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逢“五一”。“勞模”,在新中國的詞典中,是一個擁有無上榮譽的名詞,是忠誠和榮耀的代表。他們的個人命運也人多隨社會變遼而有所變,成為人的歷史背景的注腳。
郝建秀,原青島國棉六廠細紗值車工。她創造出一套高效、快捷、節約的工作方法,被命名為“郝建秀工作法”。1952年,她被授予“勞動模范”稱號。1981年,郝建秀升任紡織工業部部長。圖為1951年10月,司機田桂英(右二)和工業勞模郝建秀(左三)等簽名。 攝影:袁苓
1952年,北京火車站,各地勞動模范來到首都接受嘉獎。
供圖:FOTOE
1952年,河北定縣,勞動模范張玉璞收到了去北京參加國慶節觀禮的邀請。 供圖:鄭光華、胡子會
說起中國的勞模,首推吳滿有,他是陜甘寧邊區的勞動英雄。1947年參加解放軍,不久被國民黨俘虜,被迫發表“追隨蔣總統”的講話。解放后吳滿有回到延安,被開除黨籍,1959年抑郁而終。圖為1944年,王震與吳滿有在延安。 攝影:哈里森·福爾曼
從陳永貴手里接過“大寨”大旗的是“鐵姑娘”郭鳳蓮。圖為1965年10月,郭鳳蓮(左二)陪同外賓參觀大寨。
攝影:顧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