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明確女性文學概念,從女性文學鑒賞角度分析《玫瑰門》中典型女性形象——司綺紋作為重點分析。通過對女性形象的分析,剖析產生這種現象的深層原因及女性心理。
關鍵詞:司綺紋;女性文學;玫瑰門
作者簡介:干雪瑩,女,黑龍江省哈爾濱人,教育碩士,現就讀于北京師范大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3-0-01
女性文學是誕生于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以五四新文化運動為開端,具有現代人文精神內涵,以女性為經驗主體、思維主體、審美主體和言說主體的文學。《玫瑰門》是鐵凝所作的女性文學佳作。司綺紋受過“五·四”自由平等風氣的感染,追求過愛情婚姻的自由,但最終仍未擺脫封建家庭的壓力而成了莊家大少奶奶讓人既恨又憐,體現了人性的矛盾性,表現了女性在父權結構下被壓抑扭曲了的靈魂。
一、無法掙脫命運的必然悲劇
司綺紋這個形象給人的第一印象幾乎是毛骨悚然和驚世駭俗的變態,但仔細思之,又讓人不禁同情和唏噓。司綺紋的一生幾乎沒有任何的幸福可言,除了和初戀華致遠曾經給過她的那段愛情和那個夜晚之外,幾乎沒有任何美好的回憶,這已經不能把所有錯誤歸結到她自己身上,她的不幸和萬千的不幸女性一樣,有著不由自主的無奈和無法掙脫的命運。這種種的不幸和壓抑的環境、歲月終于讓她從一個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變成了令所有人憎惡的心理變態。
脫出女性軀殼,鐵凝理智而清醒的刻畫著司綺紋,一筆筆寫出了司綺紋慘痛而壯烈的人生悲劇。其實無論自覺還是不自覺,司綺紋的一生都在與男人作戰,與千百年來的女性文化宿命作戰。個人的力量何其微弱,當個人與社會沖突或者個人和既定的社會或其他原則沖突時,個人的必然悲劇便誕生了。
年少時夢幻美好的愛情也曾在她的心底萌芽,但尚未發育便被無情地扼殺,現實過于殘酷,夢雖好卻不能支撐一個女人去承受沉重乏味的歲月。華致遠只在司綺紋的生命里留下了淺淺的痕跡,與她糾纏一生的是她名正言順的丈夫莊紹儉,兩個人在婚姻的囚牢中仇恨著彼此。沒有簡單的對錯,但女人在婚姻中總比男性更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即使冷靜堅韌如司綺紋,也必須承受丈夫的施虐,跟自己厭惡憎恨、深深折磨自己的男人肌膚相親、同床共枕,逐漸走向人性的崩潰變態。
二、因仇恨而排斥一切男性的復雜與獨立
在仇恨的驅使下,司綺紋如白色幽靈般闖進了咳喘著的莊老太爺房中,以性為武器,決定拿自己的身體去痛痛快快的褻瀆一次人生,嘲諷和蔑視一次捆著自己把所有美好磨滅,把所有希望抹殺的規則。無論是對總打著“隔”的莊坦,還是她與莊紹儉錯誤中孕育而來的兒子,她始終厭惡而冷漠地對待。
她一一解剖身邊走過的男人,親近他們卻又排斥他們,把婚姻和血緣的聯結扯得粉碎的,對于所有的男人再不可能調動一絲真情。朱吉開對于她或許只是一種象征,成為她與丈夫廝殺時的隱秘動力,作為她追趕新婚姻法所說的真實解脫的意淫對象。還有達先生,那一字一板的演唱中其實包涵了性吸引的成份,但當“革命的洪流”來臨時,達先生的被掃地出門死有余辜,便司綺紋只是劫后慶幸。對于葉龍北,司綺紋對他有莫名的怒火,跟蹤盯梢則含著極為復雜的內容。這個男人看穿了她內心的秘密,喚醒了或許不該醒的意識,讓她煩躁失衡,讓她失去了內心的防御而無所適從。司綺紋是驕傲而獨立的,她不從屬自己以外的任何人。她無法真的從內心深處接納任何一個男人,作為一個女人的累贅,她一概沒有。
三、父權結構下掙扎反抗的扭曲靈魂
司綺紋始終以自身頑強地批判著、抗衡著這個男權的桎梏,嚴格說來她其實一輩子并沒有好好愛過男人,幾乎以自娛的形式表示對男性的輕視與嘲諷。男人比起她的變態頑強的生命與戰斗力,則個個顯得軟弱無力。她在心智和能力上不輸給任何男人,也不愿意按照男人的意愿和調遣行事,她不愿做一個卑微懦弱的女人,于是她把關于愛的一切拋棄,運用女性的肉體,報復那個施虐于她的丈夫,以亂倫的淫樂來報復那個詛咒著她的公公。她可以毫無痛苦地作這些枉顧世俗人倫的大逆不道之事,因為她的靈魂早已喪失游離。
在對司綺紋與男人戰爭的描寫中,鐵凝將西方化的性愛觀念和中華傳統倫理道德相結合,使司綺紋用她的不再認真反抗男性社會、父權文化歷史塑造出來的所謂永女性美麗天使般的軟弱所要求女性具備的溫柔順服特質,識破男性文化把女性理想化背后的險惡目的。女性作為“第二性”,從來不曾被賦予獨立自由的人格,從來不曾得到過同等的對待。她用淫蕩做武器,直指那不公平的、由男人規定的虛無道德,但在長期心理變態和自我壓抑中,她的內心被深深腐蝕,人格逐漸扭曲喪失。她只有破壞和解構這看不見的牢籠的勇氣和決心,卻沒有能維持自己內心清明和重新建立新的秩序與結構的胸懷與能力。于是她成為了被人唾棄的孤家寡人,愛無能,恨在時間的長河中逐漸發酵,變成深入骨髓的其他特質。
司綺紋漠視那由父權為尊模式所建構的虛假和諧的世界,漠視那由男性中心文化強加在女性身上的行為規范和心理的牢籠,具備顛覆意義。然而,女性在負載自己沉重的歷史負擔時,如果僅僅具備反抗意識而不能保護其健全的人格尊嚴,否則女性即使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依然會重蹈悲劇性覆轍。
參考文獻:
[1]鐵凝.玫瑰門[M].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2003.
[2]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