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機構以及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和發展,高職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教育事業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與傳統高校教學改革具有一定差異性,因此,本文主要以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為研究主體,對其教育教學改革中的幾個重要相關性問題進行分析及研究,以促進高職院校教學的良好發展。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問題
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的不斷完善,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在相關文件的指導下不斷進行教學改革,積極探索各類先進教學模式并取得一定發展成果。但任何改革均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現階段各高職院校在教育改革中還需注重對教育改革內容進行系統分析及科學研究,在理性思維引導下解決各類教學問題,促進教學發展,故本文就當前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中的幾個重點問題開展探究。
一、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規格認知問題探究
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于高職院校教育人才培養規格,教育部于2000年印發的《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指出,高職教育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及服務等一線需求的全面發展型高等技術應用人才的重要教學基地。該文件指出,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教育培養時需注重對本專業實際工作能力及基本技能等的教育及培養,并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
現階段,我國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規格的認知仍存在一定問題,因此我國各高職院校在教學中多只重視對一般性技能以及操作技能的培養,而缺乏對高水平技能及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及規格認知,我國職業教育由職業學校完成、職業培訓由部分企業完成的教育形式多由我國現階段發展國情所決定,我國現階段職業學校可分為中職和高職院校, 因此針對此類情況,各職業院校應結合現代發展基礎,在自身發展條件允許的基礎上堅持實現自身培養規格建設。
二、高職教育專業課程開發問題探究
我國高職示范性專業課程的開發主要依托于德國提出的基于工作過程的學習領域課程方案,該方案在具體應用中注重學習與工作一體化發展,二者共同組成完整的教學鏈條。學習領域在開發過程中需控制工作過程的系統化,從而形成具有一定固定特征的結構。除此之外,還需注重對工作過程中與完成任務相關的職業及生活等的教學加工,最終實現對科學合理學習領域的構建及開發;需注重學校與企業的相互合作。目前我國高職院校中對課程開發內容的提煉加工明顯存在較嚴重的問題,各高職院校僅注重對工序的直接應用,并未對其進行合理有效的處理,因此導致課程內容及程序多具有繁雜性及重復性,難以實現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合理有效開發。故而我國高職教育應將對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培養放在突出地位,在課程開發過程中注重職業能力及內容范例性開發,選擇典型案例開展科學教學,將客觀事實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提升教學效率。
三、開展高職教育實踐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探究
我國注重對高職教育中實踐教學活動的研究,因此在高等職業教育改革過程中需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作為重要發展形式及發展目標,注重人才培養中實踐性、開放性以及職業性特征的體現,積極推進訂單式培養,注重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等教學模式的探索及開展。各高職院校對人才培養方案以及學習領域課程體系的合理性建設,大大優化了實訓課程教學時間,此類教學模式雖在高職教育培養中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由于我國現代化教育體系及社會環境等的影響,各教學模式如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等難以落實,大多數學校在開展相關教學過程中均需要托各類關系才能得到部分資金支持,因此類方法難以長久運行且缺乏相應的制度保障,易導致各種問題的產生。
那么該如何解決此類問題的解決?我國應加強立法保護,以立法形式賦予各企業需承擔的各類型教育教學責任并對其予以各方面的優惠政策支持,同時學校還應在自身可利用有效資源基礎上對社會各資源加以合理應用,加強并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利用自身人才及技術資源優勢,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促進二者之間的良好合作,實現教學發展。
參考文獻:
[1]金 盛.漲落中的協同:中高職銜接一體化教育模式研究[D].重慶: 西南大學,2013.
[2]劉 偉,周 研.我國高職教育的現狀、改革與發展[J].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11,(2):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