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探討已經成為教師熱切關注的問題。由于長期受傳統教學觀念和高考升學壓力的影響,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基本都是教師在課堂上一味地進行知識灌輸,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受到了限制,學生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因此,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徹底改變這種狀況,成為每個教師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策略
1.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漲和智力振奮的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為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大量教學實踐表明,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不僅是教學大綱賦予的任務之一,而且是提高教學成績的有效措施。學生有學習的興趣,就有動力去克服學習上的阻力,只有在興趣的基礎上,學生的動力才會更加持久,學生才會積極地去學習。因此引入新課時,要創造一種能迅速激發學生思維,調動學生學習欲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學習狀態,當學生對所學的新知與自己的興趣相聯系時,學生對新知的認同感就越強,他們接納新知的愿望也就越強烈。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高中化學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邏輯性,同時也比較枯燥無味,如果在教學過程中一成不變地把書本內容教給學生,那么會使學生感到平淡無奇,肯定收不到好的效果。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知識,而是激勵、鼓勵和喚醒。這就需要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是新課程教學理念的重要特征之一。只有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讓學生在沒有教師的幫助下自主學習,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要讓學生學會預習,在預習中對學習感興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所學、所想、所思參與學習活動,使得思維課堂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形態。例如,在必修1《物質的分類》教學時,由于這節課的前半部分對初中有關物質的分類和性質進行了總結概括和提高,因此,對有些歸納概括的內容可以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進行討論總結、并發言。
3.加強化學與生活的聯系,學以致用
化學本身來源于生活,又為生活服務,化學與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高中化學學科,其知識本身就是生活經驗的積淀與反饋。大量教學實踐表明,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從學生身邊生活入手,獲取化學知識,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化學,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應用化學知識,實施生活化教學,在教學中把學生課堂學習的間接經驗與現實生活的直接經驗聯系起來,使我們的課堂豐富多彩,也將更好地促進學生掌握知識,提高發展能力,并且學以致用。在教學中,引入大量的生活信息,引起學生對生活中化學問題的關注,可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社會責任感。
4.開展探究學習,展現多樣化學課堂
探究式教學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帶動學生主動去思考,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在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創設探究情景,精心設計探究問題,給學生留有探究的空間,讓全體學生參與探究,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將問題設在學生的疑難之處,給予學生階梯性鋪墊。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啟迪學生思考,鼓勵學生小組合作,將學生的探究結果展示出來并提出表揚和激勵,對于有疑問的部分,繼續組織二次探究。例如,在探究鹽溶液的酸堿性時,我問學生:“酸溶液呈酸性,堿溶液呈堿性,那么鹽溶液是否一定呈中性?”這能讓學生將已有舊知識和新知識之間建立起聯系,把學生引入一 個多疑、好奇的世界,從而讓學生產生理解真相的欲望,使學生的思維處于興奮的狀態。學生會去探究NH4Cl溶液、NaCl溶液、CH3COONa溶液的pH。然后進一步組織學生去探究實驗室配制FeCl3溶液時為什么要加一定量的鹽酸,老師提出的問題能迅速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只有貫徹以學生為主體、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教學理念,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主動去探索,真正享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
參考文獻:
[1]陳景娟.淺談由生活經驗導入高中化學新課[J].寧德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
[2]鄭挺誼,李 華.生活化教學:高中化學新課程的價值回歸與應然選擇[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