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用計量的方法對西部地區的自主創新能力與協同創新活動現狀進行了分析,得出了科研成果轉化不良是阻礙西部科技創新發展主要原因的結論,并針對西部地區的科技創新現狀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西部區域;科技創新;自主創新;協同創新
一、引言
科學的進步及創新不僅是國家強盛的決定要素,也是區域發展之根本。特別是我國西部地區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在科技創新、地域經濟、人才資源等方面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①
本研究試圖利用計量的方法,從自我創新能力與協同創新現狀的角度,對西部地區科技創新能力進行分析,以了解西部地區科技創新的現狀與面臨的挑戰,希望為西部地區的科技創新戰略與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
二、西部地區科技創新現狀分析
協同創新是科技創新的手段與方法,區域科技創新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最終帶動整個區域的科技發展。西部地區的科技創新現狀,可以從自主創新能力與協同創新現狀兩個方面來分析。
1.基于西部地區自主創新能力的分析
從科技研發的投入與科技成果的產出對比效果可看出自主科技創新的能力如何??萍佳邪l的投入主要包括人力資源的投入與經費投入。我國的科研經費的內部支出大部分集中于東部地區,中部地區達到全國總支出經費的19%,西部地區的科研經費投入只占了全國的12%。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會對人力資源產生不良影響,本文研究科研人力資源采用RD人員全時當量指標。②而科研成果采用科技論文、專利申請量、相應標準等指標進行分析。
從全國各地的具體情況來看(如表所示),西部地區的RD人員全日當量只占全國總量的13%,而東部地區已經達到全國總量的67%,充分說明我國西部地區的科研人力投入較少。從人力投入的科研方向來看,東部地區在實驗發展研究方面的科研投入最大。實驗發展研究是利用所獲得的現有知識,對產生新產品、材料和裝置、建立新工藝等技術改進的方面的研究。也就是說東部地區的科研技術開發的重點是創新技術,而西部地區的人力資源投入重點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兩個方面,各占21%,西部開發更多用于理論與應用研究??傊?,我國西部地區對創新技術的人力資源投入過少,勢必會造成科技產業化處于弱勢狀態。
在科研成果產出數據中,發明專利的申請量與形成行業標準是很有代表性的指標。因為行業標準形成后,在執行的過程中,會捆綁很多專利技術,捆綁的專利技術越多,受到的技術保護范圍越大,通過許可方式帶來的經濟效益也就越大。所以這兩個指標是技術轉化為高利益的決定性指標。
我國西部地區科研人力資源的投入大大落后于東部地區,而且科研環境及經濟發展有限,自然很容易得出科技產出成果也處于落后狀態的結論。但事實上,我們通過對《中國科技統計年鑒》于2015年發布的有關數據進行整理后,我們驚奇地發現,西部地區的科技成果產出量遠超中部地區,其中專利申請也大大超過了東部地區,而且大部分為高技術與高開發價值的發明專利。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盡管我國西部地區存在種種不利于科技創新的限制,但西部地區已擁有一定的科研基礎,具備一定的科研實力。
2.基于西部地區協同創新的分析
在科技創新體系中,只靠單一的主體承擔完成任務是不可能的,只有多方面整合優質資源,優勢互補,才能實現科技創新進程的加速。區域協同創新是通過各方因素的合作,掌握市場競爭的核心技術,提高區域競爭力。協同創新體現在技術、人員、資金及信息的“流動”,這種“流動”會產生趨勢,進而會出現磁鐵效應,吸納相關各資源的匯聚。為得出西部地區在協同創新活動中的能力如何,需要對地域技術流入與流出的趨勢做個判定。為了體現趨勢的準確性,本文數據選取了盡可能長的時間段,根據2000年至2013年《中國科技統計年鑒》發布的科技市場技術流出/入合同金額數據,最終形成西部地區技術市場技術流入與流出金額趨勢圖。
技術的吸納與輸入都是衡量區域協同創新的標準:技術的輸入,說明在技術市場中科研實力強,基礎設施雄厚;技術的吸納也體現了地區的科技開放程度,所吸納的技術可以推動地區的科研與技術實現產品化。從圖中可以看出,西部地區科技成果豐富,但與其他地區的技術合作一直不多。2011年以前,技術輸入與輸出保持相當水平,金額不大,基本處于協同創新的沉睡狀態。2011年是西部地區的轉折年,自2011年起,西部地區開始大量引進技術,說明西部地區的協同創新活動開始活躍。2013年出現技術流入與流出下降的趨勢,說明了西部地區的協同合作出現弱化。出現這種趨勢的原因是西部地區作為技術的吸納者參與協同創新,但大量的技術輸入并未有效地帶來產品化,沒有產生高收益的經濟促進效應,過多的技術引進不能被充分地消化吸收,所以2013年以后出現了技術飽和狀態。
3.西部地區的科技創新現狀
通過以上的計量學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從自主創新能力的角度來看,西部地區已經具備一定的科研實力。我國西部地區科技人力資源匱乏,科研環境、基礎設施、經費投入等方面都相對落后,但具有相對豐富的科研產出,也就是說西部地區特別在理論研究與應用領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主創新科研能力。
(2)從協同創新的角度來看,西部地區的科技創新思想還不夠開放。2011年起,西部地區的科技協同工作日漸活躍,但只是處于技術的吸納狀態。但從2013年開始,西部地區的技術吸納與輸入都趨向萎靡,說明與區域外的科技協同活動有所降溫。本文結合科技文章、專利等科技成果的產出情況分析,無論是自主科研還是技術引進,都未提高西部地區的生產水平,過多的技術成果未能及時轉化,導致協同創新停滯不前。所以,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成果轉化能力弱是阻礙西部科技發展的主要因素。
三、促進西部地區科技創新的應對措施
1.實現“產學研+應用+資金”模式的轉變
傳統的產學研模式已經遠不能適應西部的發展要求,更多的科技研究成果要為企業的產業化服務。因為只有實現產業化,才能優化區域經濟環境,從而加大科研經濟及人力投入,形成良性循環。
另外,科技創新活動具有一定的風險性,但政府化解這些風險的措施與所提供的資助都杯水車薪。引入創新基金社會資本模式是有效解決科技創新融資難問題的有效途徑。
2.提供“互聯網+”時代的協同創新平臺
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是科技領域供需雙方溝通的橋梁。西部地區相對而言處于地理位置的劣勢,開放程度不高,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作用更顯重要。雖然西部地區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但無論是功能還是運作機制,都處于比較僵化階段。大數據、零距離的時代,充分利用互聯網,加速科技中介服務的網絡化與信息智能化,是促進科技協同創新與成果轉化的必然趨勢。西部地區可以效仿浙江省的相關做法。浙江省已經建立“中國浙江網上技術市場”,在互聯網上進行技術成果展示,通過技術評估和網上訂購等形式,成功簽訂合同36678份,成交合同額達到3624950萬元。對于西部來說,這是很好的借鑒。
區域創新體系中,各區域的優劣勢、科技需求、創新層次都有所不同,制訂前瞻性的科技發展規劃,需要對西部地區在協同創新中的定位有更加客觀與準確地把握。
本文的相關研究從我國西部地區的自主創新能力與協同創新的角度出發,運用計量學方法,針對西部地區的科研人力投入、科研成果產出及技術的區域流動性等方面進行定量分析。通過本研究可以看出,西部地區在科技創新中具有一定的科技研發優勢;但由于未能及時地實現成果轉化,造成協同創新活動后勁不足。筆者認為,除政府的引導外,還應從協同創新模式、科技中介機構兩個方面聚集科技創新資源,為西部地區的科技創新戰略與發展提供一定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宋 平.中日韓三國科技創新能力的比較與啟示[J].山東社會科學, 2012,(7):135-139.
[2]LI Zheng-gang.The Experiences of Jiangsu Centraliz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Western Provinces[J].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5,(2):19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