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中強調了德育的重要性,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進行德育滲透。在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也要將德育滲透與課堂教學內容相結合。本文首先對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特點進行了簡單介紹,然后對初中階段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原則進行了分析,并研究分析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過程中的誤區,最后對初中階段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途徑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德育滲透
在傳統教學理念中,德育滲透是政治、歷史以及語文等學科的教學任務之一。但是,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化,新課改要求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也要融入德育教學,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在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加強德育滲透,不僅能夠提高數學教學的教學質量,還能夠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的提高。
一、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特點
1.整體性
初中階段是青少年成長中的關鍵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這一時期的德育顯得格外重要。在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加強德育的滲透,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具有堅強的毅力和意志,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初中階段數學教學中的模型方法和理性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整體性、條理性和創造性,與此同時,擁有良好數學思維,還能夠引導學生進行理性思考,在解決問題時,能抓住事物本質,依照客觀規律處理問題。
2.深刻性
初中階段數學教學的德育滲透, 很難立刻收到功效,只有進行長期的熏陶,才能夠見到效果。與此同時,由于數學學習的特點,德育滲透的功效不會輕易弱化,而會讓學生終身受益。例如,在講解計算題時,主要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解題和計算的方法。在課堂教學中還可以要求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書寫要整潔、規范,借此引導學生養成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科學作風和學習態度。但是,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加強日常教學中的思想滲透。
3.制約性
初中階段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具有一定的制約性,一方面,數學教學的教學內容會制約德育滲透內容;另一方面,數學教學的過程會制約德育滲透的方法和途徑。教材是培養智育以及德育的載體,在課堂教學中要以教材為依據,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如果教學內容脫離了教材,那么智育和德育就無法順利實施。在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要以認知目標和學生的知識基礎為中心,充分利用數學的學科特點,挖掘初中階段數學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因素,將智育與德育結合起來,將德育有機地滲透進智育中,實現智育和德育的雙重教學目標。
4.隱蔽性
初中階段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具備隱蔽性特點,指的就是教師在進行德育滲透時,不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說教,而是將德育寓于課堂教學中,將智育與德育進行有機結合。例如,在探究圖形的平移規律時,要注意其中蘊含的數學思想,深入挖掘并進行積極的引導,激發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叛逆心比較強,不喜歡聽老師說教,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該重視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引導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習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引導學生和健康成長。
二、初中階段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原則
1.重點原則
初中階段的數學教材中有很多德育滲透素材,這些素材具有不同的教育效果。但是,要提高初中階段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效果,就要遵循重點學習原則。所謂重點學習原則,指的就是在初中階段的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抓住重點,每一節課提出一個主要觀點,圍繞這個觀點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突出課堂教學的重點。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德育滲透的效果。在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不要追求面面俱到,而要抓住德育滲透的重點,分階段、分層次進行德育滲透,加深初中數學教學的德育色彩,提高教學效果。
2.適度原則
初中階段數學教學的德育滲透要遵循適度原則。德育滲透的目的在于有意識地將正確的觀點、思想等傳遞到學生的思想中,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思想教育。但是,在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要把握德育滲透的適度性,充分認識到德育滲透具有的依附性特點,避免牽強附會、政治標簽以及形式主義。與此同時,還要把握數學教學的本質。數學教學的最主要目的還是傳授數學知識和數學理論,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在進行德育滲透時,要分清楚主次,不要將數學課變成了政治課。
3.量力原則
在初中階段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必須要以初中生的生理特征、思維水平、心理特征以及認知基礎為依據進行德育滲透,在選擇德育素材時,要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的原則。學生的能力提高以及正確思想的形成是因人而異的,不能依照同一個發展模式。在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不僅要進行共同教育,使學生達到統一的標準,還要依照學生的不同層次和不同特點,進行個別教育,將共同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
4.情感原則
在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要注重教學的藝術性,發揮情感的效應作用。青春期的學生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煩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進行理性思考,加強思想教育,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尊重并理解學生,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為學生營造一個愉快、輕松的學習環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讓學生在這種情境中用心領悟,獲得啟迪,感染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
三、初中階段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不合時宜
在新課改中,德育滲透的重要性引起了人們的重視,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滲透。有些教師急于求成,為了提高德育滲透的效果,不顧時間場合,也不注意德育滲透內容與教材內容之間有無聯系,急于進行德育滲透。這樣做破壞了數學教學的課堂教學結構,還影響到德育滲透的效果。
2.形而上學
在數學學習中,會遇到生產、效率問題;會遇到價格、成本問題;會遇到速度、時間問題……這些實際生活中會遇到的問題,是矛盾統一對立的問題,學生可能會單純從數學角度去看待。學生如果從計算的角度去看待這些問題,得到的僅僅是理論性的東西,是片面的東西。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糾正這種形而上學的觀點,糾正學生思想中的片面性,不要讓學生形成形而上學觀念,片面地考慮問題。
四、初中階段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數學史料
初中階段的數學教材包含很多數學史料,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時,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數學史料,深入挖掘數學史料中蘊含的潛在德育因素,在分析過程中貫穿德育。例如,七年級數學教材中有一篇介紹我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的文章:陳景潤先生在身患疾病、經濟困難的情況下依然堅持數學研究,最終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在完成日常的教學任務之后,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學習這篇文章,引導學生養成刻苦鉆研、不畏艱難的鉆研精神。除此之外,還可以以教材中的數學史料為重點,介紹我國從古至今在數學領域取得的成就,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從而促使他們自主學習數學知識,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2.充分利用數學教材中的數據材料
初中階段的數學教材中包含許多能夠反映我國的物質文明以及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數據,有很多描述我國生產發展以及工業生產的內容。例如,在華師大版的七年級數學教材中,在講解數據搜集及表示的相關內容時,就引用了《經濟日報》的報道內容,列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國內的生產總值數據,引導學生自主設計統計表和統計圖。學生通過比對數據,可了解我國的經濟變化趨勢,從而加深對社會發展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
3.通過情境創設進行德育滲透
在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在進行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時,可以通過情境創設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生活性和階段性等特點,在進行情境創設時,要將探索性、直觀性、定向性以及高效性與思維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提高情境的生命力。通過情境創設,加深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使學生養成數學思維,運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使學生由感性認識的層面提升至理性認識層面,引導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
4.加強信息技術應用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在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也要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引導學生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數學學習,解決數學問題。目前,大多數初中學校都安裝了多媒體設備,德育的滲透也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手段來實現,例如,在學習“圓”時,為了幫助學生充分理解“圓”的實際應用,可以使用電腦軟件將“神舟六號”火箭的升空過程制作成視頻,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堂教學內容,還可以激發學生投身祖國建設的自覺性和責任感。
總而言之,在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一切技術手段,將德育內容融入課堂教學中。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德育已經成為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提高自己的德育意識,充分利用數學教材中的數學史料和數據材料,加強情景創設和信息技術的應用,將德育與智育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王定輝.教書又育人,數學老師亦可兼顧——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讀寫算,2013,(34): 187.
[2]林景通.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德育滲透的認識與實踐[J].數學教學通訊,2015,(7):4-5.
[3]黃文水.初中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嘗試與實踐[J].考試周刊,2015, (49):55.
[4]張旭丹.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淺議初中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思考[J].中文信息,2014, (8):277-278.
[5]白金興.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J].中學教學參考,2012,(2): 14.
[6]張金鳳.淺議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J].讀寫算,2014,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