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郁達夫的小說往往給人以清淡、寫意的印象,情節、結構讓位于個體的情感態度與心靈狀態,小說中的自我意識的表露成其特色,對空間的關照則是無意而鮮明的,其散文化書寫使得情節被弱化,加之敘事中時間意義的淡化和場所的內涵性,小說的空間感被凸顯出來。
關鍵詞:郁達夫;空間;場所
作者簡介:姜琦(1995.4-),女,漢族,甘肅人,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本科在讀。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3-0-01
現代小說的空間感往往是通過對情節的碎片化、語言的陌生化和打破時間邏輯來產生的,然而郁達夫的小說雖然時有倒敘、插敘,時間線索卻不至于全然模糊,其敘事的空間主要表現在時間意義的淡化和場所的內涵性上。
郁達夫小說的時間線索是清晰的,但也是不重要的,它總是被心靈化的視角模糊了,將人物與事件聯系起來的時間單元并不緊密。這種對時間的弱化,主要通過空間來填補,最明顯的是其小說的旅行情節。旅行本身就意味著主體穿越著時空維度,旅行的時間與空間都對旅行者的主觀體驗有至關重要的影響。郁達夫筆下有相當一部分小說以留學生為創作原型,則出國歸家、漂泊遷徙是常見的情節,但這種旅行同我們常看到的旅行日記式的小說不同,他極少將旅行展開敘述,旅行所包含的見聞的內涵被一帶而過。比如小說《南遷》,留學生伊人因養病自東京去往房州又因病重被轉至北條的變遷是其敘事框架,雖名為“遷”,但在這周轉之間所見眾生面目如何,沿途人情風物如何及旅途是否勞頓等等都不提及,在這種粗概的敘事中,參照物的缺乏使時間被忽略,行程只是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一個空間到另一個空間的鏈條,空間被串聯起來。
比起《南遷》對旅行內容以及時間的舍棄,《茫茫夜》是有著明確的時間意識的。小說《茫茫夜》主要講述了于質夫自上海至A地教書的前后情狀,在這趟旅途中,時間非常明晰,從前一日送行到質夫登船三天后船到A地,送行的時間、到達的時間甚至精確到點鐘。在這旅行中,時間線索是明顯的,然而是不重要的。行旅的時間既沒有給旅人以壓迫感也沒有讓他感到放松愜意,時間的記錄對個體心靈不發揮效用,這旅行被于質夫的心靈空間所填滿,白天、黑夜,登船的第一天和第三天對他沒有區別,他始終沉溺于回憶,偶爾雜以“江上午后的風景”[1]的調和,在這里空間是豐富而又生命力的。
除了時間的被淡化,敘事場所也凸顯著空間的存在意義。場所“直接同個人資本和利益相關聯,直接關系到個人的生死存亡,直接關系到個人的權力狀況,也直接關系到個人的社會地位。”[2]場所不止是地理標志,它還同人物的意識心靈、情緒情感相關聯,帶有暗示、隱喻乃至審美的功能。在這里選取兩個場所進行分析,一個是酒館,另一個是病房,這兩個場所有一定的聯系,雖然有身心之別,但是兩者都有撫慰、治愈的意味,但是在情感指向、產生的結果上兩者又有著相區別的空間意義。
酒館是郁達夫小說中常見的場所,作為留日學生,《銀灰色的死》中的“他”,“沒晝夜顛倒的,到各處酒館里去喝酒。”《沉淪》中在種種猶疑痛苦中縱膽進了“賣酒食的人家”“痛飲了幾杯新拿來的熱酒,他更覺得快活起來。”及至真正成為社會人,《壞鄉病者》中于質夫在空虛與幽想中“拖了一雙走倦了的腳”上了酒樓;《楊梅燒酒》則直接以“酒”為題目,既是內容亦是線索。無論在哪一階段,酒館是為了擺脫孤獨而去的,是為了反抗“圖書館內的冷板凳”,撫慰自己的痛苦與欲望而去的。酒館這樣的場所,應當是喧鬧、吵雜的,但在郁達夫的小說中,它卻是安靜的、與孤獨人為伍的,郁達夫摧毀了日常意義的酒館,憑借自己心靈的需求重建了酒館這一場所,使主人公在其中失意悵然,同當壚女同病相憐,同同失意的老友相聚,酒館成為一個特別的抒情空間。但酒館的接納也是有限的,《銀灰色的死》中的“他”在種種失意中向酒館求得一絲溫情,酒女靜兒也成為他感情的寄托,一度為他帶來安慰,但當失去消費能力后,他就被酒館拋棄,在自虐式的買醉后他無聲地死了。對于無以安慰的青年,酒館帶著性和放縱的召喚,故國他鄉之思,種族隔閡之苦,在酒精與當壚女的回應下,包括“性苦悶”在內的生的苦悶得到釋放,但這種釋放是難以節制的,無法從根本上消除失意者的困境。酒館這一場所既包含了世俗的肉欲的要求,以“各種悲涼的小曲兒的歌聲”,“脂粉,香油,油沸魚肉,香煙醇酒的混合的香味”“紅白的臉色來”[3]撫慰肉體,它有映射著一種精神上的索求,使孤獨者陷入一種飄忽的狀態來,他們往往由酒館得到短暫的慰藉而后走向了毀滅。相對而言,病房作為另一個敘事場所含的意蘊則更平和。
郁達夫小說的空間表現不止在于對現實世界的具體展示,而在于他始終關注著個體心靈的需求,以他獨有的情感體驗在生的苦悶中摸索著現代的困境中心靈的出路,其空間的建立凸顯的是一個親歷者所把握的時代特質。
注釋:
[1]郁達夫:《郁達夫全集》(第一卷),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145頁、第147頁。
[2]高宣揚:《福柯的生存美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315頁。
[3]郁達夫:《郁達夫全集》(第一卷),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25頁。
參考文獻:
[1]郁達夫:《郁達夫全集》(第一、二卷),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龍迪勇:《空間敘事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5年版。
[3]王自立 陳子善:《郁達夫研究資料》,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年版。
[4]曾華鵬,范伯群:《郁達夫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5]徐子東:《郁達夫新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6]陸揚:《空間理論和文學空間》,《外國文學研究》2004年第4期。
[7]張斌:《郁達夫小說中的城市景觀》,《現代中文學刊》2013年第1期。
[8]朱婷婷: 西方小說空間符號功能研究,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