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漢語和俄語均為世界主要語種,在國際事務中具有重要影響作用。文章結合語系屬性、歷史文化、發音語調、宗教等因素綜合分析,選取詞語停頓、重音、聲調、調型等四個方面進行對比,論證得出漢俄語語調差異較大。開展本文研究對于增強中俄文化交流,幫助兩國語言學習者理解、掌握語調和語言特點具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漢語;俄語;語調;對比;差異
[中圖分類號]:H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3--02
語調,即說話的腔調,它是指一句話中聲調高低抑揚輕重的配制和變化。語調反映的是說話者所表示的態度或語氣,同一語句,語調不同則話語的含義就會不同,有時甚至是千差萬別。
中俄均為世界大國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漢語、俄語為兩國母語且都是世界主要語言,在國際舞臺上擁有較大影響力。但是,由于中俄兩國地理、歷史、文化、政治、社會和經濟等情況迥異,漢俄語在語系屬性、說話語氣、發音強調、生理特點等方面存在各自特點,這些因素決定了漢俄語語調差異較大。
一、漢俄語語調差異原因分析
1、語系屬性
從世界語系來說,漢語屬漢藏語系,俄語屬于印歐語系的東斯拉夫語族;從字形來說,漢字是“象形”文字,通過字的形狀表達字意,但不能確定發音;俄文則屬于“象音”文字,每個字母都有其對應發音,人們通過字面即可拼讀單詞。
2、歷史文化
中國的文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從半坡遺址發現的刻畫符號到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一路傳承,延續六千多年時間,字體繁多,它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久、空間最廣、人數最多的文字。俄羅斯民族文化起于9—13世紀,大約公元10世紀前后,基里爾字母傳入俄羅斯,才形成書面語言;之后,М. В. Ломоносов對俄語進行“分類”,加上普希金對俄語的創作“提煉”,才正式形成現代俄語。
3、發音語調
在漢語中,說話時語音高低輕重配置、語氣和停頓共同構成了語調;在俄語中,語調是一個復雜的現象,廣義上是指說話時旋律(提高或降低句內的音調)的集合,是說話的強度、語速及停頓。
4、宗教影響
文化與語言關聯密切,而宗教文化對于國家語言及語調形成影響較大。中國老百姓信奉佛教的人數居多,而佛教中佛經翻譯對漢語語音產生較大影響。俄羅斯擁有深厚的宗教傳統,東正教在該國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現代俄語中有大量的成語、諺語、詞匯、人名是來源于宗教詞語。
二、漢俄語語調差異對比
通過日常交流、課堂教學、觀看電視、查閱資料等方式,筆者從詞語停頓、重音、聲調、調型等方面對漢俄語語調差異進行對比分析。
1、停頓
停頓是由音節之間語音中斷而形成,中斷時間長短不一。人因為呼吸換氣需要,在表達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停頓。
停頓可分為氣息、語法、強調停頓三種。說話過程中,為了強調某一事物,突出某種感情,在句中沒有標點符號的地方作適當停頓,這是強調停頓;語法停頓是根據句子的句法結構所做的停頓,一般可根據標點符號進行時間長短不一的停頓判斷,句號、分號、冒號、逗號、頓號分別表示時間由長至短,至于省略號、破折號、感嘆號、問號等可根據句意來確定停頓時間的長短。有時,停頓的位置不同,反應的結構關系也有差別。
例: 幾個小組的組長——幾個小組的/組長;幾個/小組的組長。
Потом,он стал актером.于是,他成為了演員。
Потом он стал актером.之后他成為了演員。
在漢俄語中,都存在氣息、強調、語法停頓現象,這些停頓對句意有著重要影響。
2、重音
俄語中的每個單詞可由一個音節(óчень很)、兩個(плóхо 不好)、三個(дóрого 貴)亦或更多的音節組成,因此便有重音(重讀的元音音節)出現,其他非重讀音節則短而弱。
在漢語中,也存在詞匯輕重音,它是雙音、多音節詞的基本輕重格式,雙音節主要有中重格式(如:法院)和重輕格式(如:姑娘);而三音節詞有三種格式,其中以“中輕重”(如:差不多)和“中重輕”式(如:為什么)最多,因此各音節間在讀音上的輕重、長短、緩急就形成了詞的節奏。重讀元音是詞的節奏中心,它的位置不同,詞的節奏形式就不一樣,相對應的語調意義也就不同。
3、聲調
現代漢語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相對應的是從古漢語的平、上、去、入四聲演變而來的。聲調在漢語語音系統中,具有區別意義的作用。但是,俄語語音系統中只有語調、詞重音的變化,卻沒有漢語語音系統中每個字聲調的變化,因此對于許多俄羅斯學生來說,學習漢語語音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另外,加之漢語的音高起伏要比俄語大得多,俄語發音較平緩,便造成了許多俄羅斯學生的“洋腔洋調”,這是因為俄語中的語調是以句子為單位,而漢語的語調是以音節為單位,俄羅斯學生不習慣每個音節都要辨別聲調,也掌握不好聲調的發音。
4、調型
俄漢語中調型的差別很大,在漢語中,調型是說話的語氣,主要表現為四種形式:一是高升調,多用在疑問句、反詰句、短促的命令句,亦或是表示憤怒、緊張、警告、號召的句子中使用;二是降抑調,多用在感嘆句、祈使句中,亦或是表示堅決、自信、贊揚、祝愿、沉痛、悲憤等感情的句子里;三是平直調,多用在敘述、說明或表示遲疑、思索、冷淡、追憶、悼念等的句子里;四是曲折調,多用于表示諷刺、譏笑、夸張、強調、雙關、特別驚異等特殊感情的句子里。
在現代俄語中,蘇聯著名語音學家Е.брызгунова提出五種調型,涉及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常見的語調有:調型1(ИК1)、調型2(ИК2)、調型3(ИК3)、調型4(ИК4)。 俄羅斯學者Ю.Лебедева曾說:“以俄語為母語的人直覺地掌握俄語語調,他不需要對句子的調型深思熟慮,但是當語調成為分析對象時,他們會感到很大的困難。”
下面,我們看看調型結構:
調心(центр ИК),是位于語調單位中某個詞的重讀音節,這個詞往往是意義中心;它包括調心前部 (предцентровая часть)、調心后部( посцентровая часть)。
(1)調型1(ИК1)
它主要用于陳述句,調心前部用說話人正常語氣,調心上音調下降,調心后部繼續保持下降,如:
Это мама.這是媽媽
漢語中的陳述句一般使用平直調,即調子由高降低,末字低而短,這與俄語中陳述句的語調相似。
(2)調型2(ИК2)急降調
它主要用于帶疑問詞的句子,調心前部用平常語調,調心上音調略有下降,調心后部低于平常說話的語調,如:
Инна, что это? 依娜,這是誰?
在漢語中帶疑問詞語氣的句子不同于俄語中表達的是,通常使用高升調,在疑問詞上語氣上揚,以加強語氣。
(3)調型3(ИК3)
它主要用于不帶疑問詞的句子,調心前部用平常語調,調心上急劇提高,調心后補低于平常說話語調,如:
Вы были в доме?您在家?
漢語中不帶疑問詞的句子一般使用高升調,在想要強調的內容上使用上揚語氣。
(4)調型4(ИК4)
它主要用于帶對比意義的疑問句,調心前部用平常語調,調心的元音由下降到平穩上升,調心后部上升語調,如:
А тебя как зовут?那你叫什么名字?
漢語中通常使用曲折調,朗讀時由高而低后又高,將句中某些強調名詞的音節加重加高。
(5)調型5(ИК5)
它主要用于感嘆句,一般用于как、какой、сколько等詞開頭的句子,調值由調心前部至調心后部持續上升
Как красивая девушка!多么漂亮的姑娘啊!
漢語中通常使用降抑調,調子由高降低。
參考文獻:
[1]舒新城.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N]. 2002
[2]黃穎.新編俄語語法[N].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3]黃思延.論宗教文化對漢語詞匯的影響[J].詞匯與宗教.2014
[4]劉光準、黃蘇華.俄漢語言文化習俗探討[J].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5]吳克禮.當代俄羅斯社會與文化[J].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