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能力是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作文教學應貼合學生實際,讓學生愿意動筆,樂于表達。所以,引導學生關注現實,關注生活,敢于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成為當今作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作為教師,我們必須改變“教”作文,“講”作文的做法,應指導學生學會閱讀,應引導學生在發現素材上下功夫。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閱讀;作文
一提到作文,很多學生不禁露出“作文真是難死人”的愁容,于是,縱觀學生的作文,以至于出現了千篇一律的“應試作文”“假大空作文”現象。如何進行選材、構思,怎樣進行語言表達依然是作文中的一大難題。也正因如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簡單談一下在作文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1.指導學生學會閱讀
(1)授之以漁。學生剛開始做批注的時候,我給了他們一個固定的格式:“這句話(這個詞或者這段話寫了______,這是______描寫,我感受到______。”“半扶半放”領著學生做批注,然后讓他們自己寫。慢慢地,我提高了要求,告訴學生在讀書時,遇到不認識或難懂的字、詞,要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弄清楚,然后記下來;指導學生用精煉的語言把某段的中心意思寫在空白處,以便于把握文章的脈絡;發現特別值得注意的地方,為提醒自己,可批注“注意!”“重要!”“用心記住!”等字樣。
(2)大膽質疑。大膽質疑包括對自己欠缺的文化常識、比較難懂的句子和難以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在讀《草船借箭》時,學生不明白“諸葛亮為什么要笑著對魯肅說”。讀《鳳辣子初見林黛玉》時,學生不明白“放誕無禮”是什么意思;鳳辣子出場的打扮與眾不同,很多詞句不能理解,就做了“?”的批注,期待著課堂學習時共同解答。
2.引導學生發現素材
(1)寫學生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在偶然的一個課間,我聽到很多同學都在議論電視上正在熱播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這一節目,看來,孩子們對中國的漢字還是有很大的興趣。是啊,漢字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審美意蘊,是我們祖先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明最燦爛的瑰寶之一。于是,我當天晚上布置了一篇命題作文《由“人”字想到的 》。要是放在之前,學生最不喜歡的作業就是作文了,但是,那天他們卻出乎意料地說“太簡單了”。而我倒是想看看他們是不是“眼高手低”。第二天,我逐一翻閱完,發現大部分學生所寫的真的特別讓人有感觸。
有的學生寫道:“做人要時時刻刻充滿自信,只有用我們的自信才能照亮遠方……”有的寫道:“人,是由一撇一捺組成的,在形狀上,它像一個三角形,三角在生活中耐用堅固,那么,我們也應該做一個踏踏實實、頂天立地的人!”……
(2)寫自己的親身經歷。春季運動會的時候,班里的每位同學都斗志昂揚,盼望著每一個比賽項目自己的班級都拿冠軍。班會課上,我首先對同學們這種強烈的集體榮譽感進行了表揚,并要求他們在作文中寫一寫運動會上的那些事兒。
一名參加完運動會長跑的學生寫道:“我奮力地跑著,一圈兒,兩圈兒……雖然現在才初春,但是溫度確實不低,太陽炙烤著整個場地,我漸漸感覺體力不支,汗水不住地往下淌……”
(3)寫自己真實的反思。在一場籃球比賽中我們班輸了,但班上同學都不服氣,說了一些過激的言詞,看到這種現象我覺得非常有必要上一堂班會課。過后,有學生這樣寫道:“人的一生中,有著無數的比賽在等著我們:贏了,隊員拍手叫好,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輸了,則垂頭喪氣,默默無語。但是我想說輸贏真的不重要……”“大家的結果以及開頭大同小異,但人活一世,要活出自己最大的價值。我們只看到了比賽的結果,有沒有注意到別人的付出比我們要多?我們這個班級有沒有在比賽中輸得起,輸了比賽,沒輸人品?貶低對手真的就能抬高自己嗎?”
(4)寫和單元教學相關的內容。五年級下學期,在學完以“語言的力量”為主題的第三單元后,學生們感受頗深。在本次寫作中,有的寫道:“我們可以是兩種花:一種是向日葵,另一種是垂頭菊。如果正能量的語言是一縷陽光,向日葵則朝著陽光的方向茁壯成長,而負能量的語言則像寒風,垂頭菊則在風中長大,越長越低,越長越卑微。”
總之,作文教學是一項艱苦細致的工作,需要教師高度負責,循循善誘以及不斷地探索,不斷地總結。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楊世碧.國內外小學作文教學現狀及我們的應對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