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俗學是一門充分反映人民群眾集體生活的綜合性文化學科,也是現當代文學藝術風格形成的重要淵源。民俗文化是人類生活中特定形成的一種集體文化意識,它是一門生活藝術,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這是民俗文化的本質所在。民俗學意識在現當代文學作品中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文學的發展與社會的演進不斷驅動著民俗學意識的發展,因此,民俗學意識與現當代文學的發展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本文旨在通過分析民俗學意識與現當代文學的聯系,探究民俗與文學之間的相互滲透,為民俗學意識的發展演進提供必要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現當代文學;民俗學;文學批評
作者簡介:張娜(1996-),女,沈陽師范大學文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3-0-01
民俗文化是人民群眾創造并且世代傳承的生活文化,具有明顯的集體性、傳承性和模式性,它既是一種歷史文化傳統,也是人類現實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民俗學意識,主要是指以民俗學理論為依據、以民俗傳統文化為內涵、以民俗風情為認知的文化意識。現當代文學作品中的民俗學意識已經經歷了萌芽、發展、逐步成熟等階段,其中,民俗學意識在文學中所展示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價值是其文化內涵的重要體現。
一、民俗學與現當代文學的關系
文學創作自古至今都是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提煉生活的生活藝術,文學的發展與民俗的演進是息息相關的。民俗與文學是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關系,不可否認,民俗文化是文學創作的基礎,文學是社會生活與民俗文化共同孕育的結果。不論是原始社會的鬼神文化,還是現代社會的宗教文化,都是最原始、最基本的民俗活動,正是這些活動潛移默化地催生了文學藝術創作。比如《周易》、《風土記》等,都是民俗活動與文學藝術相互交融的具體表現。
文學創作通常都是取材于豐富多樣的民俗活動,是在其基礎之上進行藝術加工并創造出文學作品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文學創作者用文學獨有的表現手法、表達方式以及藝術審美角度來重現民俗活動的特征,用文學的筆觸渲染氛圍、傳達情感,讓傳統民俗文化的內涵在文學作品中得到提煉和升華。
新文化運動的爆發是現當代文化發展的重要轉折點。由于文學自身的發展以及社會政治的變革,使得文學批評經歷了由“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的漫長過程。“五四”文學的開放性與多維性促進了我國現當代文學的重大轉變,其中,以魯迅作品為代表的現當代文學對民俗學的描述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視角。同時,這也促使文學創造者將創作目標更多地定位在民俗活動上,將民俗文化巧妙地融合在藝術創作當中,極大地促進了民俗學的文學藝術創新,而文學作品也通過民俗文化展現出了其獨特的審美價值和藝術魅力。
二、民俗學意識在現當代文學中的滲透
民俗文化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獨立于其他任何事物的文化意識,具有獨立性和永恒性。民俗學意識在現當代文學作品中的滲透面較廣、影響力較大,這種意識的發展壯大,壓倒了政治化的革命文學,成為我國現當代文學藝術的主流思潮。新文化運動的開展,使現當代的文學思想獲得了空前的解放,文學創作者開始創新寫作思維,將民俗學意識逐漸滲透到文學作品當中,使得文學作品更貼近群眾生活,獲得了廣大民眾的認可。比如,魯迅的批判小說《阿Q正傳》,從社會的不同層面批判人性的缺失,全力抨擊封建專制主義下扭曲的社會和腐朽的傳統。魯迅小說中批判精神所反映出的民俗學意識是國民思想進步的重要表現,文學創作的助推力使得民俗學意識突破了固守僵化的傳統格局,以魯迅小說為代表的批判精神已經從社會、政治層面深入到了人性和文化價值的層面。
民俗學意識在現當代文學中的滲透是多維化的,這也促使文學創作更加注重文化的主題性和多義性。現當代文學作品中的民俗文化,強調了文學藝術的獨立性,突顯了了文學藝術的審美價值。這一時期,文學創作者傾向于通過塑造豐富、復雜的人物性格來拓展思維空間和藝術張力,使得新時期我國的現當代文學思潮不斷更新、不斷變化。比如,以沈從文為代表的鄉俗文學,在挖掘民俗學文化的同時對鄉俗文化賦予了更深的內涵。沈從文的小說《邊城》里面,有大篇幅描繪鄉村風光和風土人情的文字,“青山綠水、小橋白塔”,既突顯了民俗文化的內涵、揭露了民俗文化的本質,也從文學的視角表現了深邃悠遠的鄉土意境。
獨特的民俗文化通過文學作品得以表現,與此同時,民俗文化也使得文學作品更加意蘊深遠。總而言之,將民俗學意識滲透到現當代文學作品中,對民俗文化的理性掌握和文學作品的藝術審美都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
總結:
民俗文化是人類生活中特定形成的一種集體文化意識,它既是一種歷史文化傳統,也是人類現實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民俗文化意識與現當代文學藝術相互依賴、相互滲透、相互融合,二者關系緊密,使得傳統民俗文化的內涵在文學作品中得到提煉和升華,有利于民俗文化的發展與傳承。
參考文獻:
[1]毛海瑩. 江南女性民俗的文學展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
[2]袁俊華. 試論我國現當代文學中的民俗學藝術[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v.32;No.13102:14-15.
[3]周水濤,江勝清. 論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民俗學意識[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v.52;No.22505:8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