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復雜多變的形勢環境對高職學生的思想產生了影響。在此情況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與當代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起來,并遵循教育的規律。此外,還需要提高學生法律意識,加強網絡道德教育,善于借助網絡的優勢。本文就此詳細展開論述。
關鍵詞:網絡環境;高職;思想政治教學;探究
高職院校的學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十分重要的人才。當前,在網絡的沖擊下,學生的思想受到影響。面對魚龍混雜的網絡信息環境,定力不足的學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為了讓學生擁有健康的思想,擁有一個光明健康的未來,必須加強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筆者就此展開論述。
1.網絡環境的利弊
(1)網絡環境帶來的益處。網絡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也是時代進步的標志。網絡的出現,使得高職的教育資源更加豐富。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對學生實施創新性的教育。學生也能在這一過程中豐富自己的知識。教師在搜索資料的過程中,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識積累。除此之外,由于資源的共享性,學生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翻閱資料,這使得學生有更加便利的學習平臺和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2)網絡環境帶來的挑戰。網絡給高職思想政治教學帶來好處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網絡的特點是虛擬性與開放性,這使得網絡顯得虛無縹緲。網絡世界里充滿了誘惑,而學生思想還不成熟,辨別是非能力很弱,所以有些學生會在網絡世界中迷失自己。
網絡中有大量對學生有用的資源,也有很多負面信息,這些信息會對學生的“三觀”造成影響,并對高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很大的威脅。
2. 網絡環境下高職思想政治教學的路徑
網絡有利也有弊,教師如何利用網絡更好地開展工作,如何讓學生不被負面信息干擾,需要教師認真思考,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開展教學活動。
(1)提高學生法律意識及網絡道德教育水平。在對網絡方面的法律法規進行完善的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法律意識。要求學生在現實中更好更有效地利用網絡,按照法規要求,在網絡中規范自己的行為,不做不利于國家與社會穩定發展的事,提高法律的制約性,在網絡中做一個文明的人。所以,利用網絡平臺實施思想政治教育時,教師要加強學生的網絡道德意識以及法律意識培養。
(2)網絡教學干線的建立。教師需要開創一個全新的教學模式,搭建一個大型網絡學習平臺。搭建這個平臺的目的是建立一個系統的、具有開放性的教學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學生可以自己學習,也可以和同學互相討論,還可以向教師請教。在這個大平臺中,教師扮演的是引導者的角色,其主要工作是為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權衡利弊,努力篩選網絡上的有用資源,多選擇一些對學生有利的內容,摒棄不良信息,以免學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
(3)網絡教學手段模塊化。網絡輔助教學具有簡單、高效的特點,可以依照學生的需要,調整教學的內容與方式。模塊化的網絡手段可以讓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更有針對性,進而更加及時地補充和豐富教學內容。與此同時,利用模塊化教學手段開展教學可以更好地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思想動態記錄下來,有助于教師提升教學質量。
(4)利用各種信息工具進行交流。社交網絡是大學生進行交流的主要平臺,社交網絡的操作十分簡單,非常受學生的歡迎。在眾多的社交平臺中,學生最喜歡的就是QQ、微信以及微博,大部分學生均在手機中安裝了這三種交流軟件。在日常的溝通交流中,學生也經常使用這些工具。這些工具的運用,能使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
與以往的課堂教學相比,網絡環境下的高職思想政治教學更具先進性。網絡因素的介入,會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復雜程度加深。但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對學生來說有利也有弊。所以相關人員需要正確地利用好網絡平臺,充分發揮網絡的效用。對于教師來說,其需要充分利用好網絡資源,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而提升網絡教學的影響力和實效性。對學生來說,提高自身的辨別能力是必需的,學生應當自覺地抵制不良誘惑,只有這樣,才能促使身心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葉炎珍.試論網絡環境下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7,(9): 51-52.
[2]沈先梅.互聯網對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與教學消極影響的調查與思考[J].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