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探索我國校企合作的現狀,并結合廣安職業技術學院的一些現實案例,通過對比分析、尋求差異、探索途徑,找到適合我國職業教育的“產教結合” “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職業教育;產教結合;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7-13
“產教結合” “校企合作”是發達國家職業教育辦學的成功經驗之一,這種辦學模式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它的實質在于通過產學、產教的結合,培養出理論與實踐、專業知識與職業能力互補的高級技術人才。這種培養方式將大大增強辦學活力,提高學生的素質。
一、我國產教結合、校企合作的現狀與問題
高職教育是為適應我國經濟發展需要而出現的一個新生事物,興辦時間較短,但經近三十年的努力,已粗具規模。特別是近幾年從中央到地方對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視程度大大提高,職業院校也抓住了這個大好時機,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在產教結合、校企合作工作方面探索出了自己的路子。
1.產教結合、校企合作的現狀
目前國內高職院校的產教結合、校企合作大致有以下幾種形式。
(1)建立由各專業帶頭人與行業企業相關領導、專家組成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審定教學計劃、課程標準,實施教學,落實實踐環節等。
(2)與中專、技校、中職聯系,共同制訂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方案,通過統一考試擇優錄取,實現中高職的有效銜接。
(3)建立校內實訓基地,模擬企業的真實生產現場,開展實踐訓練,并選聘行業、企業相關專家擔任兼職教師,讓他們把在生產一線掌握的新技術充實到教學環節中去。
(4)加強與行業、企業之間的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學生實行2.5+0.5的教學模式,最后一學期深入實訓基地,聘請有實踐經驗的高級技師擔任他們的實訓指導教師。
(5)積極申辦技師學院,為社會人才以及校內學生的職業技術資格考核創造條件。
(6)“冠名班”合作辦學模式極大地調動了企業在辦學中投入資金和整合資源優勢的積極性。
2.產教結合、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從全國范圍來看,校企合作正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傮w來說,這項工作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水平,更需要加強理論研究,更新合作理念,創新合作模式,完善保障機制。這點上,各地政府與高校也達成了共識。然而,高職院校“產教結合、校企合作”的形式至今仍處于表層,與深層次的合作仍然相距較遠,也存在如下幾方面的問題。
(1)國家在推行產教結合、校企合作方面雖然制定了指導方針及合作原則,但并沒有上升到立法層面。政府在財政和政策上的支持還不夠有力,學校的理論與實際的聯系還有待加強等,這些因素都使產學結合、校企合作機制停留在表面。
(2)在市場經濟瞬息萬變的今天,行業和企業都在經受著市場的考驗。學校要想尋求一個長期的、穩定的、可靠的、能全面滿足教學的企業實際上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如何保持教學與企業取得長足的進展和聯系,也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3)企業追求的是利潤,學校追求的是人才的培養。產教結合、校企合作,必須考慮“多贏”性,即從國家贏、企業贏、學校贏、學生贏等多方面去思考,開展好合作。缺少任何一個方面,合作都難以修成正果。
二、產教結合、校企合作辦學模式
1.校企聯合辦學
校企聯合辦學是指企業和學校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培養技能型人才。企業行業專家可以到校進行兼課,學校教師也可定期到企業進行頂崗進修,使教師在企業中了解新技術、新工藝,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教師也能夠通過與企業人員零距離接觸,有效地提高專業教師的“雙師型”素質和研發能力,既提高了教師及學校的知名度,又將有力地支援企業和地方經濟建設。組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有利于探索和實踐工學結合的“學校工廠化、工廠教室化”的全新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使學校、企業、學生、教師各得其所,實現多方共贏,培養出更適合企業的人才。這樣,學生在畢業后即可上崗,大大縮短了成長周期。
聯合辦學過程中,企業還可以向學校提供實習設備、實訓場地,改善學校的實習條件,所以,聯合辦學的優勢是比較突出的。當然,學校和企業還是存在有一定的差距的,為避免學生因不適應企業的工作環境而半途退出,教師還需加強對學生的心理輔導。
案例: 2014年6月4日上午,廣安職業技術學院與江蘇華建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簽訂校企合作協議。此次合作既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服務地方經濟的需要,這次合作定能實現校企雙贏。雙方將在學生實習實訓、教師培養、課題研究等方面實行全方位合作。江蘇華建建設股份有限公司還將在學院建設力學、材料實驗室,為企業技術服務和學生實驗實訓提供有力支持。
2.“訂單培養”兩種模式
(1)“企業與學校訂單培養”模式。學校的學生就是企業的準員工。由學校與企業共同管理,雙方共同制訂培養方案,企業的技術人員與學校專業教師共同完成教學任務,有針對性地培養出適合該企業需要的員工。
(2)“冠名班”模式。學校與用人單位簽訂用人協議,本著學生自愿的原則,選出若干學生組成一個班級并冠以企業名稱。當然,冠名班的管理也同樣遵循企業和學校共同管理原則,共同制訂培養方案,最后由用人單位按照協議安排學生就業。這種培養方式針對性強,學生興趣高,學生角色轉換自然,職業崗位能力強,非常受企業歡迎。
當然,訂單培養模式雖提前完成了“學生角色”向“員工角色”的轉變。但是企業與學校的共同管理必須實現無縫對接,如果出現漏洞,學生管理將會遇到問題。
案例:2015年1月16日,廣安職業技術學院與重慶德克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簽署校企戰略合作協議。本次校企合作聯合辦學,企業將在招生規模、教學投入、師資配置等各方面加大力度,全面提升學院計算機類專業辦學實力。新班將冠名為“德克特信息技術班”。
2015年2月,廣安職業技術學院與華可教育集團成立華可商學院,首次在大學課堂引入速錄課程,開設初等教育速錄專業,培養高端速錄人才。通過合作達到壯大學院辦學規模,激發辦學活力,帶給校企雙方同步發展的雙贏局面。新班將冠名為“華可商學院速錄班”。
3.“工學交替、半工半讀”模式
“工學交替、半工半讀”是國家大力推廣的職業教育新模式,指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總的教學課時不變的條件下,合理安排時間,到企業參加實訓,實現“工學交替、半工半讀”。學生通過頂崗實訓,熟悉企業文化,了解企業制度,完成理論知識到實踐知識的轉化。
實行“工學交替、半工半讀”遵循了職業教育發展規律,體現了教育與一線生產相結合的基本理論。職業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具備良好的職業理想、職業道德的高素質技能型勞動者,所以就特別強調學生的勞動技能培養。要使學生敢動手、愛動手、能動手,畢業后能盡快實現由學生向職工的角色轉換。
實行“工學交替、半工半讀”對學校、學生及企業也是一舉三贏。學生在學校經過一定的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后,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有利于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促進學生就業。同時,對于一些家庭困難的學生來說,還可以解決職業教育學費問題,減輕學生及家庭的經濟負擔,幫助困難學生完成學業。通過“工學交替、半工半讀”還可以減少對畢業生進行崗前培訓的環節。
案例:根據相關規定,一般高職院校學生在校三年中,到企業實訓和畢業實習不得少于半年。廣安職業技術學院為了切實保障學生實習工作的開展,并確保校企雙方利益共享,責任同擔,密切合作,建立起穩定、長久的合作關系,形成校企合作辦學的新機制。學院先后與西南建工集團、廣安愛眾股份有限公司、東創建國汽車集團等多家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保障學生的實習。協議必須明確校企雙方在人才培養中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且明確規定:合作企業定期接收相關專業學生實訓和畢業實習,校方將進入企業實訓和畢業實習的學生當年的學費按比例劃撥給企業,由企業支配用于實習教學、基地建設。
三、產教結合、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的幾點思考
1.選好企業
學校在尋找合作對象時,首先要了解該企業的核心技術、企業規模及發展狀態。切不可盲目,急于求成。需要找到與企業的切入點,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我們就培養什么樣的學生,把企業需求作為學校的追求。實現以“出口拉動進口”的局面,只有出口暢通了,學校在企業站住腳了,學校才會有生命力。讓大部分學生都能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好學生就業時能夠更好地體現其價值,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得到提升,學習興趣會更高。
2.搭建好平臺
成立校企合作指導委員會,成員由企業領導、技術人員、學校領導、專業帶頭人、專業骨干教師組成。主要研究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設置、校企合作計劃,使校企聯系進一步加強,促使雙方進一步合作。
3.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當前很多的校企合作,學校興趣高,企業則不盡然。“剃頭挑子一頭熱”是難以維系校企合作的。要解決這個問題,還需政府出面,制訂相關措施,鼓勵企業參與職業教育。
4.落實職業資格制度
需要全面落實職業資格制度,不然,職業教育本身也難逃厄運。學校需重視教師與學生職業資格的獲取情況,提高教師和學生的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
四、結語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職業學校改革的重要舉措。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推行“產教結合、校企合作”模式過程中的阻力還相當大,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模式還停留在表層。職業教育要想真正實現“以企業為主體、職業學校為基礎、學校教育與企業培養緊密聯系”的合作關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今后,我們還將繼續探索校企合作之路,加快發展,為社會的發展培養更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劉玉東.五種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 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