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快速發展,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中小企業運營及發展的結構模式尚不完善。本文分析了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探討解決對策,并總結了國際上值得借鑒的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經驗。
[關鍵詞]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國際經驗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017
[中圖分類號]F275;F2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22-00-02
0 引 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快速發展,中小企業的數量占企業總數的比例已達99%。與此同時,中小企業運營及發展的結構模式尚不完善。我國中小企業一般由個人小作坊發展而來,多為家族經營模式,規模較小,管理水平和人員素質相對較低。由于信用度較低,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融資難的困境,這導致中小企業生產設備無法及時更新,產品質量難以保證,市場競爭力偏低,惡性循環使得中小企業壽命較短。我國中小企業的壽命一般不超過2.5年。
對于中小企業而言,財務部門是連接外界和企業的橋梁。高效的財務管理對樹立企業形象、分析企業自身狀況、合理規避風險具有重要意義。相對于工業企業而言,財務管理對中小企業的生產發展更為重要。本文分析了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探討解決對策,并總結了國際上值得借鑒的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經驗。
1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 管理模式問題
中小企業多為家族經營模式,員工多為親屬關系,在工資成本加大的同時,無法形成有效的制約監督體系。管理理念上,中小企業對財務管理缺乏應有的重視。管理者更注重生產經營方面,忽略了財務管理在風險控制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帶來的財務人員綜合素質偏低、賬務記錄模糊、記錄拖延等問題,影響了企業的預測和決策。
1.2 財務控制問題
中小企業財務控制普遍薄弱,表現在以下幾點。一是資金管理不嚴,缺乏專人管控,導致資金不足或閑置。部分企業認為現金越多越好,容易導致資金閑置;部分企業認為資金需要投資出去,這又容易導致資金周轉不開。二是應收賬款回轉速度較慢,資金無法及時利用,這主要是由于企業財務管理政策不夠明確,沒有積極催收賬款。三是存貨控制的不足,很多中小企業為了節約成本,物資從采購到進入庫存等環節均由一人完成,這不利于財務監督,也容易導致賬實不符,存貨積壓,影響企業資金周轉。
1.3 財務管理環境問題
大多數中小企業缺乏有效的財務管理環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一是崗位設置問題。大多數中小企業財務人員只有會計和出納,有些企業甚至由會計一人兼兩職,存在管理權限分工不明確的問題。二是財務管理意識問題。部分企業過于追求高銷量,忽略了應收賬款的回轉速度。三是激勵機制問題。中小企業一般缺乏明確的獎懲機制,降低了員工的積極性,造成了人才流失,也加大了財務犯罪的風險。
1.4 投資決策問題
中小企業的投資往往由老板或少數領導進行,財務人員未參與其中,導致投資決策缺乏科學分析。而資金的短缺,又使得企業在投資時只能挑選資金收回快的項目,缺乏投資模式的創新。多數中小企業都選擇了追隨大企業的投資方式,并未全面分析自身的條件是否適合。
1.5 政府支持及融資問題
目前,我國針對中小企業的法律政策及金融扶持相對不足。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融資困難的問題,運營資金多來源于股東的積蓄及員工投資。一方面,銀行為了規避風險,不愿意給中小企業貸款。另一方面,我國證券市場發展緩慢,中小企業通過證券市場籌資或融資也較為艱難。
2 解決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問題的措施
2.1 重視財務管理,轉變管理模式
中小企業的管理者需要正確認識到財務管理對于企業生產發展的重要性,定期聘請外部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及時發現問題。同時建立起嚴格的內部監督機制和問責制,防止員工為了個人利益影響企業長遠發展。
2.2 加強財務控制
一是從企業管理層面,加強對財務管理的重視,充分認識財務管理對中小企業的重要性。二是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加強資金管理,設置專人管控資金。三是加強存貨管理,定期盤存匯報,保證企業存貨量維持在適宜水平。
2.3 改善財務管理環境
一是提高財務人員的整體素質,完善財務崗位設置,保證財務人員持證上崗,互相監督。二是定期對財務人員進行繼續教育,提高財務人員的業務水平,使財務管理人員能夠為企業管理決策提供數據支持。三是完善人才引用機制,采用內部招聘、外部招聘等方式引進人才,通過適宜的激勵機制挽留人才。
2.4 提高投資決策科學性
一方面,要合理有效地規避投資風險,根據企業自身情況,科學進行投資決策,合理利用資金,不斷優化投資方案。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內投資,從自身著手,不斷改進生產設備與技術,提高產量與質量,同時關注產品生產周期,及時推出適應社會發展的新產品。
2.5 改善外部環境,爭取政策支持
我國出臺了許多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如提高小微型企業的增值稅和營業稅的起征點,加快開展中小企業產品和服務政府采購工作,推動各級政府將政府采購資金向中小企業傾斜,中小企業的無息貸款,中小企業專項資金等。中小企業需要積極應用國家的優惠政策,促進自身發展。同時,中小企業也應不斷優化自身資金結構,提高信用等級,改善外部融資環境。
3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國際經驗借鑒
3.1 政策支持方面
英國除促進企業間競爭,鼓勵科技創新之外,還通過降低公司稅率、提高固定資產折舊率等方式,降低中小企業應稅額,加速設備更新,同時還實行中小企業擔保方案,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便利。德國設立了專門的基金來扶持企業的科技創新,特別鼓勵中小企業在加工、信息、材料研究、激光、生物和環保技術上研究和開發新的產品,并且提供優惠貸款,如果有必要,還會派遣科研人員輔助研究,提供研究經費;對于環境優化項目,如污水處理、空氣凈化、垃圾處理和節能等,提供貸款優惠。韓國則是對銀行實施優惠政策以支持中小企業,對創立五年內的企業提供低息貸款。還有些國家通過政府采購等方式為中小企業創造商業機會,進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這些政策既有針對企業外部環境的宏觀政策,也有針對企業內部管理的實際政策優惠,值得我國借鑒。
3.2 管理機構方面
為了扶持中小企業,很多國家都設立針對中小企業的管理機構,如英國在貿工部設立中小企業管理局;德國在經濟事務部設立了中小企業局,日本在通產省內設中小企業廳。這些部門從體制上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扶持,能夠幫助中小企業制定相應的發展規劃,提供相關資料信息,輔助員工培訓與教育,同時中小企業經營困難時也可以到相應部門尋求幫助。
3.3 融資平臺方面
美國的納斯達克股票市場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了平臺,日本則設有適用于中小企業的專門融資平臺。除此之外,這些國家都有著健全的中小企業信貸擔保系統。我國也可以借鑒國際經驗,為中小企業創造較寬松的融資環境,同時完善企業擔保體系,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3.4 公司管理方面
德國中小企業為了避免在競爭中失敗,集中精力從事專業化生產,并且致力于營銷國際化。在國外市場上擁有自己的分支機構已經成為德國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大特色。除此之外,德國的企業為了適應市場的變化和提升競爭力,非常重視員工的素質培訓及再教育,政府也為此出臺了培訓津貼等支持政策。這一點值得我國中小企業思考和借鑒。
主要參考文獻
[1]馬忠.公司財務管理案例分析[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2]荊新,王化成,劉俊彥.財務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3]曾志勇.中小企業信息化最佳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4]韓福清.新形勢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