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大學生教育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文化是我國優秀思想與內涵的傳承,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傳統文化的融入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不僅可以培養大學生的民族意識,還可以激發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因此,將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很大的可行性。本文從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兩個方面分析了將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可行性,并提出在融入過程中可以采取的措施。
關鍵詞: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行性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3-30 中圖分類號:G641
一、將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可行性
1.教育目標方面的可行性
我國傳統文化從根本上講屬于倫理型文化,其中的很多觀念都是以倫理為基礎衍生出來的,因此,在傳統文化中,道德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修身”。
我國傳統文化在教育目標方面主要有三個,分別為“明明德”“親民”以及“止于至善”,第一個主要是教育人們保持一顆向善之心;第二個指的是將向善之心推廣到民眾當中去,運用這種情懷來關愛民眾;第三個指的便是儒家所崇尚的一種最高的道德境界,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國傳統文化是著重對人進行道德上的教育。
而現代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社會主義為基礎,教育重點也是人們的思想品德,著力培養人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從根本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目標仍然是培養大學生的道德素質,以服務于社會主義建設。在現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怎樣培養人才”以及“培養什么樣的人才”一直都是教育過程中的重點問題,而這些問題的核心與基礎都是強化人才的道德品質。在社會主義社會,人們的道德素質需要與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文明要求相符合,現代思想政治教育便是以這一基礎為前提進行人才培養的,并將培養“四有新人”當做教育過程中的主要目標。所以說,從教育目標的角度來看,將傳統文化融入現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具有可行性的。
2.教育內容方面的可行性
我國傳統文化的教育目的是教會人們如何做人,在教育過程中,并不局限于單純的知識傳授,而是更加重視對人德行與智慧的教育,培養人們對民族與國家的歷史使命感和道德責任感。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國傳統教育是將社會責任與個人素質融合起來的。在教育內容方面,其內容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第一,進取精神。引導人們樹立積極向上的思想觀念與自強不息的生活態度。第二,愛國情懷。民族的昌盛是一個國家得以生存的根本,也是每一個人不可推卸的責任。傳統文化的教育觀念始終在引導人們以富強國家為己任,將國家與民族的利益放在前面。第三,天人合一。人是自然界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也需要服從自然界中存在的普遍規律,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進而促使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第四,堅守氣節。傳統文化認為,道德品質遠比物質利益重要,這也是對人們高尚人格進行培養的主要基礎。
雖然,在現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其教育內容方面與傳統文化存在一些差異,但這種差異是與時俱進的變化,也是符合我國當前國情的,從總體上看,仍然與傳統文化的教育內容相符。具體來講,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世界觀。其中蘊含了科學的唯物主義教育內容,能夠幫助大學生對世界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構建起思想體系中正確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第二,政治觀。其中不僅包含了我國的國情黨情,還包含了愛國主義教育,這些內容都是現代大學生所必須了解的。
二、將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措施
綜上所述,在現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傳統文化是具有很大可行性的,雖然其中不乏一些消極影響,但從總體上看還是利大于弊的,因此,我國高校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需要結合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針對性地挑選傳統文化中有利于學生成長的內容,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并以此為基礎提升大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與文化自豪感。
參考文獻:
[1]董盈盈,都曉琴.價值認同視閾下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3):9-12.
[2]王恩江,邵士慶.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及其實現路徑分析——以民族院校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5(5):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