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數量的上升,江蘇省近幾年對外投資數量也逐漸增加。本文將主要對江蘇省對外投資現狀與對策進行研究。首先,筆者將搜集江蘇省近幾年對各個地區投資的對應數據,再根據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得到對外投資的影響因素,其分別為種族人脈、政治因素與環境因素;其次筆者會根據所得到的三個因素,提出對應的政策,其對策分別為:強化企業自身形象,淡化國籍;明確政府職能,加強政策的科學性;為對外投資監理更加良好的外部環境。
[關鍵詞]對外直接投資;ODI;對策研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078
[中圖分類號]F83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22-0-02
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我國對外投資也極為復雜。我國對外投資包含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眾多特點,因此其并不能僅僅只使用一個理論就能解釋清楚。所以我國對外投資要進行一個更加深入的研究,即以單獨地區為例進行分析。江蘇省對外投資一直處于不斷上升的狀態,從2003-2014年,其對外投資流量已經從之前的0.67億美元上升至21.8億美元,存量則是由2.13億美元提升至52.21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已經達到73.19%與57.92%。但若將其數據同對外貿易與國內生產總值相比,江蘇省投資額仍然還是一種低水平狀態。直至2014年,江蘇省國內生產總值為全國總數的10.28%,進出口額則是全國進出口額的15.67%,外商直接投資為全國總數的26.96%,單江蘇省對外投資卻僅僅只有全國的3.69%。江蘇省對外直接投資流量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0.003 6,改數值遠遠低于國際上的平均標準,該現象則表明江蘇省對外投資還有許多進步的空間。
1 江蘇省對外投資數據分析與因素分析
1.1 數據分析
江蘇省的經濟發展在我國名列前茅,其對外投資自然也不甘落后。至2000年開始只有34個境外投資項目到2014年的505個投資項目,其對外投資數量突飛猛進,甚至已經達到全國的4.82%。在2014年江蘇省對亞洲的總投資額為18.67億美元,占該年對外投資總數的51.85%;在非洲的投資額為3.7億美元,占當前總投資額的10.28%;江蘇省在非洲所投入的資金為4.08億美元,該數據占當前總投資額的11.3%。
江蘇省在改革開放之后發展速不斷上升,逐漸變為發展最快的東部省市之一。江蘇省自身所擁有的優勢為其進行對外投資創造了條件。一方面,其位于東北部沿海地區,發達的對外貿易為其發展外向型經濟創造了有利條件,促進了經濟的全球化;另一方面,由于其工業發展時期更早,產業聚集化更為明顯,強大的產業鏈條也為其在國外進行發展創造了條件。同時,由于產業聚集化的影響,江蘇省各個企業之間基礎設施共享的同時,也促進了企業內部管理水平的提高,沿海地區的地理優勢,更加推進了其對外貿易的發展。僅在2014年,江蘇省的出口額就達到了3 126.2億美元,占全國出口總額的16.47%。
1.2 因素分析
1.2.1 政策條件
我國對外投資所占比例第二大地區即為歐洲。歐洲在這幾年的時間中,都是江蘇省較大的出口地區之一,但對外直接投資的數額確實最近才開始上升。江蘇省對歐洲對外投資數額的上升其最主要的因素即為我國政策條件的變化。我國政策框架的轉變主要由以下三個不同的方面。
其一,我國政府頒布“走出去戰略”后,還不斷對相關政策進行促進,進而使許多企業對外投資多面臨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這里所說的政策主要有派考察團進入到東道國中,加強東道國對我國企業的了解與擴大融資途徑等。
其二,我國企業在對外直接投資的過程中,都會將社會環境與政治環境等因素考慮周到。由于我國對外投資的不斷發展,國際社會對我國的敵意也在逐漸增長。中國政府已經清楚了解到該問題,其主要使用多雙邊經濟磋商機制,不斷進行以推動對外直接投資活動為主要目的的外交政策。
其三,外匯管理部門逐漸放寬外匯管理等規定,其根本原因為與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改革相關。其放寬的具體內容即為頒布了《境內機構境外直接投資外匯管理規定》,使得境外直接投資外匯管理更加簡單,成本也越來越小。
1.2.2 環境因素
江蘇省對非洲的直接投資相對于前兩個地區來說較為復雜,其經常沒有一個固定的規律。從整體上來說,影響江蘇省對非洲直接投資最主要的因素為環境因素。在之前,由于非洲地區較為貧困,所以我國對其投資不多,進而導致非洲國家對我國經濟不夠了解與深入而產生排斥情緒,使得我國在其地區投資極為不穩定。就經濟角度來說,我國沒有與非洲國家建立較為完善的經濟關系。即使有的非洲國家與我國簽訂過戰略協議,但其內容相對其他地區國家來說也不夠完善。
2 江蘇省對外直接投資對策
2.1 強化企業自身形象,淡化國籍
根據現在的情況來說,大多數發達國家評價發展中國家時,會由于其自身的看法對后者在其存在企業內部治理制度與外部社會責任這兩個方面產生一定程度上的偏見,認為當地的相關企業與社區會因此出現利益上的缺失,所以發達國家在評判發展中國家的過程中一直保持著一種嚴謹的態度。當然,除了上述的兩個方面以外,相關企業應在其基礎上對自身的形象進行強化與維持,進一步促使相關的偏見態度有所減輕或是消除。
2.2 明確政府職能,加強政策的科學性
完善清晰政府投資監管。江蘇省政府在對外直接投資過程中需要轉變其之前的所扮演的角色,放寬對微觀行為的監督與控制。但當江蘇省政府遇到與國家相關的重大項目時,又必須要嚴格進行審查把關。若其遇到的是普通投資項目,其更多的是需要考慮投資企業的主觀意見,使企業以可行性作為基礎不斷進行研究,同時自身承擔尤其所帶來的對應風險,在這整個過程中,江蘇省只需要對其資料的合法性與真實性負責。
2.3 為“走出去”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加強與東道國之間的經濟外交。直至2014年底,中國已經和115個國家簽訂雙邊投資保護協議。在這些國家之中大部分都是發達國家與新興工業國家,簽訂協議的主要作用就是促進這些國家在我國的投資,但卻忽略了我國在境外國家的投資。該現象使得雙邊貿易協議僅僅只是我國政府單方面對其他國家進行保障,我國企業沒有得到其應有權益。所以我國政府應該改變其談判的地位,不僅要體現出我國東道國的身份,還要表現出母國身份,同時完善與對外投資有關的所有項目。
3 結 語
江蘇省位于我國東北部沿海地區。一方面,因其獨特的地理海洋位置,增進了同太平洋沿岸其他國家的溝通。又因其自主化的產品產業鏈之間相互聯系,互相依存,形成了良好的循環生產結構框架。再加上其擁有成熟的對外貿易優勢條件和聚集的工業群,這些因素都是有利于江蘇省對外投資的穩健發展。另一方面,江蘇省具有眾多的高等科技院校,為其的科技方面提供大量人力開發資源,加上信息化時代的開展以及江蘇省在貿易政治方面的優勢,大大地方便了江蘇省在招商投資方面資金的流動、有些大企業擺脫政府的管制,走市場化道路,這些都為對外和對內發展有重大的支持作用。通過兩方面有利因素,江蘇省在對外投資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這使得江蘇省在對外投資方面相較于其他省份成本較低,在完善本文所提到不足之處后,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定能夠為其他省份帶來一些優質的投資渠道。
主要參考文獻
[1]侯靜如.我國技術獲取型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策略研究[J].中國市場,2012(11).
[2]黃清國.深圳對外直接投資問題及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2(8).
[3]劉超.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問題與對策分析[J].現代管理科學,2012(3).
[4]陳恩,王方方,扶濤.企業生產率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相關性研究——基于省際動態面板模型的實證分析[J].經濟問題,2012(1).
[5]陳巖.中國對外投資逆向技術溢出效應實證研究:基于吸收能力的分析視角[J].中國軟科學,2011(10).
[6]羅明喜,羅宇飛.淺析中國海外投資對我國經濟增長的作用[J].中國商貿,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