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結構和內容兩個方面對封宗信的《現代語言學流派概論》進行了分析,認為該書體系架構上由點及面,層層推進,能夠綱舉目張,觸類旁通,指出該書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我國在語言學流派研究方面進入新世紀以來的新成果。最后簡要指出該書的一些缺憾,并對未來語言學理論研究領域能夠發出中國聲音提出了期待。
關鍵詞:語言學流派;封宗信;梳理;發展
作者簡介:羅雨鎵(1984-),女,侗族,貴州天柱人,貴州民族大學文學院2014級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H0-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0--02
語言學研究,是一門艱深的學問。研究者不僅需要語言學基礎理論的專業知識,了解語言學和語言學理論是什么,還需要全面把握語言學發展脈絡和研究路徑。千百年來,無數的先驅和前行者在語言學研究的道路上篳路藍縷,他們苦苦耕耘而收獲的研究成果如一盞盞明燈指引我們繼續前行。封宗信先生《現代語言學流派概論》一書,是浩如煙海的語言學研究成果中閃耀著智慧光芒的著作之一——其在語言學流派的梳理中為我們勾畫了一條較為清晰的思路。關于現代語言學流派的研究,有馮志偉《現代語言學流派》(陜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一書,張延君和賈磊《現代語言學流派》(山東友誼出版社, 2004年版)等專著成果,它們與封先生的專著相得益彰,前呼后應。封先生的專著為后出,雖然僅以“概述”為題,但全書處處體現了自己的獨到處和深刻性——在流派的脈絡梳理上更為簡潔、清晰、明了,結構上獨辟蹊徑,由點及面,層層推進,內容上能夠做到綱舉目張,翔實生動。可以說,該書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新世紀以來我國在語言學流派研究方面的新成果。
一、體系架構上由點及面,層層推進
封先生《現代語言學流派概論》一書具有由點及面,層層推進的特點,這種獨辟蹊徑的體系建構能夠讓讀者對現代語言學流派的發展與理論一目了然。
從語言誕生至今,語言學一直都是一門不斷發展和延續著的學科。研究語言學,不僅要審視語言素材本身,還要對學科發展的來龍去脈以及這一學科在不同歷史時期所取得的各種重大成就了如指掌,這樣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當代語言學界出現的不同具體問題和各種理論觀點,也才能對這門學科的歷史、現狀和未來有較為深刻的認識和體會。封宗信先生編寫的《現代語言學流派概論》一書正如他自己所說“此‘概’者,非史綱式概述,如果不算是以偏概全,至少也是一點概面”[1]。這是他個人中肯、準確而又謙虛的總結,無可否認,從點到面實際上正是該書特色和優點。
除了由點及面的特點,《現代語言學流派概論》全書層層推進,能夠讓讀者理清現代語言學各流派的理論主張和發展脈絡。該書在目錄安排上簡明合理,這使全書顯得清晰明了。以導論為起點,每個部分環環相扣,凸顯出了每個章節之間的關系。全書主體共分七章,每章又分若干小節,并且基本上都有引言和小結,結構整飭,層次清晰。從導論解釋語言學理論是什么開始,到“現代語言學的開端”“早期功能主義語言學理論”“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美國描寫與結構主義語言學”“轉換生成語言學”“生成語義學和格語法”等七大部分。后設三個不可分割的附錄——“思考題”“參考文獻”“索引”,它們可以引導讀者由淺入深而思考,并且通過文獻的列舉而間接提供學界研究的動向和研究成果,進而引導讀者根據需要選取西方現代語言學理論的經典著作進行拓展延伸學習。該書幾乎囊括了現代語言學有較大影響的主要理論與流派。與其他此類研究書籍相比,該書有其自身的特點,雖為“概”述,但它的學術價值絕不可“概論”。孟慶莉這樣評價該書:“《現代語言學流派概論》全面地簡述了現代語言學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流派和他們的觀點理論。作者以自己的視角簡述和分析了語言學流派這門學科。本書語言通俗、材料充分,可以作為廣大語言學系研究生或者教師的參考書目。”[2]這對該書的價值和功用說得很到位。盡管該書限于結構“只能圍繞現代語言學的主要理論流派,概括性地介紹了它們的產生背景、基本理論、主要研究方法、不同發展階段的代表人物、標志性著作及其影響等等”,“與劉潤清教授的《西方語言學流派》相比只能是起點的起點”[3],這其間固然有作者的自謙,但對于想概略了解西方語言學源流知識的中國讀者甚至是進行深入探討的研究者來說,無疑都會受益良多。
本書的“前言”堪稱全書的“眼睛”,封先生在這里介紹了該書的體例以及其理論構建的來源,也對其特點進行了概括。我們說結構上由點及面,在“前言”中就完全可以理解作者的一番苦心。按常理,語言學流派和理論的淵源有數千年歷史,介紹現代語言學不能不顧及古希臘羅馬時期、中世紀時期、文藝復興時期、古印度時期以及 19 世紀的歷史比較語言學,當然也少不了泱泱中華數千年來的研究傳統。作者對索緒爾以前的語言學歷史著墨不多,沒有真正展開。在第一章導論,梳理了什么是語言學理論、辨析了語言學是否為科學、對語言學的過去和現在進行了總結,指出“語言學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規定、描述、解釋”[4]之后,直接進入索緒爾——現代語言學的開端。從歷史學的角度來分析,該著作不是通史范疇,是斷代史和專門史的范疇。作者也意識到面對如此紛繁龐大的語言學理論和流派,寫任何一本專著都不能面面俱到,所以選擇“概論”的形式。因為在索緒爾以前的語言學研究并未形成真正的理論和學派,當時語言學家們只是意識到了語言本身的復雜性和對語言研究的重要性。他們往往只是從歷史和比較的角度對語言提出了一些假設或者設想,并在此基礎上總結出自己的語言理論。綜合起來考慮,從歷史和流派的角度出發把它們列入該書并不合適。該書從“前言”到正文,再到“附錄”實際上也是一體的。從前言可以大致了解該書,而各章節正是圍繞作者的設想展開的,至于附錄,也不可或缺。正如作者自己在前言中指出:“本書的定位和目標讀者的實際需要,在編寫中參考了其他相關的書籍,引文和目錄都提供了出處。”[5]附錄既是作者嚴謹治學精神的體現,是研究的基礎,也是讀者拓展研究的跳板。這樣,對于想要深入了解語言學流派方面知識的讀者可以依照引文和目錄尋找自己需要的書籍,再進行深入研習。
二、內容上能夠綱舉目張,觸類旁通
前言和導論,封先生著墨不多,但實際上包含的信息量是極大的。它們可以使讀者很迅速地捕捉到作者的主張和意圖,并且結合其結構特點,把握正文章節內容,再借助附錄文獻深入研習,綱舉目張,網絡式的知識結構就可以形成。“在學習語言學理論的過程中,我們不但看到過去幾十年里對語言學的科學考察中取得的重大進展,而且看到了遠古到現在語言學歷史的延續” [6],進而把握語言學的理論基礎和傳統精髓,在融會貫通中促使語言學科學走向新的發展境遇。
該書在內容上從索緒爾開始,重點推出代表性人物。不僅敘述準確,而且持論公允。如在《現代語言學流派概論》一書中,韓禮德的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是專門作為一章來敘述的。作者在導論中也特別強調了韓禮德的理論,指出他的理論有社會學性質[7]。對這位曾經師從羅常培先生和王力先生的英國人,作者不僅詳細介紹了其人其事,還對其語言觀和理論進行了翔實的介紹。這樣的篇章結構布局強調了韓禮德的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與早期功能主義語言學理論的繼承與發展的關系,也更加突出了該理論在現代語言學理論中的地位和影響。
內容主要是比對歐美理論。第一章為導論,接下來的二三四章主要介紹的是歐洲的語言學研究和理論;最后在五六七章則主要介紹美國的語言學研究和理論。兩者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聯系。可以說,現代語言學理論發軔和發展于歐洲,像英國的語音學研究和德國的歷史比較語言研究等。這些理論和研究對美國也曾產生過重大影響。雖然美國的語言學與歐洲傳統有很大的不同,但二者之間又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無可否認,美國語言學在繼承歐洲傳統基礎上進行創新后走出了一條自己的道路。例如美國的描寫主義語言學和結構主義語言學具有自己的特點:實用性和科學性。他們認為,要準確描寫和記錄語言,必須有一套嚴格完整的調查分析方法。作為后起之秀的美國語言學研究,既吸取了歐洲大陸的營養,還獨樹一幟,最后反過來又對歐洲和整個世界的語言學研究產生著重大影響。在本書的后半部分作者用三章的篇幅詳細介紹了美國語言學研究所取得成就,這不僅體現了語言學研究的繼承性,也是反映出作者對美國語言學家所作貢獻的充分肯定。
總體來看,該書的結構與內容結合緊密,相得益彰。全書反映了作者廣博的知識面,深厚的功底,并且對語言學學科的歷史和發展脈絡有著深刻的了解和前瞻性眼光。可以說,該書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我國在語言學流派研究方面進入新世紀以來的新成果。
三、結語
前文提到,通過審視和梳理語言學發展歷程中的研究成果,我們不僅可以看到語言學理論發展的過去、現在,實際上透過這些歷史的脈絡,也可以預見未來。“過去兩個世紀里不同語言學流派都在描述和解釋之間迂回”[8],已經蘊含作者對過去的總結和未來的展望。當然,這本書也存在不盡人意之處,讓讀者對之有更高的期待。特別是對于近年來西方涌現出的五花八門的其他新興學科學派,這本書未能詳加介紹,不能不說是一個缺憾。作者本人在前言中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即使只限于20世紀的語言學,也有很多東西不能在這本概論中囊括。”[9]另外,從封先生的著作里,筆者窺見,現代語言學流派充斥的只是歐美的聲音,他們的立論依據和素材多數都是印歐語系。那么,對于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國和廣袤的漢語世界在語言學理論領域里具有代表性的獨創研究體系何在?足以讓華人影響全世界的研究話語權何在?是亦步亦趨,人云亦云,還是做爭先的弄潮兒,勇敢搏擊未知領域的浪濤?竊以為,不管是語言學還是其他的學科,都應該發出中國的最強音,這應該仍然是未來整個科研領域里所有中國學者的努力方向!
注釋:
[1]見封宗信《現代語言學流派概論》前言部分,p1。
[2]孟慶莉《<現代語言學流派概論>簡評》,見《科技信息》,2009 年第23期,p572。
[3]見封宗信《現代語言學流派概論》前言部分,p2。
[4]見封宗信《現代語言學流派概論》第一章導論,p6。
[5]見封宗信《現代語言學流派概論》前言部分,p2。
[6]見封宗信《現代語言學流派概論》第一章導論,p5。
[7][8]見封宗信《現代語言學流派概論》第一章導論,p6。
[9]見封宗信《現代語言學流派概論》前言部分,p1。
參考文獻:
[1]封宗信編著. 現代語言學流派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
[2]馮志偉編著. 現代語言學流派 修訂本[M]. 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1999
[3]張延君、賈磊編著. 現代語言學流派[M].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 2004.
[4]孟慶莉.《現代語言學流派概論》簡評[J].科技信息,2009 (23):535-572.
[5]張敏.《現代語言學流派》評介[J].語文建設,1989(4): 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