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闡述音樂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起到了輔助作用:一是用音樂導入課堂,激發學生的興趣;二是講授新課中運用音樂,創設愉悅學習氛圍;三是在課堂教學中運用音樂收尾,深化主題。并指出音樂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的巧妙運用之處。
關鍵詞:音樂;點亮;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
一、用音樂導入課堂,激發學生的興趣
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也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始,這個開端的好與壞,能否激發學生的興趣,往往影響到整節課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組織課堂導入時就要力求新穎多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的心思引進課堂,激活他們的思維,激發他們的興趣。如采用復習導入法、游戲導入法、講故事導入法等,都是比較有效的課堂導入方式。除此之外,利用音樂導入課堂教學也是比較常用而有效的課堂導入方式,它也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絕佳手段,既能得到了學生的關注,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能使學生集中心思,把學生的注意力引進課堂中。因此,以音樂導入新課這種創意的課堂開端就是一節課的良好開端,它無疑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講授新課中運用音樂,創設愉悅學習氛圍
思想政治課歷來被認為是枯燥無味的科目之一,這主要是因為它的理論比較抽象、深奧,學生不易于產生學習興趣,而且過去很多思想政治科任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照本宣科,使學生倍感乏味,更不感興趣了。因而,在講授新課環節中運用音樂進行渲染,可使原本氣氛沉悶的課堂轉變為生動而又有活力的課堂,從而促使學生保持興奮感,在寬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學習、探索。記得羅杰·諾斯說過這樣一句話:“音樂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純凈之和聲愉悅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動或激發人的熱情。”因此,教師營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創造了愉悅的學習氛圍,即營造一個寬松積極的課堂。這個愉悅的學習環境也就是學生成功學習的燃燒劑,點燃學生學習的激情。正因如此,教師在講授新課或探究活動這一環節利用音樂來創設這種愉悅的學習環境,激活學生情感,使他們在課堂上保持興奮,從而對學習的內容興致盎然。
在講授新課和主動探究這一環節中巧妙運用音樂來點綴課堂,創設愉悅的學習環境,深化學生的感情,從而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試想,抽象、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論若再加上沉悶、單調的教學過程,能被活潑好動的中學生所喜歡嗎?這是不可能的!他們個性活躍,喜好新奇,而將音樂巧妙運用于新課教學中,牽引學生的思緒,有利于在課堂上點燃學生的激情,感染學生的情感,這是課堂教學成功的有效輔助方式之一。
三、在課堂教學中運用音樂收尾,深化主題
一節優秀的課堂教學要有精妙的結尾,首尾相照應,方能使人意猶未盡,回味無窮。因此,精心設計好的課堂教學結尾是教師教學方案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課堂中利用合適的歌曲收尾,既可以消除學生學習中的疲勞感,又可以深化主題,延伸教學內容,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筆者記得,在一次優質課賽中,有一位教師在講解“實現人生價值”這一課時,播放歌曲《生死不離》(詞:王久平,曲:舒楠)聽完這首歌,同學們已經濕了眼眶,仿佛看到了汶川大地震后,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抗震救災的場面。同學們明白了,大家是緊緊相連的,要團結一心,在勞動和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在個人和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
總而言之,寓教于樂是提高教學效果、提升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藝術性、豐富教學方式、提高課堂魅力的有效輔助手段。但是,在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運用音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選用的歌曲要符合教學內容,體現教學的精神、內涵,做到和諧一致。二是使用歌曲時機要恰當,頭、中或尾都要精心安排。三是播放音樂的時間不能過長,免得冗長拖沓。總之,將音樂運用于思想政治課堂教學關鍵就在于“精、巧、妙”,這樣才能增強課堂教學的感染力和藝術效果,創設音樂與思想政治課教學和諧統一的新境界。
參考文獻:
[1]程仕樂.音樂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作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3,(12).
[2]張有林.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對比研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