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應用隨機過程課程在統計學專業教學中居于承上啟下的中心地位。為此,結合周口師范學院統計學專業應用隨機過程課程教學現狀,探討該專業目前本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四個主要問題,針對問題給出相關改進措施及對策。
[關鍵詞]應用隨機過程;教學改革;教學方法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157
[中圖分類號]O211.6-4;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22-0-01
隨著全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在不斷加大。對于統計學專業的本科生而言,無論選擇就業還是繼續深造,都應具備利用統計學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應用隨機過程作為概率論的自然延伸,偏向于隨機數學的特征。其在各領域,如天氣預報、生物中的群體生長、遺傳、排隊論、人口理論、經濟數學等眾多領域有廣泛的應用。高等院校為了培養社會需求的應用性人才,要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教學層面來說,統計學專業的應用隨機過程課程建設不容忽視。為此,筆者根據應用隨機過程的教學經驗,剖析周口師范學院統計學專業應用隨機過程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改進對策。
1 應用隨機過程的教學現狀
周口師范學院在第四學期為統計學專業本科生開設了應用隨機過程這門課程,每周3個(3節理論課)學時,共51學時。主要講授預備知識、隨機過程的基本概念、泊松過程、更新過程、馬爾可夫過程等幾個部分。應用隨機過程在內容體系上與數學分析、高等代數、概率統計、微分方程、實變函數等緊密相連,學校目前的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導,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
2 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應用隨機過程是以數學分析、高等代數、概率統計、微分方程、實變函數為基礎的一門應用型課程。學院統計學專業的學生沒有開設實變函數(測度論)和微分方程這兩門課程,學生在剛學完概率論就直接開始學習隨機過程,缺乏測度和解微分方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因此,在理解隨機過程的基本理論和相關證明時難度較大。
第二,現行的課程教學過于強調“重思想、重方法”。數學分析、高等代數和實變函數等“數學”課程與概率統計是隨機過程課程理論研究的主要工具,該課程的很多理論及模型建立需要用到數學的方法和技巧。目前教學中,沒有過多強調必要的數學過程與技巧,僅僅將其作為解決隨機過程基本思想的工具,著重于基本思想和解決問題思路的分析。同時,在實際教學中,針對隨機過程模型背景設定,沒有足夠的課時教會學生如何去驗證模型為什么正確。
第三,教學過程中,沒有將應用隨機過程方法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由于教學大綱中沒有設置上機課(僅僅是任課教師個人在理論講授之余抽出極其有限的時間利用統計軟件R、SPSS、Eviews給學生做課堂演示)。應用隨機過程理論教學與實踐相脫節,相當一部分學生在隨機過程方法處理實際問題時,感到不知所措,不會運用相關統計軟件來完成隨機過程的模擬、運算,即便偶爾能夠運用軟件,卻不知該如何對操作結果做出合理的解釋與分析。
第四,教學師資不足。學校統計學專業是2010年新設專業。講授應用隨機過程的教師嚴重不足,沒有形成良好的教學團隊和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不利于課程教學質量的大幅度提高。
3 應用隨機過程教學對策
應用隨機過程課程既是專業核心課,又是重要的專業主干課,在統計學專業教學中居于承上啟下的中心地位。通過不斷的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為高校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做出一定的貢獻是筆者的主要目標。為此,筆者根據應用隨機過程的教學經驗及教學現狀,針對該課程的性質對教學改革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3.1 合理設置先修課程
在現行的教學模式下,調整統計學專業先修課程的設置,將微分方程和實變函數(測度論)兩門課放在前三個學期學習,同時微調概率論的教學大綱,適當增加學時,加深對隨機理論的講解,為第四學期應用隨機過程的學習做好充分的理論準備。
3.2 弱化“重思想、重方法”理念,強化以“任務”驅動教學的方法
為了使抽象的隨機過程知識便于理解,教師致力于從直觀性、趣味性和易于理解的角度介紹隨機過程,增加與實際生活貼近的例子,深入淺出,以點帶面,
使學生明確領悟教學內容。同時,在練習中選取一些小的隨機過程模型,讓學生從實際背景出發,建立模型,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通過討論和分析,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真正實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3.3 加強教學內容的應用性
改革學校應用隨機過程課程教學應用不足的局面。一方面,增加應用隨機過程與其他學科的交叉學習,更要在精選知識、交叉融合上下功夫,搞好整體優化。另一方面,增加上機課(實驗課)借助統計軟件,如SAS、SPSS、R或Eviews加強學生數據處理和實際分析問題的能力。
3.4 提高現行教師的教學水平與引進新的教學力量相結合
為了更好地講授應用隨機過程,一方面,任課教師應不斷加強業務學習,更新知識,改善知識和結構,了解本方向知識的前沿性。可在每學期開設學習討論班,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習,積極參加各種學術會議,開闊視野。另一方面,在教師崗位設置允許的前提下,引進新的教學力量,尤其是一些專業素質過硬,博學多識的博士,擴充到教學團隊中來,整體提升應用隨機過程的教學隊伍。
主要參考文獻
[1]譚英平.“應用隨機過程”教學方法的探討[J].中國大學教育刊,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