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簡·愛》是十九世紀英國著名女作家夏洛特·勃朗寧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自傳色彩的作品。該作品講述了一個自幼便成孤兒的女子簡愛在面對各種磨難時不屈不撓,堅持追求獨立,最終獲得真愛及幸福的故事。女主人公簡愛為生存而斗爭的自強,為經濟獨立而奮斗的自立,為理性,平等的愛情觀而堅持的自重等女權主義精神貫穿該作品始終。本文通過對簡愛性格及其語言的分析,來闡述女權主義的萌芽,產生,發展及其升華。
關鍵詞:自強;自立;平等;女權主義
作者簡介:段思雨(1991.6-),女,漢族,吉林人吉林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3-0-02
一、《簡愛》的寫作背景及女權主義理論
十九世紀,英國工業發展迅速,已成為世界上頭號工業大國,但婦女的地位并沒有改變,依然是處在依附男人的地位,是男人的附屬品,女子只有通過婚姻,通過嫁入豪門改變命運。該作品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涌現出來的。夏洛特·勃朗寧以女性獨特的視角看待社會問題,創作了《簡愛》這部女性反抗社會不公及男性的壓制,追求公平與獨立的小說。一定程度上,女主人公簡愛是作者的真實寫照。
女權主義又稱女性主義,是指為結束性別主義,性剝削,性歧視和性壓迫,促進性階層平等而創立和發起的社會理論與政治運動,批判之外也著重于性別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動性底層的權利,利益與議題。女權主義是近代資產階級啟蒙思想運動和婦女運動的產物,提倡女性在人類生活所有領域與男性具有相同的權利。作者分別從簡愛的自強,自立,平等及自尊等方面來一步步闡述女性主義的萌芽,產生,發展及其升華。
二、為生存而斗爭的自強精神
簡愛從小就失去父母,寄居在舅舅家里,舅舅在彌留之際,曾對舅母說要好好照顧簡愛,但是舅母并沒有這么做,反而虐待她,排斥她,使她小小的心靈和身體都受到傷害。 她的表哥經常打罵她,姐妹們經常嘲笑她,舅母也冷眼旁觀,使她受盡了屈辱。使她的童年飽受折磨。但她并沒有繼續選擇沉默,而是發起了反抗,為生存而斗爭的反抗。在又一次的被哥哥欺負后,她沖著哥哥怒吼,并發起了反抗。但是等待她的是更嚴酷的被關進了小黑屋。雖然并沒有改變她的現狀,但是她的女權主義精神在這時已經逐步形成,正是她的這種精神,形成了她的堅強不屈的性格,改變了她以后的生活和命運。
在羅沃德學校時,她為生存而斗爭的自強精神體現得更加明顯。面對校長的殘酷的摧殘,她不屈不撓,不畏強權,勇于反抗。她不僅自己積極反抗,還告訴朋友海倫一起反抗。這時,她不僅自己有了女權主義的意識,她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別人,產生了女權主義的意識。
她的童年是不幸的,被表哥欺負,被舅媽排斥,在學校受到歧視,這些都對她的性格發展有很大的影響,甚至產生了自卑的心理。但是她并沒有就此墮落,聽從命運的安排,而是努力抗爭,反抗不公的命運,為了生存而斗爭的自強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
三、為經濟獨立而奮斗的自立精神
恩格斯曾經說過:“任何社會中,女性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沒有經濟的獨立,女性解放運動便無從談起,追求女性解放首先應追求經濟上的獨立,然后才是人格,政治上的獨立,還必須有思想上感情上的獨立。”恩格斯的話闡述了經濟獨立在女權主義中的重要性。但是在當時的社會,女性生存只能依靠婚姻,通過依靠男人才可以生存。女性并沒有什么獨立的人格可言,只是依附在男人身上。盡管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簡愛依然為經濟獨立而奮斗,具有強大的自立精神。長大了的簡愛,想要獲得獨立的人格,想要走出牢籠,她開始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一名教師,過上了新的生活。最初與羅切斯特相愛的時候,她拒絕羅切斯特送給她的昂貴的首飾,禮物以及所有經濟上的資助。在她看來,雖然羅切斯特很富有,但她自己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她要自立的生活,而不是去依賴羅切斯特。她要靠自己的努力,自己賺錢讓自己過著安心的生活。作為一名教師,她認真工作,積極進取,不僅獲得了經濟的獨立,同時獲得了別人的認可。
簡愛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異類,她通過自己的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并不像其他女性一樣依附于男人,她為經濟獨立而奮斗的自立精神是女權主義的另一個表現,也是女權主義的發展。
四、為理性,平等的愛情而堅持的自重精神
談到簡愛的愛情觀,主要可以從她與羅切斯特曲折的愛情中和她拒絕牧師圣約翰的求婚兩個方面看出來。她與羅切斯特的相愛過程中可以看出她的理性與平等,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她拒絕牧師圣約翰可以看出她懂得拒絕,不甘心失去自我,維護獨立的人格。這個階段的她對女權主義的追求,已發展成女權主義的升華。
由于簡愛逐漸消除了原本認為羅切斯特與資產階級一樣自私與殘酷的偏見,她身上堅強獨立,自立自強的美好品質深深地吸引著羅切斯特,兩人相愛了。雖然兩人身份差別很大,但是當簡愛發現自己愛上羅切斯特之后,她并沒有自卑,并沒有退縮,而是勇敢的追求自己的幸福,勇敢地與他相愛。雖然相愛,她卻并沒有接受羅切斯特的任何經濟上的資助。勇敢相愛卻拒絕他的資助,可以看出她平等的愛情觀。當他們的愛情即將修成正果的時候,她發現了羅切斯特已經結婚,已有妻子的事實。羅切斯特的妻子已經變成一個瘋女人,與簡愛形成鮮明的對比。然而對于這時的簡愛來說,情感上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她深愛著羅切斯特,但是卻不能接受繼續呆在這里做他的情婦,不能忍受著這種屈辱。經過苦苦的掙扎,深思熟慮后,她決定離開羅切斯特。因為她覺得自己不能成為別人的情婦,也不能奪走另一個女人的丈夫。雖然她是痛苦的,但是理智的愛情觀告訴她,她必須要選擇離開,她必須自重,維護自己的自尊與尊嚴。當羅切斯特提出與她私奔,共同離開時,她很憤怒地對他說:“你以為我窮,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了!我的靈魂跟你的一樣,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樣!我現在跟你說話,不是通過習俗,慣例,甚至不通過凡人的肉體—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說話;就像兩個都經過了墳墓,我們站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因為我們是平等的”。她的理性,她的獨立,她的自重,都體現了她對女權主義的追求。
離開了羅切斯特之后,她遇到了牧師圣約翰。圣約翰向她求婚,并說這是神的旨意。但是簡愛拒絕了他的求婚,因為簡愛知道他這是很自私,無理的要求。她認為只有平等,相愛的兩個人才可以結婚并生活在一起。她厭惡圣約翰的假借神的旨意的虛偽,他不能接受沒有愛情的婚姻。她不想像其他女人一樣,生活在婚姻的枷鎖里。她要與自己相愛的人,相知相惜的人結合在一起,共度一生。在這里,在她拒絕了牧師圣約翰的求婚的舉動上再次體現她的平等,理性的愛情觀。
一場大火毀了羅切斯特的全部。他的莊園被大火燒毀,他變得一無所有,而且雙目失明,身患殘疾。簡愛歷經千辛萬苦,最終回到羅切斯特身邊。雖然羅切斯特一貧如洗,還殘疾,但她并沒有被嚇倒。這時簡愛由于繼承了叔叔的遺產,變得很富有。她依然選擇回到她心愛的羅切斯特身邊。她具有非凡的勇氣和毅力,堅持著自己的愛,主動提出與羅切斯特結婚,愛著他,照顧他,和他廝守在一起。他們最終獲得的只屬于他們兩個人的來之不易的幸福。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他們的愛情是不同于世俗的愛情,那么高尚,那么純潔。這都歸結于簡愛平等,理性的愛情觀,歸結于她對女權主義的追求,這時的女權主義已經得到了升華。
五、對現代女性的啟示
雖然在童年時,簡愛經歷了痛苦的遭遇,身心均受到很大深度上的傷害,但她并沒有向命運屈服,沒有墮落,沒有自暴自棄;相反的,她樂觀,正直,積極向上,不屈不撓。 自強,自立,自尊自愛的簡愛是個不平凡的女性,她的堅定,她的自尊,她的堅強,她的善良,她的圣潔,她對不公的反抗,對愛情的執著,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對現代的女性也有很大的啟示。
現代的女性,生活在一個開放,平等的社會里,擁有更多的獨立自主,選擇幸福的權利。我們首先要學習簡愛的自強精神。面對不公平,我們要勇于反抗。現代社會,也存在一些輕視,虐待女性的情況,女性首先要做的就是自強。只有自強,才會獲得重視與尊重,從而獲得平等的社會地位與公平的發展機會。其次,我們要學習簡愛的經濟獨立的自立精神。經濟基礎決定一切,女性應該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僅在精神上,物質上也要獨立,不能依附于男人,不能寄居在男人身后,而是要謀求自己的職業發展,擁有自己的事業。女性只有自力更生,擁有自食其力的能力,才會在家庭與社會中獲得尊重與話語權。最后,我們要學習簡愛對理性,平等的愛情觀的追求。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女性的愛情觀發生了變化,甚至出現了很多錯誤的愛情觀,人生觀價值觀。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學習簡愛的理性,要知道該怎樣面對自己的愛情。在愛情里,應該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的追求著自己內心里深愛的人。當面對一些與道德底線發生沖突的愛情,要勇于選擇放棄,去維護自己的自尊與人格。要做到自尊自愛。要勇于反抗不合適的愛情,反抗強權下的愛情。追求屬于自己的婚姻與幸福。總而言之,現代的女性要學習簡愛,做一個獨立,自強,敢于追求幸福的女性。
參考文獻:
[1]方圓. 論《簡愛》中的女權主義[J]. 語文學刊,2012(5).
[2]王曉霞. 從女權主義的視角解讀《簡愛》[J]. 海外英語,2010(5).
[3]吳偉仁. 英國文學史及選讀[M].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4]夏洛特·勃朗寧著,祝慶英譯. 簡愛[M]. 上海譯文出版社,1982.
[5]西蒙·波伏娃,第二性-女人[M]. 湖南文藝出版社,1986.
[6]張秀文. 從女權主義視角解讀《簡愛》[J]. 性別世界,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