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推進云南文化建設,不能囿于城市或農村的視角,必須站在城市文化與農村文化互動發展的關系中來考慮,城鄉互動發展體現了文化建設的要求,既是保護和創新云南民族文化的有效舉措,也是推進云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根本途徑,更是云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城市文化;農村文化;互動發展;云南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111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22-0-02
1 城鄉互動發展是提高云南文化建設整體水平的內在要求
“文化建設”在哲學層面上的理解就是一定的社會群體根據自身的需要而對文化現狀所進行的變革或完善的活動。據此理解,狹義的文化建設是指根據自身的需要對區域物質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進行的變革或完善活動,主要包括文化產品生產活動、文化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活動、文化基礎設施與群眾文化建設活動等。廣義的文化建設要為人們在其生存方式和發展途徑的選擇過程中,提供良好的動力,這就表明,農村文化建設是其發展的基礎,為農民的生活提供了較多可以選擇的方式。
與農村文化相比較,城市文化涉及范圍較廣,整合了各種文化資源,有著引領的作用,然而,農村文化中積累了較多的民族文化資源,并且對群眾文化具有巨大影響。由此可見,只有倡導城鄉文化互動交流,才能在促進繁榮文化建設中提升全社會的文明程度。目前,在對基礎文化進行推動建設過程中,必須將提高居民組織與凝聚力作為活動目的,并且在城市與農村之間,開展各類形式的群眾文化活動,保證能夠形成良好的城鄉互動局面,并且正確處理城市文化與農村文化之間的關系,使城市文化帶動作用前面發揮出來。同時,還要創建城鄉帶動機制,也就是“城市帶動農村互動機制”與“農村帶動城市的互動機制”。確保能夠優化城鄉文化資源,科學地整合并利用城鄉文化配置,并建立城鄉文化公共服務網絡,進而提高其文化水平,使城鄉文化形成平等、一致的關系,在互補與互動的條件下,能夠以文化的生態平衡促進城鄉文化的共同發展與繁榮,更好地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 城鄉互動發展是保護和創新云南民族文化的有效舉措
在我國云南省,自然資源較為廣泛,并且歷史文化資源濃厚,主要因為云南省居住著較多少數民族人民,除了漢族之外,有幾十個少數民族在云南省生活,文化背景豐富,是在歷史實踐活動中創造和積淀的文明成果。云南省在不斷汲取各個民族文化之后,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體系,包含著各類歷史成分,是各個少數民族文化的融合產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對人們進行民族倫理道德教育,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使其在勞動過程中提高自身道德素養。由此可見,民族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是云南最為突出的特點。
通過城市文化與農村文化互動發展研究可以獲得對云南文化價值的認定,對于繼承、發揚和保護優秀傳統文化,開發、利用豐富的文化資源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云南城鄉互動發展是一個經濟社會發展變遷的過程,是依靠著經濟體系、科技創新、教育教學與文化活動發展的;而各類民族文化為云南城鄉互動發展提供內在動力。第一,優秀的民族文化就是對各個民族的生產與生活進行分析,然后匯集其在生產與生活中生成的智慧、風俗習慣等,進而形成良好的社會民族文化。此時,將各個民族智慧結晶與風俗習慣等整合在云南經濟發展中,可以有效提高社會效益,推動云南省的長遠發展,進而滿足社會群體的實際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達到惠民效果,在滿足社會群眾物質需求的基礎上,滿足社會群眾的精神需求,使廣大人民群眾能夠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城鄉互動發展的浪潮中,促進云南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另一方面,對于任何一個民族文化而言,只有建立完善的文化輸出與輸入機制,才能有效提高文化補償效率,拓展發展空間及發展時間,使在城鄉互動的過程中,能夠加大經濟與技術的交流,使不同類型的文化能夠在此基礎上進行交流。然而,在不同類型與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時,很容易出現發展上的沖突,但此類沖突在一定意義上有利于城鄉文化的交流,促使形成適合城鄉發展的新文化,為云南民族文化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較為廣闊的空間,有利于保護和創新云南民族文化。
3 城鄉互動發展是推進云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根本途徑
城鄉一體化是要把城市與鄉村的發展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考慮,所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環境與規劃布局等各個方面。文化方面,城鄉居民思想觀念、文化水平不再顯示出差距,各類人才已在城鄉均衡分布。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只有將解決三農問題作為黨建中的重點工作,并加大城鄉共同發展的力度,才能提高農村的發展效率,逐漸拉近城鄉之間的距離,促使城鄉共同進步。同時,還指出城鄉統一發展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由此可見,必須建立完善的城鄉發展機制,加大城鄉規劃與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保證城鄉要素能夠平等交換,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城鄉公共資源的均衡配置,形成良好的帶動關系,加快城市與農村的發展速度。
在城鄉互動過程中,各類要素的流動與聯系形式分為以下幾點。第一,空間聯系。就是針對城鄉城鎮的發展特點,構建統一的網絡系統與基礎設施。第二,功能聯系。在城鄉社會發展期間,城市與農村分別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使其經濟與社會之間存在緊密聯系。第三,經濟聯系。就是在城鄉活動期間,各類經濟行為與行為者的相互作用產生的總和,例如:城市與農村在企業生產、交流、交通及文化等方面進行溝通,具有相互依賴、制約及促進的特點;從文化層面看,只有統籌城鄉文化發展,才能有效地推進全省先進文化發展;從社會層面看,只有統籌城鄉社會發展,才能更好地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全省社會的全面進步。因此,城鄉互動發展是推進云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根本途徑,是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緊要任務和迫切要求。
4 城鄉互動發展是加快云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題中要義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必須要將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事業與社會生產重點放在農村,保證能夠建設與開發新農村,使城鄉統籌發展效率提高。同時,還要堅持走中國特色主義社會道路,保證能夠提高城市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協調性。在此過程中,我國必須重視各個地區的新農村建設活動,制定因地制宜的管理制度,按照不同類別進行指導,并完善相關規劃與機制,突出新農村建設中的重點工作,在長期努力的情況下,全面提高我國農村地區的生活水平。我國在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不可以忽視農村的建設,要采取有效措施挖掘農村地區的糧食生產潛力,提高農村糧食生產能力,保證能夠合理地優化農村生產體系,進而開辟出一個新的發展道路,使傳統的農業模式局限性有所突破,在提高農業生產效益的基礎上,引領農村步入新的發展使時期。另外,各個地區的部門都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訂完善的城鄉統一發展方案,充分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確保能夠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建設美麗的新農村。
推進云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制定完善的城鄉發展制度,貫徹落實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以發展農村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以美麗家園建設為突破口,使城市的公共資源能夠融入到農村中,公共設施向著農村方向延伸,公共服務覆蓋到農村,全面分析農村的發展需求,提高農村的發展效率,并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走出一條符合農村實際的發展路子來。要抓住文化建設這個關鍵環節,使農民可以學習到新的文化知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合理地選擇科學技術,進而提高我國農民的綜合素養,保證能夠提高我國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質量。
5 城鄉互動發展是云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
隨著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深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意義和內涵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黨的十八大從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等5個方面明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并且提出了:到2010年的時候,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城市居民收入、農村居民收入都要比2010年的時候增加一倍,保證能夠全面步入小康社會,使群眾化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得以實現,在此過程中,國家相關部門不可以單純地注重城市經濟發展而忽視了農村的經濟發展,也不可以只重視工業的發展,不重視農民經濟的提。另外,要重視城鄉統一發展,保證能夠全面處理工人與農民、城市與農村之間的關系,確保能夠將城鄉統籌發展作為重點任務,進而縮小城鄉發展差距。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期間,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重點內容之一,也是建設小康社會中的核心任務。所以它是一個全面性、復雜性而又系統性的宏大工程,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等多領域多角度的和諧問題,它不能僅靠經濟發展來解決整個社會的和諧問題,而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正確處理城鄉經濟建設與社會各項事業建設發展的關系。
總之,城鄉文化互動發展是生產力水平達到一定高度后,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由城鄉對立走向城鄉融合的社會發展態勢,符合現代化發展的規律和當今云南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