價值取向。針對學生的特性,設計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將傳統文化貫穿于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營造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普及活動。
開展“優秀傳統文化走進校園”活動,校園內的公共報欄、張貼欄都要合理運用,做好文字和圖片展覽工作。邀請學者宣講,張貼與優秀傳統文化有關的標語,組織學生多進行普及傳統文化的活動。利用現代傳媒工具,打造網絡平臺、電臺廣播等媒介,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學生社團是高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應該讓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學生社團活動中,成立活動小組,這有利于優秀傳統文化自然融入學生之間,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建設具有高職院校自身特色的傳統文化校園文化。
綜上所述,隨著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高職院校學生教育工作面臨著許多新挑戰。中國傳統優秀文化蘊藏著寶貴的精神財富,充分挖掘利用傳統文化,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校園,能培養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實現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曉華.中國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J].邊疆經濟文化,2008,(10):20-23.
[2]田 野.中華傳統文化傳承與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09.
[3]張 莉.我國傳統文化對現代思想教育的啟示[J].青島遠洋船員學院學報,2006,(3):56-67.
[4]于媛媛.加強傳統文化教育提升文化自覺——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維度[J].中國電力教育,2008, (1):41-42.
[5]劉智運.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大學教育[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2):19.
[6]王玉樓.中華傳統倫理與現代人的素質培養[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