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常來講醫學教學方法(以下簡稱“醫教”)課程是高等教育醫學專業的基本課程之一,重在培養學生的專業教學能力。而隨著目前教學深入性改革的推進,在醫教課程中實施小班化教學(簡稱SCT)模式成為該門課程的新一項改革亮點。本文就SCT模式下教學內容以及考核評價方法進行分析。
關鍵詞:醫學教學方法;教改經驗;探究式小班化教學
現今高等教育中醫學專業對醫學技能以及醫學知識方面較為重視,而對如何提高醫學專業學生的實際教學能力卻一直以來不太重視。因此,在該種環境背景之下針對醫學專業方面的學生實際教學能力就變得較為薄弱。而提高現今醫學專業學生實際教學能力就顯得至關重要。
1.初探SCT模式下教學內容改革
高等教育中醫學專業方面的醫教課程其實際教學目標為培養學生專業教學素養。而教學素養則包含了教學方法及教學理論兩方面。依據SCT特點以及該課程上述教學目標,將醫教課程實際教學內容予以一定改革,改革教學內容包含了實驗課教學準備、討論課的實施組織、微格教學訓練、講授大課原理方法、課程準備設計、教學發展特點六大方面。
(1)從實驗課教學準備來講,知識重點集中在了對實驗特點以及實驗分類知識的掌握,而技能重點則集中在了實驗操作的有效性正確性方面。
(2)從討論課的實施組織來講,知識重點集中在教學原理以及教學相關概念的討論式分析方面,而技能重點則集中在如何處理問題分歧和討論之前的材料準備情況。
(3)從微格教學訓練來講,知識重點為對微格教學內容知識的掌握,技能重點集中在利用微格教學實現條理性、流利性課程講解。
(4)從講授大課原理方法來講,知識重點為學生基礎知識的良好拔高優化,技能重點在于對課堂疲倦以及課堂消極反應的處理。
(5)從課程準備設計來講,知識重點集中在對學習成效的主觀與客觀因素分析,技能重點為幻燈片制作以及教案寫作。
(6)從教學發展特點來講,知識重點為對醫教發展史知識的掌握,技能重點為探究式教學討論的適應。
此外,針對已更新的教學內容,對與之相應的教學進度也進行了調整,主要是將以往16周每周為2學時的教學進度更改為8周每周為4學時教學進度。[1]
而更新的教學進度將更加適合SCT模式下教學。
2.探析SCT模式下考核評價改革
我們在SCT模式之下對醫教課程不僅實施了教學內容上的實際更新改革,而且對課后考核評價也予以了一定的良好改革。SCT模式之下的考核評價經過近幾年教學檢驗以及備課演練,已予以了完善和修改。其中評分規則制訂的目的在于將醫學專業相關學生的語言能力以及信息組織方面能力和相應的競爭意識予以有效提高。教師會在第一次授課的時候將具體的課堂實際評分規則予以詳細告知,并在首次課堂討論過程中對學生實施適應訓練指導。此后教師依據制訂的評分規則對每個學生討論狀況以及發言狀況和相應的試講狀況進行評分。期末階段中將學生一學期平均考核分實際作為90%的總成績。學習撰寫2000字學習心得實際作為總成績剩下10%。例如,在課堂考核實際評分中,作為課題主講人進行有效試講以及發言為基礎分60分。分值分布在以下幾個方面:發言時思路清晰,知識概全,儀態規范,交流互動及利用輔助教學工具等方面教師可以依據上述具體分值評斷學生課堂實際表現,并進行合理打分。還可以定期依據學生課堂考核實際分數對學生進行指導以及點評,促進其后續階段有更好的表現。[2]總結來講,該種課堂實際考核評價能夠最大化將學生在專業方面的教學能力予以提高,同時提供給學生多樣化的鍛煉機會,充分將學生對教學訓練積極性進行了提高。
綜上分析可知,醫教課程對于高等教育中醫學專業的良好發展至關重要,同時對于學生的后續發展也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對于醫教課程基于SCT模式予以良好改革不僅是國家教學發展的必然需求,同時也是醫學專業進步的客觀要求。而在SCT模式之下實施醫教課程在教學內容以及考核評價方面的實際改革也能夠真正地促進醫學專業相關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於建明,林 潔.高校小班化教學模式下教學評價機制研究[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 (4):367.
[2]高曉琳,楊 凡,母得志,等.“探究式-小班化”教學改革在兒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2014,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