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日益加快,城市融入了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很多夫妻到城市打工,把孩子留在農村,由老人照顧,這就導致留守兒童群體的產生。而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語言環境對孩子的發展產生了影響。所以,本文針對這一現象進行調查分析,并就如何解決好留守兒童的環境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關鍵詞:城鎮化進程;農村;留守兒童;家庭語言環境;調查及對策
我國留守兒童逐年增加,尤其是偏遠的農村地區,看護兒童的多為老人,平均教育水平不高,兒童成長的語言環境缺失,導致兒童的教育發展出現問題。相關部門應及時調查留守兒童的家庭語言情況,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合理的改善意見和建議,為留守兒童創造一個好的家庭語言環境。
一、農村學齡前留守兒童家庭語言環境現狀調查
1.父母外出務工形式、時間及監護情況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農村的留守兒童中,父母一起出去打工的占到了總打工人數的52%左右,父母不在身邊對孩子的影響很大;而另一部分留守兒童是母親出去打工,占了67%左右,而父親出去打工的在33%左右。這些留守兒童的父母大約在孩子一歲的時候就出去打工,而從小就被留在家里的孩子占據留守兒童總數的63%左右,并且大部分留守兒童都是由祖父母照顧的,由祖父母照顧的留守兒童占留守兒童總數的47%左右,并且有20%的留守兒童的父母都是出外打工超過兩年的。另外大約有12%的留守兒童是被姑媽、姨媽照顧。
2.監護人基本情況
留守兒童的父母出外打工,大部分孩子都是由祖父母照顧。根據數據統計可知,照顧留守兒童的長輩,其年齡在60歲以上的,占到監護人總數的17%左右;50歲以上的,占到了48%左右。監護人的年齡都偏大,而且由于地區原因,這些監護人的受教育水平也不高,受教育水平在高中或是中專以下的占87%左右,其中小學文化水平的大約占36%,初中文化的大約占35%,而文盲占16%左右。而父母單獨一方出去打工,另一方留守下來,其中父母一方的文化程度在高中之下的,大約占65%,而大部分都是小學和初中文化水平。因此,留守兒童的監護人的文化水平并不高,這對留守兒童的語言環境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響。
3.家庭經濟狀況
農村留守兒童是父母為了改變家里的經濟狀況外出打工而產生的,所以,大部分留守兒童家里的經濟情況并不是很好。根據調查數據分析可知,外出打工的家庭中,大約有97%是為了增加家庭的經濟收入,為了改善家庭生活。而有一部分則是為了讓孩子過上和城市孩子一樣的生活,這樣的家庭只占10%左右。剩余的86%的家庭,經過打工,每個家庭的月收入為3000~7000元,大約有46%的家庭會把每個月的收入寄回家中,以改善家里人的經濟狀況,寄回的金額一般在300元左右。而且留守兒童的家里適合學齡前兒童的讀物也很少,能夠擁有十本以上讀物的,僅僅占3%,能夠提供5~10本書的,大約18%,而提供1~5本書的則在51%,一本也不能提供的占28%左右。從這些調查結果可知,留守兒童的家庭語言環境情況十分糟糕,急需解決留守兒童家庭語言環境問題。
二、寄宿制幼兒園在促進農村學齡前留守兒童語言發展方面的積極意義
留守兒童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教育問題,尤其是家庭語言環境的不良影響。因此消除家庭語言環境對留守兒童的影響,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留守兒童寄宿在正規的幼兒園,接受正規教育,同時還可以保證留守兒童的安全,能夠促進留守兒童相互之間的交流,保證留守兒童不會受到其他孩童的欺負,讓留守兒童更幸福地度過童年,從減輕父母的遠離帶來的傷害。
三、結束語
留守兒童問題是伴隨我國城鎮化進程而產生的問題,尤其是留守兒童的教育和語言環境問題成為我國需要解決的教育問題。因此,為了提高對留守兒童的語言教育,就要針對當地的教育和語言環境問題,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議和方案,以解決留守兒童的語言環境問題。
參考文獻:
[1]楊雪萍.城鎮化進程中農村留守幼兒家庭語言環境現狀調查及對策[J].文教資料,2015,(3): 161-162.
[2]劉 璐.農村留守幼兒言語能力發展問題研究——以湖北黃岡地區為例[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