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3--01
詩詞鑒賞在高考題中所占分值為10分,這10分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并不容易得到。特別是對于普通高中的學生,他們底子差,對古代文化常識掌握的又不夠多,這就出現了一種情況,有的學生在做此類題時無從下手,只是憑語感來答題,所以得分率非常低。根據這種現象,老師除了平時多讓學生積累古典文化知識之外,還要給學生總結一些解題技巧。讓學生在解題時有法可依。經過多年的教學,我認為面對詩歌鑒賞題,多一次回眸就多一次收獲。那么怎樣鑒賞詩歌呢?
1、看題目
題目是詩歌的眼睛,它有詩歌的靈魂在里面。有的同學在做此類題時不太注意對題目的分析,這是不正確的。題目中有許多隱含信息,有的詩歌題目可以讓我們知道詩歌的內容,如李白的《蜀道難》,提示了詩歌的內容是描寫蜀道之難走的,這就為我們賞析這首詩歌時定下了一個感情基調,圍繞“難”字進行分析。有的題目可以知道題材,是思鄉詩還是田園詩,是羈旅征戰詩還是送別詩等等。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既交待了本詩的題材是一首送別詩,又交待了元二要去的地方。知道了這些信息學生在分析詩歌的時候就很容易想到送別詩的特點,從而能體會出作者的感情。因為送別詩中有的表達依依惜別之情,有的表達對朋友的一種勉勵等。這是賞析詩歌非常關鍵的一步。
2、看作者
只有了解作者才能知人論世,了解當時詩人所處的朝代背景,更好的體會詩歌所傳達的感情。同時,每一個作者都有自己固定的語言表達風格和遣詞造句的獨特方式,如李白俊爽飄逸,杜甫沉郁頓挫,李賀鬼斧神工,王維清新淡雅,等等,我們在看詩歌的時候一定不能漏掉這一環節,當然隨著詩歌鑒賞題的逐年考察,這幾年的傾向已越來越明顯的傾向于陌生詩人,雖如此我們也要一定留意。另外還要了解這些詩人所處的時代特點,不同的時代特點造就了不同心性的詩人。如陶淵明面對東晉官場的黑暗,決定棄官歸隱,寫了大量的山水四園詩表達自己厭倦官場,喜歡過閑適恬淡的田園生活的心情;李白處于盛唐時期,他的詩歌就比較灑脫;杜甫生活在中唐時期,由于當時的安史之亂,國家形式動蕩不安,百姓流離失所,自身的際遇又很不如意,所以決定了他的詩歌的感情基調很沉郁。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中國古典詩歌也呈現了不同的時代特征,唐詩的昂揚大氣,宋詩的長于說理,清詩的反封建色彩都會折射在特定時代的詩歌上,掌握了這些技巧對我們賞析詩歌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看注釋
注釋有時會對詩歌的作者情況進行標注,有時會對詩詞中的詞語進行解釋。所以注釋沒有白給的,出題者只會給你能用到的,這些注釋里一定包含著這首詩歌的鑒賞方向和詩人的主導情感的線索。
4、看意象、識題材,體感情
A、因為一切景語皆情語。有些詩歌的意象是有隱含信息的,可以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動物類的:
(1)蟬
感身世,訴悲涼:
唐駱賓王《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以寒蟬高唱,渲染自己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之情,句句都可以找到詩人對自己遭遇的不平和人格自信的影子。
痛別離,苦遠游:
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還未直接描寫別離,就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愁別緒的氣氛。唐盧殷《晚蟬》:深藏高柳背斜暉,能軫孤愁感昔圍。猶畏旅人頭不白,再三移樹帶聲飛。寫蟬以聲引愁,旅人行一程,飛蟬跟著鳴一程,似乎專與行人為難,寫出了詩人一路走去一路愁苦的沉重心情。
(2)鴻雁
鴻雁是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游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如唐李益《春夜聞笛》: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如鴻雁幾時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
(3)杜鵑
杜鵑,又名杜宇、子規,叫聲凄切,在古典詩歌中它往往和哀怨、思歸相關。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秦觀詞里借杜鵑之聲,渲染孤館的哀怨之情,傳達出詩人的哀怨思鄉之情。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李商隱詩中借杜鵑表達殷切的思念。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白居易借杜鵑啼血渲染江洲的荒涼,表達自己被貶江洲的哀怨之情。
(4)鷓鴣
鷓鴣的鳴聲讓人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如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宮女如花滿春殿,如今只有鷓鴣飛(李白《越中覽古》)這里它又充當衰敗之景的象征,它的悲啼,往往預示著傷感和沒落。
(5)黃鶯
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黃鶯歌唱寫出江南美麗的春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白居易用黃鶯鳴啼、燕子輕飛來說明春天的來到。
這些只是動物類的一些意象的特殊義,還有植物類的、山水類的等等。所以在鑒賞詩歌時要抓住一些重點的意象,這對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十分重要。
掌握了這些分析技巧,我想在解答高考詩歌鑒賞題的時候就不會無處下手,也會有的放矢了。同時老師也要告誡學生們活學活用,不能拘泥于這些技巧。平時要多練習,這樣才能應對各種高考詩詞鑒賞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