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體是一個不斷被刷新的媒介形態,在這樣的媒介環境下不同的節目類型煥發出與時俱進的生機和特點,而在電視節目類型中占據重要位置的科教片在新媒體環境下在傳播方式、創作理念等方面有新的亮點,本文以傳播科學知識和教育理念的科教片為研究對象,進行理論分析和引導,對于其他電視節目類型在新媒體環境下的發展亦有可參考的價值。
關鍵詞:新媒體;科教片;創作理念;傳播方式
作者簡介:趙釩妤(1991-),女,聊城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藝術學(影視藝術理論與傳播)。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3--01
一、新媒體概念界定
新媒體是與時俱進的、相對的概念,與傳統媒體比較具有強烈的時代性、可釋性,泛性解讀為在傳播技術、傳播理念、傳播方式等方面產生質性飛躍的媒體形態。舉例來說,報刊雜志是通過文字、圖片進行傳播的媒介形態,廣播是通過聲音進行傳播的媒介形態,電視是通過聲畫結合進行視聽傳播的媒介,而網絡、手機等是通過比特傳播的交感媒介。一言蔽之,就是完全質別于傳統媒體的媒介形態。
二、科教片本體研究
中國科教片的生產和發展已有了百年的歷程,從20世紀20—40年代被稱為舊中國科教片30年,作品不多對群眾影響較小,科教理論觀念相對陳舊,但是這一時期卻打開了中國科教片的大門。新中國成立后到新世紀來臨前這一相當長的時期科教片發展從普及科學知識、技術推廣、科普教育以及社會科學題材的科教片、科學童話片、科學故事片等都大放異彩;在技術上亦有大的進步,如顯微攝影、水下攝影、放大攝影等都為科教片拍攝帶來了技術支持。新世紀以來,特效CG技術、延時攝影等的不斷發展,加上不斷有新的科學知識被發現,以及國家對于科技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民眾對于科學知識的汲取理念有增無減,使得在新媒體環境下科教片發展有新的春天。
三、新媒體視閾下科教片創作理念的新變化
1、內容講述平民化:科教片內容一致以來都是以講述科學知識為主要內容,但由于科學理論的深入和語言的晦澀難懂,使得受眾對于科學知識的學習沒有那么大的興趣,而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人人都可以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和受益者,對于科學內容的把控,已經科學內容的平民化解讀是適應新媒體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掌握科學知識,能實際運用到生活中去是科教片最終的意義所在。
2、科學性與通俗化相融合:有人提出,科教片就是傳授科學知識,講述自然現象的,不需要通俗易懂,但是對于普通受眾來說不具備較強的科學素養和知識儲備,通過媒介展示就能掌握科學知識難度較大,并且過分強調科學性易導致科教片過于理論化。加上現在手機網絡的普及,全媒體、自媒體行業不斷發展,人們對于學學知識的需求是在不斷擴大,受眾的教育程度、數量、階層、知識儲備等參差不齊,每一個潛在的網民其實都是科教片的潛在受眾,將科學知識通俗化展示,是對普通受眾心理把控的核心。
3、藝術性與思想性相融合:新媒體在定義上的關鍵詞在于傳播理念、創新理念與傳統媒體相較有質的飛躍,科教片具有思想性的理論深度,更要有藝術性的融入來為其添磚加瓦。首先作為一種影視藝術,科教片追求藝術性是必不可少的表現手法,將科學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也是一種獨特的教育方式和藝術形式。其次,藝術性表現有獨特的構思、富有感染力的渲染,語言生動、形象具體。例如在《一支鉛筆》這部科教片中為了介紹科教片的制作過程,創作者選同四個孩子爭論的形式開頭,動畫形式表現內容,鉛筆自述來介紹制作過程,展示形式新穎,語言生動,鉛筆形象具體又真實,構思獨特富有創造力和感染力。
四、新媒體視閾下傳播方式變化對科教片的影響
1、特效影院播放平臺:科教片最初是在電視上播放的、普及科學知識的影片。但是隨著新媒體環境的不斷創新,人們對于科教片的播放平臺也有了更高的期待,以科技館為例,它的球幕影院就是進行科教片展示的新平臺。球幕影院放映的影片采用超廣角魚眼鏡頭、銀幕如同蒼穹,播放的《海灣颶風》就是讓觀眾體驗如何在環境破壞下形成颶風,使觀眾置身其間,體驗颶風帶來的破壞性,引發對于保護環境的思考,臨場效果很好。
2、網絡媒體播放平臺: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2015年底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顯示中國網民達到了6.88億,加上網絡媒體傳播快捷、互動性、傳播形式多樣,科教片充分利用這些優勢特點,在綜合門戶網站、視頻網站投放科教視頻,再加上自媒體對于科教知識的自我視頻錄制投放,使得受眾既能作為受益者又能作為傳播者存在,再加上網絡媒體的互動性特征,受眾能夠在接受科教知識的同時參與到話題討論和知識解惑中來,這種互動性是新媒體區別于傳統媒體的一大優勢存在。
3、手機新媒體播放平臺: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應用,加上手機媒體隨身性、交互性、分眾性的特點,使得它不受制于時間空間的限制,傳播過程可以隨時隨地地進行,科教片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制作科教小視頻、科學知識小課堂等應付于手機媒體進行科學知識的傳播,甚至開發出針對科普知識的手機app,再加上手機媒體的分眾性特征,受眾可以根據自我喜好選擇要了解的科普知識,天文、歷史、自然、社會、生活、教育等等領域,既富有人性化又具有針對性。
結論:
新媒體發展對于科教片在創作理念、傳播方式上帶來有新的影響,其實在技術創新、受眾行為變化、受眾心理變化等領域也有新的發展,通過不同角度、不同領域的創新來帶動科教片整體的提升,對于科教片自身創作有質的飛躍,對于受眾來說可以多途徑多領域、不受制于時間空間的限制來學習科學內容是新媒體時代創新下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