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修辭格在英語和漢語中的運用都十分普遍。修辭是一門藝術,辭格的翻譯是一種藝術的再創造。根據英漢修辭的特點,可從翻譯方法這個角度把辭格劃分為直譯為主、意譯為主、無法翻譯三類。本文從這三個角度出發對如何處理英漢翻譯修辭格手段進行了初步探討,以期能達到功能對等的效果。
關鍵詞:修辭;翻譯方法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3--01
一、引言
英漢語中都存在著大量的修辭格,這些修辭格在描述情景、烘托人物、發展情節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構造上也要考慮音、形、義的結合,所以這樣一類特殊的詞語在翻譯中會造成一定的困難,需要我們在翻譯時做一定的工作,即不僅要做到傳意和形似,還要做到傳神和神似,把握而原作的精神,體會原作的情感和意境,達到原作的藝術效果。
二、可以直譯的修辭格
與英語相比,漢語中含有更多的形象說法,劉宓慶指出“漢語重實,重形象,多用具體的表現方法”。對于這一特點,漢譯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優先考慮的是保留形象的直譯法。
1、明喻(Simile)
明喻最大的特點在于主體、喻體、比方詞同時出現。漢語里的比方詞有:正如、好像、如同……一樣、(猶)如、似乎,等等。而在英語中我們可以看到as, like, as…as, as if, as though等等。
例:He drove as if possessed the fiend.他著了魔似的驅車狂奔。可以采取直譯是因為明喻這個修辭格無論是在英語修辭還是在漢語修辭,二者有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打比方。本體和喻體中有明顯的比方詞,所以,利用這個相同點,可以用譯文里對應的喻詞翻譯原文。
2、夸張(Hyperbole)
夸張在英漢語里均常見,用來加強語氣。例:As for models ,she’s a thousand out of one.要是做時裝模特的話,她可是百里挑一。“a thousand out of one”是一個夸張的手法,被譯為“百里挑一”這種形象還是可以被漢語讀者接受的。
3、遞升(Climax)
依照從低到高、從輕到重、從小到大等順序來描述一件事,就叫做遞升。這一修辭格的運用可以加深思想感情。例:It was the ruin of the family, the uprooting of moral, the destruction of the nation.這是家庭的毀滅,道德的淪喪,國家的滅亡。這句話體現了從小到大的遞進關系,層次分明、論述準確,用直譯再合適不過了。
三、意譯為主的修辭格
在英語和漢語中,很多的修辭格是以特定的文化背景為依托,在譯成另一種語言時會有一定的困難。正是因為他們的語法功能、語言形式不為譯入語讀者所熟悉,就需要我們采取意譯的方法。
1、擬聲(Onomatopoeia)
擬聲是利用詞的發音模仿人、動物等聲音特征的修辭手段,可以加強語言的直觀性、生動性,具有較強的表現和感染力。例:Lily knocked twice at the door, she heart thudding violently.莉莉敲了兩下門,心里還怦怦直跳。上面的例子中,譯文都采用了擬聲詞來翻譯原文的擬聲詞,雖然英漢語的擬聲詞所引起的聯想并不一定相似或者相同,但是我們發現從效果而論,譯文達到了與原文的基本對等,甚至更勝一籌。
2、對偶(Antithesis)
對偶主要是從結構形式上說的,它要求結構相稱,字數相等。對偶句形式工整、勻稱并節奏鮮明,音調和諧,便于記憶和傳誦;對偶句前后呼應,互相映襯,對比鮮明,語言凝煉,能增強語言的表現力,使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這種非常講究形式的修辭格翻譯起來十分困難,不可能在轉換時仍保持之前的形式,只能盡可能地接近,用意譯法來呈現。
3、雙關(Pun)
雙關即一語雙關。利用詞的一詞多義現象或同音異義現象產生出詞的詼諧用法。為英漢語所共有。英漢雙關的修辭在格式上和修辭作用上雖然基本相同,但是由于兩種語言的語音不同,兩種語言的多義詞很難找到絕對對應的,所以大多數英語雙關不可能有一個漢語雙關來翻譯。因此在翻譯中,雙關語幾乎要全然喪失其修辭作用,這是因為譯文不能兼顧詞語本身的多義性,或因上下文而產生的多義性。一般的譯法只譯出雙關語的一層意思,而把另外一層意思在文中加以注釋說明。
四、無法翻譯的修辭格
這類修辭格一般都在字形、字音、詞的結構、縮減、詞義的更換上大做文章,有濃厚的語言和文化特色,原文的特點很難傳遞到譯文里去,我們不能消極的“熟視無睹”,而是盡量去補救。
聯邊是漢語所特有的修辭格。所謂聯邊,就是為了修辭的目的,刻意連用三個或三個以上偏旁相同的漢字,以達到特定修辭目的的修辭現象。“江海河湖波浪涌,遠近遐邇逍遙游。迎送遠近通達道,進退遲速遊逍遙。”連用七個偏旁為“三點水”的漢字,給人以煙波浩淼、汪洋一片的形象體驗;用英語翻譯,也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翻譯出它的基本意義,但利用漢字偏旁這一絕無僅有的特征,是無論再高明的翻譯家也無法用其他文字翻譯出來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聯邊似乎有了些“國寶”的意味。
五、結語
修辭格分為可直譯、可意譯和無法翻譯的三大類,并結合了實例對各類修辭格的翻譯問題進行了探討。在英漢修辭格的翻譯過程中,我們不能盲目的生搬硬套,應該運用靈活變通的方法,為每種修辭格找到最合適的翻譯方法是我們做好修辭格翻譯的必要條件。修辭格對于文本來說,對質量的要求往往超過數量,因此一定要盡最大能力把其譯得忠實、到位,方能使譯語讀者產生與源語讀者相同的感受。
參考文獻:
[1]馮慶華.漢英翻譯基礎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