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英漢雙語詞典作為連接兩種語言的橋梁,收錄了大量的文化信息,是語言習得者獲取文化能力,真正掌握外語的一種重要手段。本文立足于哈特曼《詞典學教學與研究》中的詞典構成分析,探討雙語詞典通過宏觀結構和微觀結構收錄文化信息的手段。
關鍵詞:語言;文化;英漢雙語詞典;宏觀結構;微觀結構
作者簡介:徐麗(1992-),女,河北省唐縣人,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翻譯。
[中圖分類號]:H0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3--02
英漢雙語詞典作為連接兩種語言的橋梁,是外語學習者了解兩種語言文化的重要方式。除了收錄語言的基本信息,英漢雙語詞典也應盡可能詳細地介紹語言符號的文化意義,相關語言的社會文化,從而滿足外語學習者了解對應語言文化信息的需求。本文擬從詞典構成的角度探討英漢雙語詞典收錄文化的方式。
1.詞典的構成
哈特曼在其《詞典學教學與研究》(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Lexicography)提出詞典作為參考書,其文本整體是由必要的詞匯表和正文外信息構成。詞匯表是指詞典的宏觀結構,正文外信息(Outside Matter)包括詞典正文前的材料(Front matter)、中置頁(Middle matter)以及附錄(Back Matter)。微觀結構是指宏觀結構下的每一個詞條,包括詞目(headword)、形式描述(formal comment)和語義描述(semantic comment)。詞目的形式描述主要包括單詞的拼寫、發音、詞形變化等信息,而語義描述則包括詞的釋義、例證、詞源等信息。
2.英漢雙語詞典收錄文化的方式
由上文可以看出,哈特曼將詞典分成正文外信息,宏觀結構,微觀結構三部分,以下將從這三部分一一探討英漢雙語詞典收錄文化的方式。
2.1正文外信息
包括詞典正文前的材料、中置頁以及附錄在內的正文外信息是收錄文化必不可少的部分,以下將從三幾方面加以闡述。
正文前材料主要包括出版說明,序言,釋義說明以及數字和符號,基本上很少涉及文化信息,但是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六版(OALECD)在數字和符號部分提到了12、15、18,分別指英國12歲、15歲和18歲可觀看的影片,體現了英國的電影分級文化。
中置頁,指的是位于詞典正文、開頭部分或末尾部分的整頁插圖或文字說明。如:《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520-521頁插圖收錄了英美國家特有的面包、糕餅和甜食,水果和蔬菜、動物界、游戲和玩具等主題相關的詞語,反映了西方的生活方式。1608-1609頁則收錄了世界地圖、不列顛群島、加拿大、美國和加勒比海地區等地區的地圖,向詞典使用者展示了西方的地理文化信息。
附錄是詞典正文的延伸,主要起補充、概括正文信息的作用。附錄收錄文化信息的優勢是可以對文化信息進行比較系統的收集。陸谷孫主編的《英漢大詞典》中,“英美用詞對照”、“英、法、德、俄、西班牙語譯音表”、“英語國家語言、文學記事”、英美武裝力量軍銜表、“世界主要城市與北京時差表”、“化學元素表”等14個附錄都包含一定的文化信息。
2.2宏觀結構
詞典的宏觀結構,主要指收錄的單詞。雙語詞典收錄文化的方式從宏觀結構講主要收錄文化局限詞,百科詞語和新詞。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每一種文化都蘊藏著許多民族歷史文化背景、人民價值觀,所以每種語言中都會存在眾多其本民族特有的詞語,這些詞語就是文化局限詞。日常用語中有許多文化局限詞:如congratulations。婚宴上對新郎說“congratulations!”是很合適的,但是對新娘說這句話就意味著她耍詭計哄得男人上了鉤,新娘會很生氣,祝賀新娘生活美滿應該說“wish you happiness”之類的話。了解詞語背后的文化局限義,有助于英語學習者在恰當的場合使用恰當的詞語,不至于鬧出笑話。
百科詞語主要包括人名和地名、民族、語言、社會活動、法律、藝術、宗教、政黨的名稱等西方文化,所以收錄百科詞語也是詞典收錄文化信息的主要途徑。如《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OALECD6)收錄了Trinity(基督教圣父、圣子、圣靈三位一體),cardinal(羅馬天主教的樞機主教),Jesus Christ(耶穌)反映了西方的宗教文化。陸谷孫《英漢大詞典》收錄Jean-Jacques Rousseau(法國思想家),Michelangelo(意大利雕塑家),George Washington(美國第一任總統)等詞,涉及西方思想、藝術、政治等方面的文化。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新事物不斷出現,與新事物相對應的詞語也會產生,雙語詞典也必須隨之收錄新的詞語,反映相應時代的文化。比如:《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收錄不同時代的詞語。Hippies,反映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留長發、穿著艷麗,吸毒的一代年輕人;Downshifting反映了現代人們為了逃離過度物質的生活,減少壓力、加班以及隨之而來的心理消耗,而選擇更加簡單的生活方式,強調尋求休閑和工作之間的平衡。
2.3微觀結構
微觀結構是指宏觀結構下的每個詞條的形式描述和語義描述,這些描述里面也蘊含不少文化信息。
英漢雙語詞典中詞目的形式描述主要包括單詞的拼寫、發音、詞形變化等信息。其中單詞的拼寫形式和發音蘊含著一定的文化信息。如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雖然同源,但是殖民者將英語帶到美國之后,在美國社會文化環境和地理環境的影響下,美式英語不斷創新,具有了自己的特點,兩種英語逐漸產生了差異。《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將兩種英語的拼寫形式和發音都收錄到了詞典當中。如:analyze/analyse(分析)、center/centre(中心)、defense/defence(保衛)、kilogram/kilogramme(公斤),前者是英式英語的拼寫形式,后者是美式英語。即使拼寫一樣的單詞,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也存在發音上的差異,比如due[du:/dju:]、reduce[ri′du:s/ri′dju:s]、tube[tu:b/tju:b]。
詞目的語義描述則包括詞的釋義、例證、詞源等信息,這幾方面都是收錄文化的重要方式,以下分別從這幾個方面闡述。
釋義是詞典的中心部分,一個詞語往往有多種含義,其中就包括深層次的超出字面意義的文化含義。比如:Majesty的基本含義是雄偉壯觀,莊嚴,但是它與his或her構成的His or Her Majesty卻超出了其本意,指(對國王或女王的尊稱)陛下。
例證是釋義的延續,對釋義加以支持和補充,可以揭示詞語的內涵和社會文化特征。比如:陸谷孫《英漢大詞典》中對turkey的例證:turkey:土綬雞,火雞;火雞肉:
Turkeys are eaten especially on special occasions. 人們尤其在一些特殊的日子吃火雞。
People often drink white wine with turkey.人們常常邊吃火雞邊喝酒。
這兩個例證不僅進一步闡釋了turkey這個詞語使用的情境,而且說明了它是在節日時與酒搭配的一種食物,反映了西方圣誕節的飲食習慣。
詞源指詞的來源和歷史,可以展示語言的發展變化,幫助學習者加深對語言背后的文化的理解。如:《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收錄了Oedipus Complex一詞,并提供了其詞源。該詞來自希臘神話《俄狄浦斯》,俄狄浦斯的父親拉伊俄斯由神諭得知,兒子將會殺害他,便置其子于山野,任其自滅。但俄狄浦斯被牧羊人所救,多年以后返回家園,卻不識父母。他殺死了父親,并同母親伊俄卡斯塔結了婚。這樣一解釋,會使學習者很容易記住這個單詞,同時也了解了西方希臘神話的故事。
3.結論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英漢雙語詞典的正文外信息、宏觀結構、微觀結構中都收錄了文化信息。所以,探討英漢雙語詞典的結構,透徹了解其收錄文化的方式,就可以更好地借助詞典學習英語,了解西方的文化信息,為外語學習服務。
參考文獻:
[1]Hartmann,Reinhard.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Lexicography[M]. London: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1.
[1]林明金,林大津.雙語詞典提供文化信息的途徑[J].辭書研究,2007,(5).
[2]高暉.雙語詞典的文化功能[C].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