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旨在從女性主義敘事學中的女性主義敘事情節出發,探討女性作家伊迪斯·華頓如何在《純真年代》中修辭性地使用這一策略。對于女性作家而言,利用女性主義敘事情節展開故事構建女性敘事權威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關鍵詞:伊迪絲·華頓;《純真年代》;影子情節
作者簡介:魏明(1988-),女,漢族,碩士,西安工業大學北方信息工程學院基礎部英語教研室助教,為本文第一作者;李敏芳(1986-),女,漢族,碩士,西安工業大學北方信息工程學院基礎部英語教研室助教,為本文第二作者。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0--01
一、引言
《純真年代》是華頓重要小說的最后一部,代表了她小說創作的最高峰,也得到了讀者的喜愛與評論家的高度評價。《純真年代》被認為是一部描寫個人與紐約社會之間矛盾與抗爭的優秀小說,書中探索了社會在沖破舊文化束縛、創造新文化的轉變時期上流社會成員面臨的各種矛盾,同時也探討了社會變革時期一些帶有根本性的普遍問題。
故事發生在19世紀70年代末至20世紀初。年輕律師紐蘭·阿切爾正打算將他和梅·韋蘭訂婚的消息公之于眾,這時,梅的表姐,漂亮迷人的奧蘭斯卡伯爵夫人回歸墨守成規的老紐約社會激起了上層社會的波瀾,她也毫無防備地進入了他們的生活當中。公開宣布已經離開自己的丈夫并且獨立的伯爵夫人回到紐約,她想在這兒得到家人無論是經濟上還是精神上的援助。然而,她沒有想到的是因為她的離婚丑聞,家人對她冷漠至極。同時,她那異域風情以及時刻都充滿傷感的眼神深深地吸引著阿切爾。漸漸的,二人之間產生了一絲情愫,但囿于老紐約社會,阿切爾發現自己處于愛情與責任的困境中。最終,他放棄了生命的花朵以及對于埃倫的愛情,重新拾起對未婚妻梅以及老紐約社會的責任。
本文旨在從女性主義敘事情節出發探討這一敘事策略在小說中是如何運用的。
二、從女性主義敘事情節淺析《純真年代》
女性主義敘事情節指的是蘭瑟在其名為《我們到了沒——“交叉路口”的女性主義敘事學的未來》中提到的“影子情節”。
在此論文中,她是如此定義“影子情節”的:
“所謂的‘影子情節’不是指敘事的這個基本層面,而是指一種情形,其中相互對立的情節同時運作,但是一個情節掩蓋了另一個情節,從而制造出某種敘事體驗。‘影子情節’常常依賴(但并不總需要)杰拉德·普林斯(Gerald Prince)所謂的‘非敘事’(disnarration)。‘影子情節’是一個認知過程,讀者仿佛在一個情節的背面和對立面建構了另一個情節”。
根據“影子情節”在文本內部召喚出來的還是依賴讀者的外部知識而存在,它可以被分為“內在影子情節”和“外在影子情節”。“外在影子情節”指的是小說內容依賴的是從其他地方形成的情節知識,也就是說,這樣的情節喚醒的讀者知識剛好和文本所提供的知識重合。在此,我將結合《純真年代》中的文本內容解釋“外在影子情節”在此小說中的運用。
梅·韋蘭是這部小說中舉足輕重的一位女主人公。我們來看看在小說中華頓是如何描述她的。
“她垂下眼睛望著膝上那一大束鈴蘭,紐蘭·阿切爾注意到她戴著白色手套的指尖在輕輕撫弄著花兒。”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梅出現的時候,她總會穿著一襲白裙,甚至她戴的手套以及最喜歡的鈴蘭也是白色的,不管是在阿切爾還是讀者眼里她都像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女神。
“梅身穿一襲銀白色的晚裝,頭戴銀白色花朵組成的花環,這位身材高挑的姑娘看起來就像剛剛狩獵歸來的狄安娜。”
梅的這次出場是在一次晚宴上,華頓將她描述成是狄安娜的化身。在希臘神話中,狄安娜是希臘諸神之一,她喜歡森林。她同樣也是狩獵女神,她的手中總是握著一把銀色的箭。在小說中,女主人公梅不僅身材高挑,而且美麗動人,她喜歡各種體育運動,也像狄安娜一樣喜歡狩獵。華頓在給三位主人公命名的時候并不是隨意的,當我們看到紐蘭·阿切爾(Newland Archer)這個名字,我們就會把它和射箭(archery)聯系起來。表面看來,讀者們從阿切爾的名字就可以判斷出他完全在梅的掌控之下。梅就是阿切爾的狄安娜,在老紐約社會,她可以隨心所欲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包括阿切爾在內。當讀者知曉梅和阿切爾名字的深層次含義時,他們可以在不看完整部小說的前提下猜到故事的結局。不管阿切爾多么愛埃倫,他都會選擇和梅在一起。也就是說,讀者可以根據自身的知識解讀故事。
就像蘭瑟所說的:
“女性主義的歷史,無論是文學的還是社會,都充滿了內在和外在的影子情節,各種形式的影子情節不僅有助于我們考察不同文化時空中的作家、敘事者、人物、和讀者的策略和境遇還有助于我們考察關于社會形成、歷史個案和女性主義本身的策略和境遇。”
三、結論
敘事情節指的是女性作家如何構建故事情節,女性主義敘事情節主要指的是女性作家蘭瑟提出的“影子情節”。在此文中,我們詳述了“影子情節”中的“外在影子情節”,作者通過構建“外在影子情節”,更加深入的幫助讀者解讀了這部小說以及它本身所滲透的強烈的女性意識。
參考文獻:
[1]Susan S. Lancer. Are We There Yet? The Intersectional Future of Feminist Narratology[J].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2010.
[2][美]蘇珊 S﹒蘭瑟 著. 胡安江 唐偉強 譯. 我們到了沒——“交叉路口”的女性主義敘事學的未來[J]. 外國語文 2010.
[3][美]伊迪絲·華頓 著. 趙明煒 譯. 純真年代[M]. 長江文藝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